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民國衛國戰爭歷次大會戰紀實

衛國戰爭之淞滬大會戰 2:風馳電掣

原作(大陸)徐志耕  編輯(大陸)黃原真
font print 人氣: 37
【字號】    
   標籤: tags: ,

風馳電掣自從蘆溝橋槍響以後,駐防西安的宋希濂的心早巳飛向了抗日前線。

宋希濂出身湖南湘鄉。先世多為文人,曾祖父曾隨左宗棠鎮守邊關,祖父和父親都曾飽讀經書。他受家庭影響,既愛詩文,又喜習武。1923年16歲時投筆從戎,投考黃埔軍校,第二年即任黃埔軍校剛成立的教導第2團4連排長。

1932年初,日軍在上海挑起了「一,二八」戰爭,駐守南京的261旅旅長宋希濂深感「非奮起抗戰無以圖存」,便直接請見軍政部長何應欽要求請纓殺敵,獲准後即率261旅率先出征。出發前,他以《軍人報國在今朝》的誓言向全旅官兵作戰前動員,激昂的語調燃燒’了每一顆年輕的國民革命軍人的心。官兵們又蹦又跳,有的還把軍帽拋到空中……

一到上海,宋希濂即與中央軍第88師師長俞濟時、副師長李延年及旅長楊步飛、錢倫禮一起通電全國,以表抗日救國的決心。電文說﹕「……值此國家存亡關頭,本中央團結禦侮之旨,請命殺敵。現已全部開抵上海,聽命於蔣總指揮。與我十九路軍親愛將士,喋血沙場;共同生死:寧為戰死之鬼,羞作亡國之民……」他們才是一﹒二八淞滬抗戰中的靈魂,但為遵守蔣介石的命令,卻把外間的一切的榮譽都讓給了十九路軍。

對宋希濂來說,當年在上海激戰廟行、強渡蘊藻濱、搶佔瀏河的日日夜夜仍然歷歷在目,敵人的槍彈奪去了多少官兵的生命──宋希濂跟侵華日軍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
如今,還是日本兵,還是淞滬地,鐵蹄再踏,狼煙又起,怎不叫他憂心如焚?

當夏日的餘暉已經沉入了西山。報務員急急匆匆地送來了特急電文:「火速開赴上海參戰!」
這是1937年8月13日的晚上。
宋希濂激動地端詳著電文。最高指揮部命令沿途一切車輛 (包括特別快車)一律為36師讓路!

當夜,宋希濂集合軍官開會,部署乘車順序,以及準備乾糧和飲水事項等等。風馳電掣的列車沿著隴海路飛奔。沿線民眾得知這是東征抗日的部隊,人山人海地鼓掌歡呼。香煙、餅乾、罐頭和糖果像天女散花般地從車窗中投擲進來。南京一鎮江一常州一無錫,離上海越來越近了,摩拳擦掌的官兵們,殺敵的熱血在胸中沸騰。
………

1937年8月13日晚上,河南周家口機場大雨滂沱。剛從南昌調到這裏的大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空軍第4大隊大隊長高志航心神不安地一次又一次推開窗戶,望著雨幕中黑沉沉的天空出神。他有一種預感,覺得今天一定發生了什麼大事:或者,今天一定要發生什麼大事。側耳細聽,天空中有和雷聲一樣但不同於雷聲的飛機發動機的聲音。

「飛機!」高志航邊喊邊跑出屋外。
果然,一架外國航空公司的大「福特」運輸機,由漢口飛洛陽途中,因為雷雨而迷失了方向,不得不循著周家口機場的燈光降落下來。

沒等飛機停穩,高志航就走上前急吼吼地命令:「起飛,去南京!」
心有餘悸的飛行員剛剛從濃重的雲層和雷電中逃出來,他不願再去和死神搏鬥。
「我是高大隊長,我命令你起飛!」高志航用堅定的語氣大聲地說。
外國飛行員聳了聳肩膀,大」福特」怒吼著又鑽進了驚雷和火龍隱伏的濃雲。

