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才舉賢 以德為先

font print 人氣: 58
【字號】    
   標籤: tags:

德乃做人之本,自古以來人們薦才舉賢首先是以道德作為衡量的標準,從人的品行及為人,判斷其是否是一個賢德之人。而薦賢者自身的操守也很重要,如果站在為私的基點上權衡親疏棄取,那就是結黨營私。

李克薦相

《資治通鑒》中記載,東周時魏文侯召見外臣李克,說:「我要設置宰相一職,想從魏成子和翟璜中選一人,先生看誰較適合?」李克回答:「常言道:『卑不謀尊,疏不謀親』,我在朝廷外任職,不敢妄議朝政。」

魏文侯說:「這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謙讓!」李克沉吟了一下說道:「要想知道一個人的品格和能力,可以從五個方面觀察:看他平時所親近的;富貴時所交往的;顯赫時所推薦的;窮困時所不做的;貧賤時所不取的。這樣就心中有數了。」

文侯聽後高興的說:「現在我能確定國相的人選了。」

李克在回家的路上,正好遇上翟璜,翟璜連忙攔住他問:「聽說國君召見先生去選薦國相,最後選定了誰?」李克說:「魏成子。」

翟璜憤然變色道:「西河太守為我所推薦;國君為鄴城之事憂愁,我又薦舉了西門豹前往治理;國君要討伐中山國,是我舉薦了樂羊子而取勝;攻克中山之後,無人守衛,是我舉薦了先生您去任職;世子缺少老師,也是我推薦了屈侯鮒。這些都是先生知道的,我哪一點比不上魏成子?」

李克義正辭嚴的反問:「我和你以君子相交,你把我推薦給國君,難道不是為了國家大義,而是為了結黨營私、謀求高官厚祿嗎?」翟璜一時語塞。

李克接著說:「國君今天問我誰做國相合適,我只是照實說了一些意見。我知道魏成子每年的俸祿有十分之九用於為國家招賢,只有十分之一留給家用。他從東方招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皆道德之士,君尊為師,向他們學習治國之道;而你所推薦的五個人,只具有人臣的才幹,國君把他們當成臣屬。由此可見,你怎能與魏成子相比呢?」

翟璜聽後滿面羞愧,他再三向李克道歉說:「我冒昧了,剛才說了不少錯話,今後一定提高自己的修養,向先生學習。」

李克的識人用人之道、魏成子的品德、翟璜的醒悟及魏文侯之所以用李克擇相,都令人深思和回味。

祁奚薦賢

《左傳》中記載,魯襄公三年,晉國的中軍尉祁奚告老還鄉,晉悼公問他誰可接替。祁奚稱讚解狐並舉薦他,其實解狐是祁奚的仇人。晉悼公正打算任命解狐時,解狐卻死了,於是悼公又去問祁奚還有誰可勝任。

祁奚回答:「我的兒子祁午可以勝任。」剛好當時祁奚的副手羊舌職也死了,悼公問祁奚誰可接替羊舌職,祁奚答曰:「羊舌職的兒子羊舌赤可以勝任。」於是悼公就任命祁午為中軍尉,羊舌赤任副職。

孔子評論說:「這樣看來,祁奚確實是個能推舉人才的人,稱讚他的仇人,不是諂媚;安排他的兒子,不是營私;舉薦他的副手,也不是結黨。《尚書》說:『不偏不黨,王道蕩蕩』大概說的就是祁奚吧!

解狐能被舉薦,祁午能被重用,羊舌赤能有職位,設置了中軍尉一職,而成就了三件美事,這是因祁奚能夠舉薦賢人的緣故啊!唯獨有德行的人,才能推舉類似他的人。」

後來,在魯襄公二十一年的晉國欒氏之亂中,羊舌叔向受其弟羊舌虎的牽連被抓。樂王鮒去見叔向,對他說:「我為你去請求赦免吧!」叔向不回答,樂王鮒離去時,叔向也沒有拜送。

別人責備叔向,叔向說:「樂王鮒是個老奸巨猾的人,什麼都順從國君,怎麼能辦這樣的事呢?祁奚外舉不記仇,內舉不避親,難道獨獨會不管我嗎?《詩經》說:『有正直的德行,四方的國家都會歸順他』,祁奚就是一個正直的人呀!」

叔向又說:「一定要讓祁奚為我講情才行。」

晉平公向樂王鮒詢問叔向的罪過,樂王鮒因叔向拒絕他的幫助心中惱火,便回答:「叔向不肯捨棄他的親人,很可能也是參與叛亂的人。」

祁奚此時已告老還鄉,聞訊後立刻趕到國都,拜見范宣子說:「《書經》中說:『智慧的人有謀略有訓誨,子孫才能得到安寧和保護。』說到謀劃而少有過錯,教育別人而不知疲倦,叔向都是具備的,他是國家的柱石。

即使他的子孫有過錯,還是要加以赦免,以此來勉勵有能力的人。如今他一被牽連,晉國就要拋棄這樣的社稷之臣,這不會使人困惑嗎?

