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藝術總動員

《時光微旅》袖珍交流聯展

作者:周怡秀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 ,

來自台、港、澳、中的31位袖珍(港澳稱為微型)藝術家們,於2014年新年伊始,匯聚於臺北市《佛光緣美術館》舉行交流聯展。這個由「快樂微型藝術會」、「MR.BOX袖珍藝術創作空間」和佛光緣美術館共同策劃的《時光微旅》,堪稱亞洲最大型、最齊全的袖珍藝術展,共計展出110件精彩作品,將從即日起展出到三月二日。

香港 黎熾明 《摩星嶺木屋區》72(w) x 69(d) x 65(h)

袖珍藝術的魅力在哪里呢?它它不僅是小巧、可愛,維妙維肖,有時可能勾起童年「家家酒」回憶,但更多的是被它的精緻又真實的程度所驚奇,進而令人想更貼近、更深入。臺北《袖珍博物館》前館長曹文瑞開玩笑說,人們看現代藝術,是「光速進行」,因為和作品有隔閡感;但是人們看到精巧可愛的袖珍藝術通常都會駐足近看,甚至經常在防護罩上面撞出額頭、鼻子、甚至嘴唇印,可見袖珍藝術多麼吸引人,真的是老少咸宜。而且還不只如此,它和所有的藝術一樣,不只有技術、有感官效果,也同樣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有生命,有深度,有感人力量!

此次的展覽作品就是最好的例子。許多藝術家取材自童年景象,或對過去環境的記憶,特別是世事變遷中逐漸或已經消失的文化遺產與傳統習俗。這些作品就像一幕幕活生生的歷史畫面,既社會寫實又帶著濃郁的人文氣息,勾著人們集體的情感,有感傷無奈,有溫馨懷舊。當然,其中也不乏精彩而深入的當代寫真,呈現著當下人們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排檔》,(蔬菜水果檔),作者:李來有Li Loi Yau(香港),尺寸:1:12/150(w) x 30(d) x 23(h)cm

由於作品來自兩岸四地,各自反映著不同的風情,呈現出多元社會背景的樣貌,卻又都流露著華人對傳統、對家鄉所共有的親切和深情。穿梭在這些作品中,也仿佛進出於無數個時空的輪回中,就像每次生命的不同旅行。回到現實,還是奉勸大家不要錯過這個集結各地華人的智慧、巧思、專注、耐心、關懷和情感的袖珍微型展覽,它值得您細細品味與欣賞! @*

展覽訊息
時光微旅-中港澳臺袖珍藝術交流特展
時間﹕2014/1/4起至3/2日止,
地點﹕佛光緣美術館(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10樓之一)
(請關注後續報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靜謐地坐落在納拉甘西特灣(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國羅德島紐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將原本幽靜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壘。取名「小屋」(cottage)是為了對早期木瓦風格(shingle style)避暑別館的尊重。但事實上,這是一棟「適合王后」居住的頂級豪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