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life總裁Michael Bentley提供

投資澳洲房地產最佳策略

整理/吳雪兒

人氣 49

【大紀元2014年10月29日訊】Citylife國際地產有限公司的創辦人及總裁Michael Bentley,在房地產、高層管理及創建企業方面,擁有超過三十年的成功經驗,是亞洲的資深澳洲房地產專家。

在香港長大的Bentley,曾於七十年代尾搬回悉尼以便深入了解澳洲房地產情況。期間,Bentley走訪了中東、上海、北京、印尼棉蘭等地,向當地介紹澳洲房地產情況,過程中也讓他清楚看到澳洲房地產在整個亞洲的市場商機。

2001年,他離開了CEL,並在不久後成立了Citylife房地產公司,以獨立市場及銷售代理,與澳洲各省發展商共同合作,幫助他們在亞洲推廣房地產。

隨著客戶群擴張到亞洲不同的地方,以至其後遇上沙士(SARS)期間本地市場的波動,Bentley的行業知識也隨之增長。憑著經驗,他確信投資澳洲房地產的海外投資者應該循序漸進地建立他們的投資組合到起碼擁有4個物業。

他按所累積的經驗於2010年成書:《The Foreign Investors Complete Guide to Buying and Profiting from Australian Real Estate》。在書的最後一章詳細解釋他的「四物業組合策略」。最近,他更增補該書內容、更新資料,並再發行。新書名為:《The Non-Resident’s Complete Guide To Investing In Australian Real Estate》。

「四物業組合策略」——15%回報率

不少投資者按照Bentley書中的投資組合建議進行投資,以下是對這個策略的投資結果的簡單說明:

以下資料已經經過濃縮,雖然數字已經被簡單化,但它確切是來自於Bentley所擁有的4個物業,每個都持有超過十年或以上。數字被簡化,讓讀者可以清楚看到4個業物如何在2000年到2012年期間組合成。所有物業都是以80%貸款購買。毛租金回報為物業售價的3.2%到5.7%。所有物業都是以正常的租金增長租出去,而且差不多都是長期有租客的。以下案例採用的是12年期間的實際的價錢或估價。

所有物業都是以「公道市場價錢」購入。2個是樓花,另外2個分別是新公寓及一間獨立屋。

在這個示範中,假設租金可以支付利息和其它支出,實際情況也確實是如此。4個物業在過去10年的平均每年資本增長為7.53%。

[減去支出及稅務]

在過去3-4年間,這個投資策略證實有很久卓越的成功。一些Bentley的客戶已經購買了4個物業,越來越多的客戶想加入,也有的在買他們的第二或是第三個物業。
澳洲強調其極其異常穩定的經濟與銀行系統,穩定的政治氣候,高就業率,移民數量在增長,以及差不多是長期存在的房屋短缺現象。所有這些因素都在支持著物業投資市場。

利益和陷阱

過去不一定是將來的指引。但是澳洲房地產市場已經幾十年在穩步上升,期間偶爾有來自世界金融危機的輕微調整。過去80年,在澳洲不同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平均每年增長5-7%,而每8到12年就會有一倍的增長。

澳洲政府在稅務、買賣房地產的費用上,以及降價等方面給予獎勵,去刺激所有海外投資者增加對澳洲房地產業的投資。要從新的物業或樓花投資,並每年獲得15%或以上的利潤是很容易做到的。

澳洲政府為刺激海外投資者增加對澳洲房地產的投資,在稅務、買賣房地產以及價格方面都給予鼓勵。(Photo by David Rogers/Getty Images)

作為海外投資者,如果擁有相對穩定的工作和有足夠的按金,但仍然沒有投資到澳洲物業去,Bentley會覺得他們錯過了一個黃金機會去拿下一個無困難、低風險,而且很有潛力成為高回報率的投資。澳洲物業的出租率幾乎達百分百,而且還有定期的租金增長。

如果把時間浪費在等待理想時機去買,可能會永遠失去本來應該得到的回報。Bentley認為,等待「對的時間去買」差不多是決定「永遠不買」!他的結論很清楚:「現在」就是最理想的時間去買。

Citylife國際物業——未來走向

Bentley憑過往的經驗,以及他可以很快提供訊息,以及替海外投資者尋覓到優質樓盤,讓他的公司和網站都客如輪轉。

他定期就澳洲房地產情況提供資訊、文章等,並在公司網頁上提供多元的資訊,並定期在報章上撰文。最近,他獲得「2014最佳中之最佳」的「最佳海外地產代理——澳洲」獎。◇

<澳洲物業投資顧問專家
香港中環雲咸街29號東方有色大廈24/F
Tel:852-67119298 (國語)
Tel:852-25255680 (粵語/英語)
www.citylifegroup.com >

(責編:樂慧)

相關新聞
中國投資移民以850萬澳元購買悉尼最富區豪宅
中國富人購澳洲豪宅 相關行業風起水湧
澳洲投資收益45%被管理費收走
澳洲投資者不滿西田集團業務分離計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