李賓:那年,我們為甚麼質疑陳光標(一)

人氣 11

【大紀元2014年01月10日訊】本文對2011年《中國經營報》質疑「首善」陳光標事件之來龍去脈、台前幕後進行了回顧,於近日分六次在【網易真話】連載,作者為中國經營報主任編輯李賓。

第一話、石頭落水

陳光標還是會隔一段時間就製造點響動,似乎想提示人們他仍是那個曾經的「首善」,最近的一個舉動應該是10月30日,宣佈進軍光伏太陽能產業,他還自己宣稱:「光伏產品馬上要在青海、西藏等地進行發電使用。」好像絲毫不顧及去年以來光伏行業已經萎靡不振、哀鴻遍野,連無錫尚德都要破產重組的現狀。而在此之前,他推出過涼茶,還賣過罐裝空氣,前不久在電視上還看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暖茶的廣告。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折騰」勁兒。

他跨界經營如此快速,但人們能看到的似乎只有那些刊發出來的媒體報導,而鮮有後續經營的消息。不久前就有他的涼茶經銷商向我反應,陳光標的涼茶銷量很差,而由於長期拖欠他們貨款,他們正準備起訴。

這和他前幾年主攻的高調「慈善」似乎異曲同工,人們通過網絡、電視、報紙雜誌,看到了他的捐贈宣言和擺好的錢牆,卻不知道他最終到底捐了沒有、捐了多少,還有更重要的,他哪來的錢?他喜歡製造話題、被媒體報導,喜歡鏡頭對著自己,為此他可謂煞費苦心、想盡「辦法」,他的所謂慈善夾雜了太多的複雜動機,讓人難以捉摸。當然他商業上的行為只要不違法,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無可厚非,這和他曾經熱衷的高調慈善不同,如果慈善造假那麼損害的將是正在起步的中國慈善業的健康和機體。

我所在的《中國經營報》曾經在2011年質疑過他的高調慈善。而由於當時受到外部的壓力,這一事件被有意的大事化小,我們很多後續的調查沒有呈現出來,這讓我感到十分遺憾。如今,事件已經過去了兩年的時間,我作為主要的經歷者,希望能夠把背後的真實故事記錄下來,作為慈善業和新聞業的記憶留存。

2011年4月22日,在13號線上,我微博預告了那篇由葉文添、方輝(編者按:二人為作者同事)合作的《中國「首善」陳光標之謎》:「明日上市的中國經營報將推出重磅調查報導:≪中國『首善』陳光標之謎≫,獨家揭露其『首善』之名背後的貓膩,編者按中我寫了這樣一句話:我們希望重申對慈善事業純潔與高尚的希冀,希望慈善和真誠是對等的,和企業守法經營是同步的,如此,慈善事業才能有健康的基礎。很不幸,陳光標讓我們非常失望。」

出了地鐵,采寫此次調查報導的同事小Y的電話就打了進來,要和我聊一聊自己剛剛寫的報導。作為我們報社頂級的調查記者,幾年來小Y已經不止一次的用他一流的報導證明了自己的新聞理想和調查能力,曾報導達能娃哈哈之爭、汶川地震、資金礦業污染、陳良宇案、上海大火、劉志軍案等眾多的大事件、大選題,算是經過大風大浪的記者。但這次質疑陳光標的報導讓他又有了久違的激動和興奮。

我們倆在電話裡滔滔不絕的聊著。調查的結果著實讓人吃驚,這個近幾年來一直高調「暴力」做慈善的中國「首善」,其形象和行為竟然和閃光燈和攝像機鏡頭前大相逕庭:他2010年號稱超過3億的捐贈有眾多項目沒有落實,甚至有的受捐單位都不存在;他號稱年產值已經過百億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多年來的營業額最多的竟然只有幾千萬,而且幾乎年年虧損。而陳光標則不計其數的對外宣稱,他2009年的利潤超過4億,將其中的絕大部份做了慈善,十幾年來,已經累計向社會捐贈了14億元之巨。

那個階段,正是陳光標最為紅火的時候,也是他的慈善作秀越來越讓人反感的時候,他在雲南盈江地震災區發錢的照片正滿天飛,日本發生大地震之後,他又向各個媒體宣稱自己要去日本救災捐款,後來他說自己帶著100萬元現金去了日本地震災區,讓人納悶兒的是,以我國的外匯資金管理制度,他是怎麼帶出國門的?