過去鯀被誅戮,而其子大禹照樣興起;伊尹曾經放逐過大甲,後又讓大甲做了宰相,大甲始終沒有怨恨;管叔、蔡叔被誅戮,而他們的弟弟周公仍能輔佐成王。為何僅僅因叔向弟弟有過錯,就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呢?您如果多做善事,誰敢不努力為善呢,又何必多殺人?」

范宣子聽了非常高興,就與祁奚共乘一車,覲見晉平公,請求赦免叔向。事後,祁奚沒有見叔向就回去了,叔向也不向祁奚報告自己得到赦免的情況就去上朝了。此後,羊舌赤、羊舌叔向、羊舌叔魚三人鼎盛於晉平公一朝,將晉國治理得很好,史稱「三羊開泰」。

由此可見,像祁奚、李克這樣有德行的人,做事情的出發點完全是站在為公的基礎上,唯賢是舉,才能做到胸懷坦蕩,只做符合道義之事,因此也能贏得國君和賢士們的信賴。

成事之後根本不需表功,不需得到別人的肯定,而被舉薦之人也無需感激,一切似乎都是定數,都是必然的。古人的境界和胸懷實在高出今人甚遠啊!

--轉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節, 操也」(《說文解字》),指氣節、節操等。氣節是重要的做人理念,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非常重視的一種道德修養和高尚人格,表現為堅持真理和正義,在任何環境中都不屈服的頑強精神。
  • 仙詩是以仙境、仙人或人仙同遊為寫作內容,寄寓詩人志趣的詩歌作品,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占有重要位置。常用象徵、比興、用典的手法,糅合神話故事、歷史人物、自然景象描繪出神奇瑰偉、引人入勝的境界,尤其在意境的創造上主要受「道」的影響,內涵非常豐富,表現主題大體上有:對神仙境界的嚮往、追求永恆、求仙訪道等諸多方面。
  • 古語云:「自古機深禍亦深,休貪富貴昧良心。簷前滴水毫無錯,報應昭昭自古今。」歷史上的一些奸臣,或敗壞朝綱,或陷害忠良,或橫徵暴斂,而往往是兼而有之,使民怨鼎沸,其結果皆無好下場。
  • 、晏子勸景公勤政愛民
  • 李玨的父親開了個米店,以販賣糧食為業。李玨為人,正直勤謹,嚴守本分。十五歲時,他父親因事暫時外出,從此讓李玨掌管米店的生意。有農村或城市的人來買糧,李玨都是把升、斗交給顧客,讓他們自己量米。
  • 清聖祖康熙,名愛新覺羅.玄燁,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 月20日)卒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 古語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思想作為中國傳統儒釋道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種學說,而是宇宙的法則和自然規律,道家《太上感應篇》中說:「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孔子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因果報應思想更是佛家的根本思想之一。
  • 張乖崖在成都做官時,夢見自己被神仙招去。正說話間,忽然有人進來,向神仙報告:「西門黃兼濟到!」當時走進來一位束髮道人。那位神仙,立即接待他,對他非常禮貌恭敬。 第二天早晨,張乖崖派人請「名叫黃兼濟的人」過來,黃兼濟到來後,張乖崖一看這人,完全是夢中所見到的那位束髮道人。
  • 魯昭公流亡到齊國,齊景公問道:「你年齡很輕,何至於如此呢?」昭公懊悔地回答:「在我年少的時候,人多愛護我,我不能夠體察感恩;人多諫諍我,我又不能採納改進。因此,內無輔助之士,外無輔佐之臣。內外真正能輔助我的沒有一個人,諂媚阿諛的卻又很多。這種情形,就像秋天的蓬草一樣,其根孤立,枝葉雖美,秋風一到,就根拔葉脫了。」
  •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時代魯國人。他曾在魯國做過官,但主要是從事教育,並周遊列國宣講他的做人理念,其中包括倫理概念、教育思想、政治主張、品德修養等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