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丹尼大教堂——法國王室的陵寢(上)

文/李琳

人氣 2679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1月08日訊】聖丹尼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Denis),又稱作聖丹尼聖殿(Basilique Saint-Denis),它位於巴黎正北面的小城聖丹尼,聖丹尼城距離巴黎戴高樂機場只有二十多公里。雖然教堂在巴黎相當近郊的位置,但其周圍環境氣氛和小巴黎大異其趣,觀光客較少,連很多巴黎人都沒有到過這裡。但這座教堂的歷史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教堂的名字Saint Denis,是源自於法國的主保聖人聖丹尼,他是巴黎第一位聖徒兼巴黎第一位主教,他殉教後葬於此地。由於對聖丹尼的普遍崇拜,王朝的歷代君主和王族選擇了這塊聖地作為自己的安息場所。每個新的王朝都延續此項傳統以便鞏固其王位繼承的正統性。

於是,這座教堂成為專制王權的最高象徵之一,其命運與王室命運息息相關。作為法國君王們獨享的墓葬場所,共有42位國王、32位王后,63位王子與公主以及10位王國的著名人物都安葬於此。另外,法國王后的加冕儀式通常也在這個教堂舉行,而國王的加冕儀式則通常在蘭斯大教堂進行。

此外,聖丹尼大教堂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完整採用了哥特式風格的教堂。哥特式建築是西歐中世紀建築的一個高峰,其在西歐地區的流行,導致其它藝術形式包括雕刻、繪畫、傢俱、工藝美術乃至書法都出現了一個風格鮮明的「哥特式」時期。而聖丹尼大教堂是這種藝術風格的開風氣之先者。

在十二世紀,由當時的聖丹尼修道院院長蘇熱把聖丹尼大教堂改建擴建成一座哥特式教堂,使這裡成為早期哥特藝術的傑作。他憑藉全新的建築技藝改建了此建築,玫瑰花窗與建有尖形交叉供肋的拱頂使建築沉浸在一片繽紛的光影之中。十三世紀,聖路易掌權期間,此建築再次被重新改造,逐漸形成今天的風貌。

聖丹尼的傳說

在巴黎聖母院的聖母門上的雕像,中間手中持有頭顱的就是聖丹尼,兩旁是護衛天使。(維基百科)

聖丹尼有法國的守護者之稱,是第一位將基督信仰帶到巴黎的傳教人。當時是公元三世紀,在中華大地正是三國爭霸群雄逐鹿的時候。那時,還沒有法國的概念,只有高盧人。巴黎也還沒被命名,是一個高盧的部落,正由羅馬帝國統治著。羅馬人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有自己的羅馬神廟。

那時還不強盛的基督教會,派出皈依基督教的雅典法官丹尼和他的兩個追隨者聖胡斯提克和聖埃勒戴爾,前往巴黎傳播基督教信仰。這三聖來到巴黎之後,努力傳播信仰並建立了許多教堂,聖丹尼本人成了最早的巴黎主教。

眾所周知,在公元313年第一個承認基督教合法地位的羅馬帝王——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之前的一、二、三世紀,創立初期的基督教會遭遇過多次可怕的大逼迫,羅馬政權不斷迫害基督徒的事情時有所聞,有許多主教和信徒被燒死、在競技場中被野獸吃掉。但由於基督教信仰是正教信仰,社會各階層愈來愈多人加入教會,教會持續茁壯發展。

同樣,基督教在巴黎也漸入人心,有了眾多虔誠的信仰者,「異端邪說」像洪水猛獸一樣令當地的羅馬行政首腦西西努斯(Sissinus)憎惡和恐懼,他痛恨聖丹尼大力宣揚基督教,逮捕了他。由於聖丹尼不肯放棄信仰,他遭到毆打,被關進獅籠,飽受摧殘之後被釘於十字架。

之後在公元261年,聖丹尼和另外兩位使者,便被羅馬皇帝瓦勒瑞安判以宣傳異教的斬首極刑,在巴黎北邊的高地被羅馬士兵砍頭而殉道,那個地點因此被稱為「Mont des Martyrs 殉道者之丘」,後來才諧音改名為「Montmarte 蒙馬特」。

巴黎首位主教聖丹尼像。(維基百科)