回到家,發現我寫的那條預告微博正在被瘋狂轉發和評論。

我意識到似乎大家一種共同的情緒被點燃了。大部份人的留言表達了對陳光標由來已久的懷疑和厭煩。

等到看到了葉文添和方輝采寫的稿件之後,我總算明白了為甚麼陳光標會選擇高調的方式來做慈善,他的行為中反人性的部份終於得到了相當的解答,雖然我們還沒有掌握全部的故事和內幕,但是從其行為邏輯上有茅塞頓開之感。慈善在陳光標那裏和普通人的理解不同,他是把它當作自己的事業營生來經營運作的。當然這也無可厚非,企業、企業家作慈善自然希望在付出錢財之後能夠得到社會的尊重、承認和相應的回報,雖然不一定是立竿見影的物質回報,但至少對企業的形象和品牌會起到積極的塑造作用。

但陳光標先生在其向媒體提供的2010年慈善成績單中大量的捐贈不到位,很多捐贈項目名為捐贈實為自我投資的行為讓我們覺得已經完全背離了慈善事業的本來面目。

凌晨兩點的時候,已經有網友在鳳凰網上找到了轉載自我們網站的報導。

第二天早晨7點,那條微博已經被轉發了1000多次,評論400多條。

一位網友則評論:「就這篇報導而言,應該只是個引線,我覺得後面還有更多東西要暴露出來的。而且,慈善之名下,估計會有不少人斥責這種報導。」

果然,他一語成讖。從此我們走進了一段驚心動魄、刀光劍影的輿論戰鬥。

4月23日,週六。

我們那篇《中國「首善」陳光標之謎》的報導正在網絡的世界裡掀起軒然大波,鳳凰網、騰訊網、新浪網等網站紛紛將其放在了首頁的顯要位置,報導後面的跟貼評論只半天的工夫就達到了好幾千條。吵的一塌糊塗。

一方面,很多人對近兩年陳光標的「高調慈善」、「暴力慈善」十分反感和不滿,但一篇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陳光標的報導卻又會引起另外很多人的反對。

另外,那一天我們也驚奇的發現,同為財經週報的《華夏時報》也刊發了類似質疑陳光標的報導,但其主題僅僅停留在對於其「少捐多報」以及多筆捐款無法證實的情況上,篇幅也只有兩三千字。

4月23日晚上 ,陳光標在自己的微博上傳了一段對媒體報導回應的視頻,充滿了對我們報導的不屑,對著鏡頭展示他捐款的憑證,看起來氣勢洶洶,實則漏洞百出,我們報導中質疑的捐款他刻意迴避,似乎證書多就能證明他所有的捐贈都沒有問題。他用雲山霧罩、張冠李戴、偷換概念的方式回應報導,說這是個別「小媒體」被一些利益集團收買的結果。最有意思的是他對自己之前宣傳的捐款項目都傻傻記不清楚,硬說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和中國誌願者基金會是一個單位,讓人哭笑不得。

第二話、報導緣起

他(陳光標)每次做慈善活動都是遍請媒體、報刊、電視、網絡齊上陣,人為刻意的製造一些雷人或者博人眼球的畫面——獨自一人站在一排錢牆後面、讓受捐的人們把他圍在中央一起舉起錢來。狂轟濫炸似的宣傳似乎是他最看重的,正因為如此,他的慈善也被人稱為「暴力慈善」。

在我們那篇2011年4月23日發佈的《中國首善陳光標之謎》引發輿論的口水戰之後,我查詢了詞典,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慈善應是在慈悲的心理驅動下的善舉。兩層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舉。真正意義的慈善行為應是一種不附加要求的施捨。施捨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種滿足。」這個定義強調了「慈悲的心裏驅動」,這也就是我們日常說的慈善動機。

現在回想起來,最初知道陳光標這個名字是在2010年。那年9月,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來中國舉辦慈善晚宴,呼籲中國的企業家為慈善事業做貢獻,這一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一場熱鬧討論,陳光標在這樣的背景下,以響應比爾蓋茨和巴菲特號召的名義,宣佈了「裸捐」的計劃。

