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宇:頂新集團與台灣未來

—從食安風暴談起

人氣 23

【大紀元2014年10月28日訊】台灣接二連三爆發的食安風暴讓能吃的東西越來越少,看著以前愛吃的味全、統一食品一再中鏢,最愛的泡麵也榜上有名…想到它的原料是甚麼,實在有點反胃。

現在除了寒心,還是寒心,因為這種建立在對品牌產品的信賴感一夕之間全部崩毀,除了大聲質疑這些黑心商人「到底餵我們吃了甚麼!」,還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到底現在還能吃甚麼?

健康不應該妥協。食安風暴引發的食品業「共業」不應該被掩蓋。現在是時候讓我們好好檢視一下,究竟是甚麼原因讓台灣從美食王國變成「大家都危險」的食安地雷國家?

一個很根本的問題就是我們的道德感出了差錯。

翻開市佔率前三名的雜誌,之前對魏家四兄弟「成功過程」的報導,現在完全變成一個打臉大笑話。不知從甚麼時候,我們開始一直強調「有錢=成功」方程式,於是一部份商人為了賺錢,犧牲了做生意最基本的誠信原則,只要能cost down,不惜一切!餿水油?「精煉」之後還可以吃啊!又不會死人…於是食品業變成了化工業,越來越多的化學物質添加物改頭換面隱身在我們的美食裡。

學者Kohlberg在1970年代研究證實道德發展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是「傳統前」(preconventional)層次。在這個層次中,個人對是非對錯的判斷是基於是否受到獎賞、懲罰,或者有無利益而定。這些人遵守規則是為了避免受罰,或只在攸關自己利益的事情上才遵守規定。其次是「傳統的」(conventional)層次,在此層次中,個人為了不辜負親友的期望,或者為了維護傳統的秩序而遵守規定。

而在「原則的」(principled)層次中,個人會努力超脫團體威權及社會固有的規範,而定義出自己的道德原則。無論是否與社會大眾的意見相同,這部份人都堅守基本的價值觀;甚至即使違反法律,仍然會遵從自己的道德原則。

大多數成年人是處於道德發展的第四階段,亦即他們會受到規範的限制,而表現出合乎道德的行為。

然而,我們現在的問題是,當「規範」已經出現太多漏洞,而大多數人都在鑽漏洞的時候,有沒有人會不畏流俗做對的事?在金錢利益、權位名氣的誘惑下,有沒有這樣的人,敢抗拒壓力,堅持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就算一時少賺些錢,也要維護品牌商譽和顧客健康,真正做到食品業的口號──「食品是良心事業」(魏家董座常掛在嘴邊的話)?

事實也證明,這種不擇手段,只看利潤的作法最後是行不通的。昔日董事長今天階下囚,這種「成功」情何以堪?

是時候改寫成功的定義了!掌握越多資源的企業家、政治人物越應該擁有高標準的道德價值觀,如此才能真正讓「成功」對社會有益,也才會真正受到大家的尊敬。

不幸中的大幸是,台灣畢竟是一個民主法治社會,有相對獨立的司法機制能懲罰不公義,糾正原則性的錯誤。從另一個角度上講,民主與法治不是憑空掉下來的,是人民在九○年代努力爭取到的,且現在台灣年輕的民主也還很脆弱。

然而,目前這些遊走兩岸的企業家與政治人物,動輒以類似「民主不能當飯吃」等充滿謬誤的理論恐嚇民眾,實際上已經起到動搖國本的作用。

試想,如果今天台灣是一個威權政府,在頂新、統一集團接連出問題的時候,她的法律有辦法獨立於政商關係之外辦案嗎?絕對是一句「動搖國本」就把事情壓下來了,換得既有的權貴資本主義平穩運作,小老百姓沒有管道知道真相,只有繼續活在虛幻的美食王國中,吃塑化劑與餿水油。

而這樣的事情,實際上已經在中國大陸頻頻發生。台灣人,是要堅持原則,活得健康,晚上能睡得著,還是放棄公民權與知情權,活在泡沫化的GDP中?福爾摩沙,今後要選擇哪一條路?

責任編輯:任慧夫

相關新聞
食安頻傳 食品大廠沒誠意 台消基會批政府太軟
頂新又出包 台經長:不應該
食安風暴未平  台味全殺低急拉漲停
任重:為何頂新魏家大董匆忙逃往大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