傳說中,行刑的前一天,天使降於囚室,賦予了聖丹尼神奇的力量。於是,斬首隔天,人們看到三位殉教者站了起來,他們俯下身子,慢慢捧起自己的頭顱,走到臨近的溪邊洗淨了血污。然後,一路舉著頭顱又走了五英里,直到走到了一個小村莊。在那裏,他們倒下來,死去。

那個小村,就是現在的聖丹尼鎮。聖丹尼被奉聖人,成為法國的守護神。在法國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關於他事跡的藝術作品,最常見的是在教堂裡的彩繪玻璃上、壁畫上等等。很容易就能認出他:或者彎腰去拾他的頭,或者用手捧著頭。人們在他的墓地建立教堂紀念他,這就是聖丹尼修道院。經過9個世紀的重建,直到12世紀才擴建為聖丹尼大教堂。

王室修道院

聖丹尼大教堂內部珠寶般閃爍的彩色玻璃。(楊浩/大紀元)

聖丹尼修道院(The Abbey of Saint Denis)的歷史很長。最初在公元四世紀時,即羅馬帝國的尾期,現在的聖丹尼市就存在一個很大的高盧-羅馬(gallo-romain)式陵墓園地,聖丹尼的遺體就安葬在那裏。

在隨後的公元五世紀,聖女日內維吾(sainte Genevi□ve)買下了此地及周邊地區,於475年前後在聖丹尼的墳墓上主持建造了一座巴斯里卡式教堂(此詞彙自四世紀起開始使用,指參照羅馬民用建築,以大理石柱與木頂修建的教堂,有朝聖教堂之意),取代了那座陵墓。

而聖丹尼修道院成為法國國王墓地的傳統,開始於法蘭克時代。隨後在卡佩王朝建立法蘭西王國之後,這一傳統也被延續下來。

聖丹尼大教堂展示的王室用品——權杖。(楊浩/大紀元)

506年~9世紀末,巴黎成為法蘭克王國的首都。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在公元628~637年間建立了這所聖丹尼修道院(The Abbey of Saint Denis),人們將聖丹尼的遺體下葬至此。因此,它一開始就是一所王室修道院。自六世紀以後,大部份的法國國王與王后被安葬於此。

作為中世紀最有權力的修道院之一,它得到了許多特權,包括不受巴黎大主教的節制、有權開辦一個市場等等。由於它所擁有的各種特權,在中世紀,聖丹尼逐漸發展成為一座重要的商業城市。

公元750年左右的卡洛林王朝時,卡洛林王朝的法蘭克國王(Roi des Francs)貝攀三世(P□pin III,又名P□pin le Bref)又在此處建立了另一所廟宇。他於公元754年在此加冕。

聖丹尼大教堂展示的王室用品——王冠。(楊浩/大紀元)

987年,休.卡佩(Hugh Capet)被大領主們推選為法國國王,以巴黎為都城,由此開啟了卡佩王朝的統治。卡佩王室繼承了聖丹尼修道院,並繼續作為其王室修道院,它的教堂也成為王室教堂。休.卡佩還是當時聖丹尼修道院的俗家修道院長,他經常利用宗教的力量來加強與鞏固他初生的卡佩王朝。

隨後的六百多年裡,該聖所又被多次修繕添建。在十二世紀,蘇熱修道院長建議當時的國王——卡佩王朝的第五任國王路易六世和隨後繼位的路易七世在卡洛林王朝時期所建的教堂原址建造一座哥特式教堂。

多虧了蘇熱,聖丹尼修道院才變得極為重要,修道院所屬教堂聖丹尼大教堂也就成為了當時的王室陵園。大教堂不僅是聖丹尼塵世的新居,也成為法國王室成員死去後的安身之所。從14世紀起,國王遺體的內臟被取出安葬別處,遺體則葬在大教堂。

另外,從12世紀以來,每次戰事起,法國國王都要來到聖丹尼大教堂所屬的修道院求得神祐並請走方形王旗,以期許神明能保佑法蘭西取得勝利,這面王室軍隊攜帶的軍旗上面寫著「Montjoie Saint denis!」以壯土氣!