他號稱死後要將所有的財產捐獻出來,當時他對媒體估計自己的全部財產有50億。我的感覺是,他在企業界並不出名,他旗下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也名不見經傳,卻號稱每年的營業額超過百億元,怎麼會有那麼多的資產,如果按照他自己所說,每年拿出幾個億來做慈善,按照正常邏輯,就算他把所有的利潤都拿來做慈善,那每年幾億元的純利潤簡直讓人難以想像。難道幫人拆樓是這麼賺錢的一個行業?(陳光標稱黃埔再生資源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建築物的拆除工程)

但當時媒體和社會公眾似乎都沒有去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對於這樣一個樂於助人的「大善人」,大家本能的選擇了讚許和肯定的態度。

當時以央視為首的官媒對陳光標做了鋪天蓋地的報導,把他樹立成了慈善家的楷模和典型,對於他的高調也持肯定的態度,一個最主流的觀點是:只要是做慈善,高調一些無所謂。甚至有不少人說:這樣的高調慈善越多越好。

也有少數的聲音表示:企業家最主要的職責還是把企業做大做強,單純高調追求慈善捐贈數目是捨本逐末。社會仇富心理正盛,這樣的觀點很難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甚至被理解為富豪階層缺乏社會責任感、道德低下的託詞。陳光標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情緒和輿論環境之下贏得了巨大聲望,充滿了道德優越感。

但我總覺得哪裏不太對勁。後來曾和河北大午集團董事長孫大午先生探討了這一話題,他的觀點讓我很受啟發。他認為陳光標所謂的裸捐其實是錯誤的,他所說的50億資產是整個企業的資產,而企業不只屬於他一個人,而是屬於企業法人的,也是屬於全體員工的。「他好像混淆了企業法人資產和個人資產兩個概念,就算作為獨資的企業,在企業法人成立後,企業的資產也已經不屬於投資人,而是屬於企業法人,背後是成百上千的工人,投資人只可以享受投資收益,或者在公司上市後的股票套現,但是沒有權力支配全部企業資產。」他說。他也認為企業家最主要的責任是把企業經營好,為社會解決就業,為員工謀福利。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再向社會進行慈善捐助。

不過,平心而論,當時陳光標除了因過於高調而有些惹人厭煩,還並沒有甚麼可疑之處被發現。直到我們看到了他自己宣揚的2010年慈善捐贈「成績單」。

2011年4月初,我的同事方輝從《公益時報》的同行那裏得到了這份成績單,它本來被陳光標用來衝擊2011年的「中國慈善排行榜」的,這個排行榜由民政部指導,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主辦,《公益時報》承辦。不過《公益時報》的工作人員在製作榜單、核實陳光標的成績單時,發現這份總額達3.3億的榜單中,大部份捐贈都無法核實,他們派員實地調查發現,許多捐贈根本沒有到位,這讓他們感覺事情很嚴重。

得到線索的方輝,向編輯部匯報了這個情況,我們商量的結果是,如果陳光標的慈善成績單造假,那麼這將是一個十分嚴重的事件,因為他已經有了中國「首善」的稱號,還有「全國道德模範」的榮譽,如果他有意在慈善中造假,那麼對於社會和慈善事業的影響就不只是高調那麼簡單了。我們似乎感覺到了他高調慈善背後的真正動機和行為邏輯,但還只是猜測,要想瞭解真相,只能通過深入的調查。於是做出了任務分派,首先主要由方輝對其成績單中的典型捐贈項目進行調查核實。而同步進行的,則是派出葉文添對其企業經營和發跡過程進行調查。

調查進行的並不順利,成績單所列項目十分龐雜,且捐贈目的地分散在全國各地,核實起來非常耗時費力,而且有些所謂的捐贈根本無法核實,比如「西南抗旱,捐款捐物約6700萬元」「玉樹地震,捐款捐物4300萬元」,都只有籠統的一句話,具體捐給了哪裏,做了甚麼,一概不知。所以我們只能挑選指向相對具體的捐贈項目進行了核實,由此發現了很多造假和不到位的情況。

而葉文添那裏調查的結果則更加讓人吃驚,其當年對家鄉老年人活動中心和農貿市場的所謂2600多萬元捐贈,更像是自家擁有的財產;2009年所謂1.3億捐建南京黃埔防災減災培訓中心,是他公司所在地,更像是自己公司的地產投資項目。更要命的,陳光標之前宣稱自己的江蘇黃埔公司營業額已經過百億,可小葉查詢了其工商登記資料發現,該公司2008、2009年的營業額只有幾千萬,且負債率接近100%,陳光標宣稱的數億的利潤從何而來?

