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孩子成功方程式的三大祕密(中)

作者:周道男、李瓊珠、周佳敏
font print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成功祕密二:有「身教」無「管教」,孩子還是不會學好

案例二,小英的爸媽都是彬彬有禮的高知識分子,照孩子成功方程式祕密一的道理,父母親給予的身教應該會感化小英,讓小英也變成懂得為他人著想的小孩。事實是,小英十分自我中心,為什麼她這麼不顧其他人的想法呢?

其實小孩子剛生下來時都是非常自我中心的。嬰兒肚子餓了就哭,也不會管現在是半夜三點鐘,大人都在睡覺;一歲的小孩想玩玩具,就直接搶過來,也不管這個玩具是不是別人的。換句話說,小孩子一出世是被當下的欲望牽引著,奉行著「唯樂原則」:不管外在環境如何,都會努力去獲致快樂、逃避痛苦,佛洛伊德稱之為「本我」。

一個一、兩歲的孩子充滿著本我,受到當下基本生物衝動驅使,大家都可以理解。可是一個十歲大的孩子或者二十歲的青年,還受本我驅使,不管現實環境限制,也無視是非對錯的準則,我們會搖頭說,這個孩子十分自我中心、被寵壞了。小英就是這樣的例子。

小英的父母都是十分有教養的高知識分子,可是他們誤解愛的教育的本質,處處順著小英,以她的需求為不可忤逆的聖旨,因此在小英的成長過程中,本我得到充分滿足,因而沒有太多機會去發展人格另外兩項重要部分:「自我」及「超我」。

什麼是「自我」?當孩子搶別人玩具而遭到阻止,他的「自我」便逐步發展出來了。他開始學習到,雖然我想要,但是現在不能要。這就是自我所服膺的「現實原則」:衝動必須延宕至適當的情境才能獲得滿足。一個十歲的孩子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前途堪憂。雖然小英的父母很愛她,可是小英這個樣子以後有老闆敢用她嗎?即使父母為人和善,但未能及時糾正孩子犯下的錯誤,一味縱容反而阻礙了孩子「自我」的發展,而任其「本我」肆虐,正如古諺所云:「愛之適足以害之」。

什麼又是「超我」?超我是在回應父母賞罰中發展出來的。一開始父母藉由賞罰控制孩子的行為,之後孩子再把父母的標準納入自己的超我,並藉由因而形成的道德理念去控制自己的行為。「超我」對孩子的未來重要嗎?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如果你有一個同事判斷行為對錯的標準與眾不同,譬如他認為說話不算話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經常出爾反爾,你敢信任他嗎?不被信任的人,能夠一直在職場上成功嗎?答案是昭然若揭的。

因此,如果父母未能給予孩子適當的管教,孩子會一直順著「本我」恃寵而驕,而未能適時發展適應社會所需要的「自我」及「超我」。除了身教之外,適當的管教絕對是培養成功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也是小英的父母始料未及的一點。

我與內人教育孩子雖然是採民主開放式教育,但是對於不可妥協的事情,我們不會輕易讓步。以用錢概念為例,老大、老二比較懂事,從小就不會亂花錢,而眾人疼愛的老三總是會被一些新奇玩具所吸引,像是可以重複寫毛筆字的宣紙版等等。內人發現她似乎不能像兩個姊姊般節約,便帶她去郵局開個戶頭,每次考試名列前茅,我們就會給她一筆一、兩百塊的小獎金,讓她自己存入郵局,並鼓勵她儲蓄。每次發放利息時,她會很高興戶頭的錢增加。藉由這個方式,她逐漸能夠控制「本我」當下想要購物的欲望,開始懂得延緩購物衝動帶來的成就感,增強了「自我」的功能。

我們並不以此自滿,還跟孩子說,雖然看著錢一直增加很有成就感,但是如果能捐出一部分幫助比我們更需要錢的人,這是更偉大的行徑。可能受到我們的鼓勵,加上孩子看我本身也非常投入慈善工作,於是她從小到大,只要行有餘力,總是持續捐款給她支持的慈善機構。藉由儲蓄所得到的成就感,她增強了服從「現實原則」的「自我」;藉由激發她的惻隱之心,我們發展了她的「超我」。

所以小英缺的是,「自我」與「超我」的發展。小英的父母不該再一味順著小英的「本我」要求,任其予取予求,而是應該引導小英去了解,有些衝動必須等到適當情境中才能得到滿足,甚至必須在不同本我衝動中做抉擇。然後更進一步,帶領小英建立一套判斷行為對錯的準則,這樣小英的未來才有希望。

─ ─摘自:《10歲前,定終生:長大後,最感謝父母教我的7件事》野人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些家長還是會擔心孩子的課業,堅信會讀書便等於成功的傳統價值。不然為什麼我們老祖先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還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然而,孩子的成功方程式果真只有讀書這一條嗎?
  • B>要有效執行孩子成功方程式,家長必須從孩子幼時就開始施行「身教」,並依孩子生命成熟度施行有效「管教」,才能將成功特質烙印在孩子的心靈。孩子藉由「內化」這些特質,進而找到奮發向上的力量。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教養不同調的照顧者,有時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況是上一代長輩,甚至是保母。因此當教養不同調的時候,騎虎難下,父母該怎麼辦呢?
  • 如果孩子已具備自我調節力,那麼接下來就要進一步培養自我調節學習的能力。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包括自己制定學習目標、有效的學習計畫與實踐後的自我評價。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了達成目標,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緒、想法和行動。
  • 歡迎來到少兒階段。在這一階段,一個不能小覷的常見現象是:與父母交談可能是孩子心中排在最後的一件事。好消息是,你可以再次開啟與孩子的對話。
  • 4至7歲的孩子開始學習時,比起思考選擇什麼教具、使用什麼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具備自我調節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