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投資依賴症」難醫 風險層層轉嫁民眾承擔

【大紀元2014年0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儘管從中共官方數據看,中國經濟似乎「良好」,但越來越多的官員與學者頻頻示警,以往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原因包括投資效益低下、資產泡沫膨脹、備受詬病的環境污染問題等,經濟學家最大的擔心是中共「投資依賴症」仍不能被改變,並推卸責任層層轉嫁風險由百姓承擔。

投資依賴症帶來多種惡果

2009年中共政府為了應對金融危機,保持GDP增長,進行大量的投資。當年投資了22.5萬億,GDP總額是33.5萬億,固定資產投資佔了其中的三分之二;投資增長30.1%,銀行信貸增長9.6萬億。中共保持8%的增長數據成功,但是造成了一些負面問題,到現在還沒處理完畢。比如眾所周知的產能過剩、投資效益低下、高污染及各類資產泡沫的膨脹。

通常投資效益可用兩個指標來衡量:一是用每增加1%的投資,能拉動多少GDP;二是一元錢的投入,能產生多少GDP。2009年的這兩項指標,遠遠低於中國上一個經濟週期的數字。中共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日前撰文稱,目前中國GDP每增長1美元,約需投資5美元;中國平均投資率達到近50%,有些省份甚至達到80%。

經濟學家成思危11日表示,1992年-2001年的時候,平均一塊錢的投資轉化為五六毛的收入,現在只有兩毛多,投資依賴症看來還沒有能夠解決。由於有投資依賴症,貨幣供應就得增加,銀行信貸就得增加。投資建了新項目沒建成,還得繼續投。GDP中水分形成以後,為了要把第一年的水分彌補回來,第二年的投資也要增加。

投資依賴症惡果是顯而易見的,除了上述投資效益降低、多個行業嚴重產能過剩,還有一些民眾更能直觀感受到的環境污染。成思危稱,實際上中國對環境是負債的,把環境的債務留給子孫後代。目前中國的環境成本是高於經濟增速的。

中共國家氣象局14日發佈的2013年《中國氣候公報》顯示,2013年中國霧天和霾天呈現「此消彼長」的格局。中東部地區平均霧日數為16天,較常年偏少8天;與此同時,平均陰霾日數為36天,較常年偏多27天,創52年(1961年以來)來最多。其中,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部份地區霾日數超過100天。

經濟學家最憂房地產泡沫、地方債、銀行壞賬

環境的污染民眾可有直接感受,但由中共政策催生出的多項資產泡沫,民眾正在或明或暗的承擔著。並且中共宣稱的改革進行起來遭遇相關利益集團阻力,顯得改革虎頭蛇尾。經濟學家茅於軾稱,最令人失望的一點就是2013年中共三中全會對於國企改革的力度不夠大、不夠深入,顯然是受到了既得利益階層的阻礙。

據大陸媒體16日報導,茅於軾稱,在未來的一兩年間,因為失衡而產生的風險會伴隨著經濟發展全程。其中,主要的風險之一是房地產泡沫,一旦泡沫破裂,對經濟整體的危害非常大。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同房地產泡沫即將破裂這件事情,雖然泡沫破裂的具體時間點仍舊很難講,但是形勢已經擺在那裏了,破裂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遲早的問題。

經濟學家王小廣16日認為,房地產要調整的因素毫無疑問來自於價格,房價太高越來越少的人能購買房,收入越高的人不買了。房價最高的時候,沒有房子的人對應的是收入最低的人,完全是不對稱的,現在完全是靠投資性需求來支撐,靠一些恐慌性的需求。房價和收入比太高,沒有投資性需求,房價肯定狂奔向下,房價完全靠投資性需求。投資性需求跟金融環境有關,金融投資環境不好,房價會下跌。

茅於軾表示擔心的還有地方債、銀行壞賬的問題。茅於軾稱,因為中國的金融系統不像西方銀行都是私人辦的,出了問題就要自己解決。而中國的金融系統老闆是國家,所以出現了問題一定會衝擊金融結構調整。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共對投資的依賴,以及出於自身利益制訂的各種政策,產生的惡果都是在轉嫁風險到百姓身上。茅於軾也認為,老百姓誤解最大的就是,總是不明白自己的利益在哪裏。老百姓只看見表面,看不見實質。例如,像是現在的經濟適用房政策,看落實的話,就會發現,經濟適用房政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為窮人說話、為富人辦事」的政策,現在得到住房的都是那些財富階層的人。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大陸地方債飆升驚人 三大問題成風險引爆點
大陸A股6年市值蒸發7.81萬億元 近5個香港GDP總值
大陸多省人均GDP超一萬美元 李克強也不信
外媒:地方和中央GDP巨大差異 增長放緩中共嚇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