一些接近陳光標的人士對他的看法也印證了我們的初步判斷,一位江蘇慈善界人士說:最初陳光標在慈善上確實做了很多工作,只不過後來傾向於炒作,並沉醉於此,開始注入水分。「陳光標現在為甚麼喜歡發現金和貨物,就是因為這樣不透明,無法統計總量和價值。到底捐了多少,只有他一個人知道。」

就這樣,在經過幾週的輾轉調查後,4月23日,那篇「中國首善陳光標之謎」出爐,葉文添和方輝連續寫作了10餘個小時,後期編輯和領導審稿簽發的過程中,我們將沒有確切證據的信息統統刪去,只呈現了我們能夠確認的調查結果和質疑。

其實,這篇報導將會引起陳光標的強烈反應是在我和同事們的預想之中的,我們只是猜不到他會以甚麼樣的方式回應,是明的還是暗的,是敢作敢當的、些許反省的還是死不認賬的,顯然他選擇了最後者。

2011年4月24日是週日,晚上T老師打來電話說,「明天早點到報社,我們討論陳光標的報導。」我已經預感到,下一週必定是戰鬥的一週。

(第二天)趕到報社,我們收集了這兩天各個媒體關於我們質疑陳光標的相關報導和陳光標的回應。讓我始料不及的是,做新聞的我們這次成了新聞的主角,多家報社、電視新聞欄目均以我們的質疑報導和陳光標的微博回應做了報導,似乎樂得看別人打架似的。

我們將自己的報導和陳光標的回應進行比較,更加堅定了同事們的信心,我們報導中的事實都經得起檢驗,陳光標的回應更加說明他所謂的2010年超過3億元捐贈純屬謊言。

而對於我們報導中所質疑的其公司經營狀況難以支撐其所宣稱的巨額捐款的情況,陳光標則選擇了逃避,最多以自己在全國各地均開設有分公司的話搪塞而過。

第三話、央視背書 水軍湧現

我注意到,在前兩期文章發佈後,一些持反對意見網友的評論觀點和兩年前我們那篇《中國首善陳光標之謎》的報導刊發之後如出一轍。 仍然是類似「就算陳光標慈善數額造假,他畢竟是捐了些真金白銀,捐的沒他多的人就沒資格質疑他。」這樣的論調。其實我很奇怪這樣的論證邏輯是從何而來?就因為他捐了些錢,他就可以隨便誇大邀功邀名,外界和媒體還不能質疑?我們可以順著這個思路往下推演,既然只要捐些錢做些慈善就不應該被質疑,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靠吹牛和信口開河做慈善家了,反正也不用受到指責,還可以收穫名利,這難道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中國慈善事業?中國紅十字協會和其他官辦慈善組織已經那麼不被公眾信任,我們難道希望民間的慈善也是這個污穢不堪的樣子?更何況,故事進展還沒到高潮呢,你們怎麼知道我後面沒有更勁爆的內容顛覆你們的武斷結論呢?還是耐心點看完吧,免得自己砸了自己的腳。

言歸正傳,繼續講述報導刊登之後的故事。

我得承認,在2011年4月23日,我們那篇《中國「首善」陳光標之謎》的報導出街之後,事情的走向就有了它自己的邏輯。尤其在陳光標高調回應之後,他和我報報導之間的矛盾衝突本身就成為了新聞。在我已經近6年的新聞工作生涯裡,這樣類似「炒房炒成了房東」的事情應該是第一次遇到。

從4月25日那個週一開始,方輝和葉文添就開始頻頻接到各個媒體記者打來的電話,他們不斷向這些同行們解答著關於此次報導的相關問題。媒體中最活躍的要算央視了,先後有三、四個欄目給他們二位電話,要求錄製節目。他們也都儘可能積極地配合了採訪。

但也正是央視明顯傾向陳光標的關注和報導,使這個事件不斷升溫和走樣。後來我們從側面瞭解到,央視的報導基調有上面的授意,到底是因為陳光標動用了甚麼資源得以和央視媾合(鑒於他當年「全國道德模範」的稱號是中央文明辦授予的,他似乎有能力申請到某些方面的保護),還是央視基於陳是其捧出來的典型而產生的「護短」表現,我們不得而知。但這讓我們感覺到,陳光標在利用現行體制弊端綁架媒體,影響輿論方面有著十分高超的本領。

