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 忠信為旨

作者 : 陳必謙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一、犯顏直諫者,日後定靠得住

後來,王舒果然把投奔他的王含父子,沉入江中。而王彬聽說王應要來,悄悄備船去迎接他,善待他。

從前,有人上書當朝宰相說:「依附於相公的人,日後是靠不住的。而對您敢於犯顏直諫的人,日後才不會忘本。這種人,真正是靠得住的。」這的確是至理名言啊!

二、人生在世,忠信為旨

閻敞,漢代人,字子張。他在擔任郡掾(官職名)時,太守第五嘗(人名)被朝廷徵調時,曾把自己多年的薪俸一百三十萬兩銀子,交給閻敞保存。

後來,第五嘗全家都病死了,僅剩下一個九歲的孫子。第五嘗臨死前告訴家人:有三十萬兩銀子,寄放在閻敞那裡。第五嘗的孫子長大後,試探的向閻敞提起此事。

閻敞一見第五嘗的孫子長大了,不禁悲喜交加,連忙取出銀兩,交給第五嘗的孫子。第五嘗的孫子說:「我爺爺當時說是『三十萬兩』,你怎麼給我『一百三十萬兩銀子』呢?」閻敞說:「確實是一百三十萬兩。可能你爺爺臨死前糊塗了,記錯了,你不要疑惑。」

三、此銀既不可用,亦不可誤別人

孫蜃川的先祖,淳厚樸實。一次賣東西,別人給他假銀二兩,他後來才發現這銀子是假的。

他心裡便想:「此銀不能用,也不能用來欺騙他人。」

於是他來到東湖岸邊,往水中走數十步,把銀子扔到深水中去了。

四、 捨己而為人

鄉鄰在張日方的家中,存放有五萬兩絲線。

張日方在家閒居時,有一天,不巧他家失火,家產都被燒了。張日方在火中,不顧自家的財產,而是先把鄰居存放的絲線抱出來,然後如數送還給了那位鄉鄰。

五、願與天下人共食之

暢師文,元代時的南陽人,做過令史。延祜初年,拜翰林學士。卒,追封魏郡公。

暢師文做大平路總管時,家中米糧盈屋,而鄉中有餓死者。他說:「我家只有這幾口人,什麼時候,才能吃完這許多糧食呢?」便招呼那些貧窮的鄉鄰,來家隨意取米,「願與天下人共食之」。@

(以上均據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每逢九月二十八日教師節,台灣各大城市的孔廟都隆重舉行祭孔大典,莊重演出佾舞。 專攻雅樂的陳玉秀教授表示,佾舞強調慎終追遠,不管是身體、聲音或動作,都在表達對祖先的崇敬之意。
  • 蘇軾,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作為士大夫,他在政治上恪守傳統禮法,因為有改革弊政的遠大抱負,在仕途上坎坷頗多。
  • 文化是文明的靈魂與支柱,中華傳統文化是修煉文化,貫通天、地、人,他決定中華文明的天人合一性。
  • 陝西終南山,已經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為數不多、還存在隱士的地方。在喧囂的世界之外,仍然有很多人來到終南山修行,在雲中、在松下、在塵囂外,半畝菜地,幾株果樹。
  • (shown)真相歷史◆著名國際學者李約瑟認為:「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可以說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這番見解得之於曾七下西洋的鄭和艦隊。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良材美質都需一番雕琢方能成器,古今有成就者概莫能外,鄭和自然也在其中。1381年,明軍遠征雲南,半年內平定了雲南全境,馬和成了小戰俘,被帶回應天府(南京),作了小太監。由這次命運轉折起,馬和被漸漸推上了歷史的大舞臺。
  • 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並不友好,沒有讓他們在舒適的客人卧室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床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為甚麼,老天使答:「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 古人人制定的禮、樂,有助於人節制自己行為,符合道德規範。釋、道、儒三家的學說,有助於人民了悟宇宙的真理和得到高級生命的幫助。
  • 普天之下,儘管各民族之間的語言、膚色、信仰文化不同,但對於普世的價值觀,對基本的善惡、好壞、是非的認識,都有一個總體的共識,就是在對待善惡等這些問題上的思考,認識,看待方式,思維模式幾乎是共通的。在衡定善惡的行為時,思維的取向,不會受到任何語言的限制。
  • 小時候,經常聽大人講修道成仙的故事,儘管故事不知發生在哪朝哪代,主人翁也無名無姓,但故事充滿著哲理。
  • 時常在報端上看到或者在私下裡聽到不少中國人這樣說:「我們是龍的傳人」等等。乍一看,乍一聽,還覺得挺美,可是仔細一想,就覺得不對勁了:中國人怎麼會是「龍」這種獸的後人?而且中國古籍中從來就沒有這個說法,儘管「龍」的形象自上古開始就已經存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