南京航空委員會的辦公大樓燈火通明。總指揮周至柔正召集空軍的將領們進行緊急戰鬥部署,裹風挾雨的高志航像天神一般突然站立在人們的眼前。
周至柔緊緊地握住高志航的手:「你來得正好,今天幾次打電話都要不通你!」
高志航這才知道,淞滬戰場已開戰局。航空委員會於當日下午2時已發佈了《空軍作戰命令第1號》:

一、上海之敵,約陸軍7,000人,憑藉多年暗中建設之工事,及新近集中之大小兵艦約30艘,有侵佔上海、危害我首都之企圖。連日來,敵水上偵察機二架或三架,陸續偵察我寧波、麗水、杭州、阜寧、海州諸地,其有無航空母艦在遠海游弋,我正偵察中。
二、空軍對多年來侵略之敵,有協助我陸軍消滅盤踞我上海之敵海、陸、空軍及根據地之任務。
三、各部隊應於14日黃昏以前,秘密到達準備出擊之位置,完成攻擊之一切準備。
……
命令上還規定了各大隊的出擊地點及到達時間。
「八•一三」之夜,是一個不眠的夜!
@(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2012年08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明綜合報道)1935年1月,「紅色牧師」董健吾受共產黨間諜宋慶齡之托,親自去西安托張學良安排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兄弟赴蘇留學。張學良資助10萬法郎送毛氏兄弟出國,還讓董乘坐他的座機到達延安,由此接通了上海地下黨跟陝北毛澤東中共的聯繫。
  • 1936年12月12日爆發的西安事變,對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是國共關係的轉折點。事變主角張學良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兼代總司令,另一主角楊虎城任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兼第十七路軍總指揮,軍事上歸張節制。據史料顯示,西安事變前,蔣介石對張楊已警覺,並已密囑剝奪張、楊兵權。
  • 張學良還有七個弟弟,他們是張學銘、張學曾、張學思、張學森、張學浚、張學英、張學銓。在激盪的歲月裡,張學良和他的弟弟們有的去了台灣,有的留在大陸,有的則遠赴美國,各人有著不同的遭遇。其中最慘的是在文革中被整死的四弟、
  • (shown)親身參與二戰「諾曼第登陸」之役,是唯一獲得荷蘭頒發紀念獎章的華裔軍人,二戰老兵黃炳芳為自己、也為華人,在加拿大爭取平等的社會地位,最後贏得了今生的驕傲…… 加拿大二戰老兵黃炳芳。(黃炳芳提供)
  •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嫁禍於東北軍,然後發兵侵略中國,整個東三省至次年2月全部淪陷,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中共趁國難,不顧民族危亡,分裂中國,破壞抗日,大力發展壯大,並造謠汙蔑蔣介石不抗日。
  • 9月21日內華達州的戴頓(Dayton)舉行了一場感人的儀式,參與二次世界大戰的士兵愛丁頓(Pfc. John Eddington)生前寫給女兒的信,以及他的勳章,終於在70年後交到他女兒佩琪.愛丁頓-史密斯(Peggy Eddington-Smith)手裡。
  • 2002年,英國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顯示,溫斯頓‧丘吉爾獲選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他曾於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間兩度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他帶領英國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歷史造就了這一偉人,並在時代的更迭交替中,完好地傳遞了他的精神,那就是丘吉爾在美國哈佛大學,對各界主流精英發表的演講:「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
  • (大紀元記者程新綜合報導)在二戰德國統治下的波蘭,有一位名叫艾琳娜•森德勒(Irena Sendler)的奇女子,她和同伴,大多是年輕的波蘭女子,成功將2500名猶太孩童從蓋世太保看守的華沙猶太人隔離區轉移到安全地帶。今天,這些當年參與營救的人已離開人世,她們充滿勇氣與愛的故事有如希望的燈塔,讓人在最黑暗邪惡的時代看到道義與良知的力量。
  • 【大紀元11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和穎台北5日電)英國女王御用畫師斐士廷應邀訪華,首度來台的他,與台灣有著深厚淵源,裴士廷父親曾與中華民國遠征軍在緬甸並肩作戰,那段聯軍對抗日軍的歷史,成為裴士廷兒時的床邊故事。
  • 日本天皇明仁今天歡度80大壽,他與皇后美智子及家人在皇宮長和殿陽台,向祝賀的民眾致意。明仁日前談生日感言說,回憶80年的人生歲月,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印象最深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