當然,這些在最初方輝和葉文添接受採訪的時候是不知曉的。那個名叫張泉靈的主持人之前還在自己的微博上宣稱:「對陳光標的報導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不導演打架、不揣測人心,只盡最大可能還原真實。今天,陳光標同意接受當面的採訪,並帶來各種證明他確有捐款的發票。我們也應繼續採訪葉文添,請他對這些證據提出意見。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去受捐單位落實,證明這些錢物的到賬情況。」許是有網友希望央視進行調查報導,所以她讓大家「再等等。」

但是等到4月25日《東方時空》播出的時候,我們終於知道她這些冠冕堂皇的說辭有多麼可笑。整個報導給了陳光標充分的表演空間,讓他對著鏡頭繼續雲山霧罩、混淆視聽,方法仍然是之前的那些老套路,而對於本報記者所質疑的多筆捐贈均答非所問,拿不出有效證據。還煞有介事拿出一大本厚厚的記錄來證明自己累計捐贈已經超過14億元。而對於本報記者的採訪則基本沒用。

對於我們質疑的家鄉捐贈項目受益者實為陳光標家族的內容,央視則請出了當地的鎮黨委書記「以正視聽」,而且是電話採訪,這位書記稱,「這些項目是慈善捐贈項目,都免費向當地老百姓開放。」

可能普通的老百姓不會去留意新聞業務本身的問題,但是作為媒體同行,對央視的新聞操守和業務水平則是一目瞭然。首先,如果要調查陳光標的捐贈是否到位,難道不用去各個受捐單位和地方查證,僅僅採訪陳光標本人,讓他拿著一些證書和獎狀以及自己整理的記錄就可以?況且,那些所謂的材料跟我們所質疑的項目往往風馬牛不相及(鑒於這篇回顧性文字的性質,我不能一一列舉那些項目)。其次,要調查陳光標之前宣稱對老家的兩個捐贈項目的虛實,竟然可以靠一通打給鎮黨委書記的電話解決,當地的老百姓一個都沒採訪,這樣的採訪難道能夠得到事實?基層政府和老百姓的關係如何,立場如何,恐怕不用我在這裡做甚麼解釋吧,大家都懂的。

但就是憑這些拙劣的調查和採訪,那個傻乎乎的主持人張宇就義正詞嚴地宣稱:「我們對《中國經營報》質疑的捐贈項目一筆一筆進行了核實,除了900多萬元沒有查實外,其他都已經到位。」而其請來的壹基金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則希望把板子打到不透明的慈善制度上,說了一些模稜兩可的話。

更主要的,央視還只是對一些捐贈項目進行了所謂的採訪,而對於我們所質疑的陳光標的捐款來源問題則隻字未提,要為他洗白的話,起碼也應該去調取一下其江蘇黃埔公司的工商資料嘛,看看他的營業額是不是過百億。

作為中國最龐大臃腫的傳媒機構,央視在新聞業務和新聞倫理方面很多時候近乎一個笑話。

說的有點遠了,回到上面提到的那期《東方時空》和陳光標。

最讓我們感到崩潰的是,陳光標在鏡頭前對自己曾經主動發佈2010年慈善成績單一事竟然矢口否認、死不認賬。宣稱:「我從來沒有向媒體主動提供過2010年的慈善成績單,也沒有媒體向我核實過。」

天哪!這個所謂「首善」簡直讓人抓狂,謊言信手拈來,臉不紅心不跳,經常讓我們這些信守道德底線的人措手不及。

由於我們的報導是以其公佈的2010年成績單為由頭和基礎的,現在他否認,無疑使得我們的報導基礎遭遇挑戰。但不爭的事實是,當初人民網和《公益時報》發佈的成績單內容完全一樣,而且有他的親口題記:「我公佈自己一年的慈善事業及環保產業成績單,既是對人民的匯報,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它會鞭策我更好地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多做一些實事。」而我們也已經採訪證實,成績單本身確是陳光標本人提供的。

非但如此,在兩家媒體為其發佈了成績單之後,十多家地方媒體均在2011年1月12日同時刊發了內容相同的「成績單」,陳光標,哦對了,其實他當時已經改名「陳低碳」,陳低碳先生在一輛自行車上大秀優美身姿的照片被清晰地印在各個報紙的版面上。