1291年8月22日,教皇尼古拉四世(Nicolas IV)頒布諭旨,特賦予聖丹尼的信徒不受任何懲罰的特權。也就是說任何聖丹尼的信徒即使犯了錯(罪)也不會受到懲罰,除了聖丹尼的教會首領,任何其他人都不可以懲罰犯錯者,並且聖丹尼教會首領懲罰犯錯者之前並不需要上奏教皇求得准許。

哥特建築的誕生

1123年前後,路易六世和路易七世朝中的權臣蘇熱(Abbot Suger)成為聖丹尼修道院的院長。蘇熱本人生活簡樸,但認為應當把金錢和藝術奉獻給上帝。鑒於該修道院日益顯赫的地位以及日漸充實的金庫,蘇熱院長決定對它進行大規模的重建和裝修。

他說服國王提供資金,甚至要求大臣和貴族取下手上的戒指支持這項浩大的工程。這一活動大致從1125年開始,工程不是完全的新建;事實上,為了確保在整個過程中修道院的宗教活動仍然能夠繼續,它是在原有修道院教堂的基礎上一點點地建造起來的。

蘇熱起早貪黑,監督工匠和藝術家們工作,從砍伐樹木,到安裝彩色玻璃、撰寫獻詞等等,事無鉅細,鞠躬盡瘁。蘇熱於1151年去世,一般認為此時新的聖丹尼教堂最多也就完成了後殿,其餘部份仍然保持原狀。但即使如此,哥特風格仍然就此開始。

聖丹尼教堂內部的彩窗玻璃上的王室標誌(楊浩/大紀元)

蘇熱從教堂寶庫中閃爍的珠寶與當時廣泛被使用的彩色玻璃中得到了一個靈感。他認為藉著注視華麗的材料或許能夠將一般人的精神提升到更能完全注視上帝的國度。他的這種觀點,後來將低矮、黑暗、厚重、照明不清的仿羅馬式教堂徹底的改變了。

首先,蘇熱運用了尖拱(pointed arch)帶來的自由發揮空間。在仿羅馬式的半圓拱當中,距離中心點的高度和寬度是相等的。不過尖拱因為有幾種不同的曲率,即使寬度不同,仍能維持原本的高度,因此拱廊可以有幾根柱子靠得近,而拱頂仍然等高。此外,高和寬都不一樣的柱子與高和寬都不同的拱頂成直角相接,這樣低矮的側廊就能連接較高的翼殿,翼殿再連接更高更寬的中殿。

聖丹尼大教堂的後殿。(楊浩/大紀元)

然後,這座教堂的與以往的羅馬式風格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輕盈與明亮,這與其窗戶設計有直接的關係。在此,窗戶不是只在牆上開一個洞而已,它佔了整面牆的面積,並且延綿四周,成為透明的建築。羅馬風時代的厚重牆體在這裡完全消失,出現了超乎尋常的大面積的采光口,光線透過彩色玻璃窗傾瀉而入,在後殿形成了一個空前明亮而又充滿色彩的區域,從教堂陰暗的入口處,包括由於尚未改造因此也陰暗的中廳看過去,真的以為那邊就是天堂所在。

1144年,在慶祝聖丹尼重修完成舉行的典禮上,各國的主教們吃驚地發現這種建築形式有著不可抵擋的魅力。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這是一種新的建築技術,「哥特教堂」就這樣興盛起來,各地的人聽說在聖丹尼創造出了天國奇蹟,紛紛模仿。於是25年之後,凡有代表參加過慶典的地區都出現了哥特式教堂。

現存的聖丹尼教堂,其最為精華部份很可能是蘇熱院長以尖拱(pointed arch)與肋筋(vault rib)的建築技術建造成的半圓迴廊(Ambulatory)。一般認為這部份既是蘇熱最早建成的主體,又是最早的真正哥特式結構和空間,而且還陰差陽錯,居然幾乎完整地保存到了今天。聖丹尼修道院的半圓迴廊便成為哥特式風格建築的發源地。

蘇熱去世後,中廳改造工程停工,直至1231年後才恢復,十三世紀,聖路易(路易九世)掌權期間,此建築再次被改造,大約到1270~1280年間完成,形成今天的風貌。

(責任編輯:德龍)

相關新聞
法建築大師科比意最後作品申請入世界遺產
法國天主教徒週日上教堂彌撒比例僅個位數
法國神父   把教堂變「大」了
法國猶太教堂遭縱火攻擊 幸無人傷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