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百學者聯署關注明報撤總編事件

換總編風波憂香港新聞自由受損 陳方安生強調傳媒監察政府角色

人氣 5

【大紀元2014年0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道)來自11間香港本地及海外大學的90名學者就《明報》更換總編輯一事,星期二發起聯署聲明,質疑明報能否堅守過往的編採方針及作風。

由浸會大學傳理學助理教授杜耀明、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榮休教授關信基、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等幾位學者發起的聯署聲明,指出歷史悠久的《明報》在知識份子界有特殊地位,近年在偵查報道上屢創佳績。過往總編輯皆由內部晉升,這次管理層從海外邀請一位對香港未必熟悉人士出任總編輯,一反《明報》多年傳統,令人懷疑《明報》能否維持過往的編採方針。

聲明又指出,不少知識份子常有機會在《明報》發表評論,他們感受到《明報》仝人編採自主,尊重新聞自由、學術自由及言論自由,捍衛港人核心價值,希望《明報》管理層能承諾,將來不會因人事變動,動搖該報一直堅守的方針。聲明又呼籲各新聞工作者緊守崗位,以專業精神報道事實,針砭時弊。又呼籲公眾關注香港新聞自由的狀況。

籲公眾關注新聞自由

主持這一次記者會的中大學者蔡子強坦言,學界的關注來得太遲,強調對這次事件不能不發聲,不僅是《明報》的問題,而是關乎香港新聞自由和市民知情權的問題。

杜耀明認為,《明報》多年來經歷過幾次事件,本身的編採方針已經開始轉變,如去年在特首選舉期間的報道,讓很多人認為它是「梁粉」,在很多敏感的問題上也不敢去報道,例如講到台灣問題很少報道民進黨的新聞。

他強調這次是藉由《明報》事件,向市民清楚指出是關乎大家的利益,「現在《明報》的選擇有可能是在侵損我們基本的核心價值。大家應該更小心。我過去曾經說過,現在新聞自由不是一個學術問題,是一個維權問題,是一個涉及到人權受到侵擾的問題。而這涉及到整個香港所有的人,大家要去思考用甚麼方法用甚麼行動去維護這種權利。」

籲捍衛新聞自由

杜耀明說捍衛新聞自由的運動正如20年前明報記者「席揚事件」,不是開個記者會就能解決問題,「需要一個持續的社會行動……甚至不同階層的人,才稍稍趁九七回歸之前整體大的形勢才稍為動一下,令席陽可以在九七年新年之前放出來。」他說不寄望一個聲明就能解決問題,「但我們會希望這個真真正正大家真的要警醒,這是一個我們跟內地可能是程度上的不同,因為我們的人權受到侵害,我們必須要不僅是講出來,要想想有什麼具體的可以做,令到我們的權利得到一個保障。」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表示,今次《明報》換總編輯的理據令人質疑,由於《明報》影響層面大,事件不僅是《明報》本身而是看到整個大環境的變化,「現在香港的報紙甚至傳媒很多不同的機構,其實都不僅是一份私人賺錢的機構,它的公共角色,它的經濟和政治之間的考慮和混合其實很清楚……」因此令很多人感到憂慮,「……自我審查從一個壞的角度而言也不是最壞,因為你是受到壓力而自我審查,現在講的是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會否有些老闆直接干預呢?會直接界入一些新聞的運作呢?一些方針政策呢?這一點是大家都很關心和擔心的。」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坦言目前香港很多新聞機構受到各種各樣的政治控制,令它不敢去揭露真相:「第一個層面是每個人的知情權也受到侵害,第二,社會有很多問題其實得不到揭露,亦得不到一個提早改善的機會。而這本身是違反大多數人的利益。可能當權者會開心,但正如我剛才說,到有一日大家才發覺那事情很糟糕時才爆發的話,可能爆發出來的力度更加大。」

另外,前政務司司長、香港2020召集人陳方安生也發聲明關注明報更換總編輯事件,認為明報更換總編輯是為了發展新媒體平台及讓一位即將擔任更高職位的同事熟習香港業務的說法太牽強,難以令人信服。她認為傳媒的角色是監察政府施政,而新聞自由是香港的主要核心價值之一,報紙的投資人士應尊重編輯高層及前線記者的獨立編採方針。她又支持明報全體編採人員及前線記者,謹守崗位,維護新聞自由。◇
 
(責任編輯: 何嘉林)

相關新聞
勞資糾紛 《明報》多倫多員工週六或罷工
明報罷工員工求助廣告商和零售商
港職工盟抗議《明報》打壓加國工會
明報就「薄熙來辭職」回應中共官方說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