節目播完,當晚仍在編輯部加班的領導和同事憤慨不已,大家決定,連夜撰寫回應文字,不能讓這樣一個彌天大謊就在央視的精心庇護下被再次掩蓋起來。

回應的文字必須字斟句酌,從初稿到最終版本經過了幾輪的修改,以至於最晚的領導和同事忙到了凌晨3點多。

當時我已經在經營報工作3年多,和同事們在報社旁邊的馬伊塔克酒店吃過無數次的飯,但卻從來不知道它的客房怎麼樣。拜陳光標所賜,由於4月25日要連夜加班撰寫回應文章,領導決定為我們幾個離家比較遠的同事在馬伊塔克開幾個房間,以便忙完之後休息。而且這一住就是兩天,這也算是在北京感受了一把出差熬夜的感覺。

為了對比方便,我們將我報質疑的捐款條目和陳光標的回應逐一比對,製作了一個表格,以揭示陳光標的各個漏洞。並說明本報將繼續深入調查。我十分同意當時回應文章裡的一句話:「誠信有瑕疵,善的根基就不穩。」雖然通過後來的調查證明,陳光標的慈善所涉及的遠不僅僅是「不誠信」那麼簡單。

不出所料,第二天的各大媒體、網站,均紛紛關注了我報的回應,我們作為媒體又一次成為了新聞本身。

但隨即另一個始料不及的情況發生了。

4月26日,我在馬伊塔克酒店房間舒適的床上一直睡到將近9點,洗漱完畢到樓下餐廳吃完早飯,然後回到編輯部。

此時的編輯部已經相當熱鬧,電話響個不停,前台、編務、編輯、主編,同事們在輪流接聽。原來從早晨上班開始,報社的公開電話就被打爆了,而內容幾乎清一色的是責難和謾罵,剛開始大家不明所以,還耐心地進行解釋,然後就發現,對方根本就是來故意謾罵的,只能放棄相關解釋,義正詞嚴地正告對方或者直接掛掉。

我所接過的一個電話裡,那個傢伙上來就說:「你們報紙甚麼**玩意,憑甚麼質疑陳光標,***」帶有生殖器的髒字接連不斷,我只能回敬他一句:「請先把嘴洗乾淨」,然後粗暴地掛掉電話。

到後來,我們終於明白這些電話為甚麼會如此集中地到來。是的,這就是傳說中的「水軍」,他們不光在網絡空間裡製造大量的謾罵垃圾和言論煙霧,還把這種習性延伸應用到了現實中。

我們的前台接待曾經接到一個傢伙的謾罵電話,上來就是劈頭蓋臉罵一通,我們的小姑娘很耐心聽他罵完,然後對方終於忍不住說:「你還真有耐心,其實我們也是受人之托,收了錢幫人辦事而已。」這個段子一度在編輯部流傳,也讓我們更加自信的面對所有謾罵電話。

一個頂著全國道德模範名號的人不惜動用如此卑鄙下作的手段來對待質疑他的媒體。這正說明,他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果不其然,幾天之後,謾罵的電話就如潮水一樣退去了。僱傭軍終歸是沒有長性的!

對於正式出刊的紙質週報,我們隨即策劃了一個大體量的專題,一來證實陳光標不承認「2010年成績單」系他親自提供給媒體,二來希望將話題的討論引向深入,引向我國現行慈善制度體制的不完善和現代慈善制度的要求上來。8個版的專題動用了報社十幾位記者通力合作,這在中國經營報的歷史上並不多見,至少在我所在的幾年裡沒有出現過。

就這樣,原本是留作資料的一些前期採訪資料成為了我們第二期專題報導的一部份,我們將其進行了再次的調查核實,發佈成績單的十幾家媒體一家沒漏,除了拒絕回應的,絕大部份都承認成績單是陳光標主動提供給他們發佈的,且都是走的廣告經營部門,也就是說,陳光標不惜花費巨額成本把這個成績單宣傳的天下皆知。

另外,比證明成績單的真假更重要的是,我們決定繼續調查陳光標的捐款來源和「慈善事業」的具體運作方式。

(全文待續)

——轉自網易真話 中國經營報主任編輯

相關新聞
美媒揭陳光標紐約鬧劇現場內幕
【任重】陳光標丁書苗之流高調慈善的背後
【楊寧】陳光標假善背後是邪惡
江派潛伏特務紐約鬧劇大曝光 世紀騙局關鍵人物探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