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歷史今日】孫中山推翻滿清 以三民主義救中國

鍾元臺灣臺北

【大紀元2017年1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2017年11月12日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152歲誕辰紀念日,他為推翻滿清,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作為建國理想。

孫中山在病逝前的1924年廣州演講最後提到,「如果能把三民主義詳細來讀過,詳細來了解,那麽,諸君就懂得怎麽樣來立志救中國。」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積勞成疾,臨終仍喊著「和平」、「奮鬥」、「救中國」,他的政治遺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仍然是眾多華人的心聲。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

國父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政治家、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國民黨創黨人。孫中山名文,號逸仙,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人。因在日本宣傳革命時以中山樵自稱,後人習稱中山先生。孫中山14歲時隨母兄赴檀香山,首度接觸西方文明及基督教義,開闊了心胸與眼界。青年孫中山於香港習醫,常與楊鶴齡、陳少白、尤列等人暢談革命,人稱四大寇,1892年以第一名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

孫中山推翻滿清建立民國

孫中山是從乙酉中法戰敗之年開始決定傾覆清廷創建民國,1894年在檀香山創立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孫中山在興中會的誓詞:「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建立合眾政府倘有貳心神明鑒察。」由此揭示振興中華的宗旨,開始革命救國大業。

1896年孫中山在倫敦被駐英公使誘捕幽禁,幸經英國老師康德黎等營救脫險。1905年改組成立同盟會,並正式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作為建國理想,歷經17年奮鬥,10次起義失敗,終於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史稱「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訂立1912年為民國元年,元月1日為中華民國開國之日,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他建立臨時政府,組織參議院,公佈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作為國家基本大法,開啟共和民國的新紀元。孫中山在「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書」中強調,「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

1912年1月11日,各省代表會議通過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為綱領,以南京為臨時首都,以紅黃藍白黑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象徵五族共和之意。1月22日,孫中山發表聲明,只要袁世凱贊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辭職,讓位於袁世凱;希望通過給予北洋軍統帥袁世凱臨時大總統的職位,讓其以實際行動迫使清朝皇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朝正式宣告滅亡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凱的逼迫下,宣統帝溥儀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優待條件》,發佈《遜位詔書》,宣佈清宣統皇帝退位,並授權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至此,大清帝國正式終結,並被中華民國取代與繼承。統治了中國268年的清朝正式宣告滅亡,中國兩千年來的帝制也宣告滅亡。

1914年孫中山在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並擔任革命軍大元帥,全面展開討袁工作。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在北京稱帝。1916年5月1日,孫中山回到中國,住於上海租界區。5月9日,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號召推翻袁世凱。1916年,袁世凱病故。1917年,孫中山完成譯作《民權初步》,張勛復辟,孫中山號召護法,9月當選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宣言戡定內亂,恢復約法,自此南北政府陷入對峙局面。

1919年孫中山相繼發表《孫文學說》、《實業計畫》二書,又合併先前的《民權初步》,合稱為《建國方略》。10月10日,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20年11月28日孫中山從上海回到廣州。1921年4月2日,廣州國會議決取消軍政府,改設中華民國政府,孫中山就任大總統。1923年元旦,孫中山發佈中國國民黨改進宣言,闡述以三民主義為立國的根本,以五權憲法為制度的綱領,期使民治步入正軌。

1922年5月,直奉戰爭直系獲勝,恢復約法和國會。在粵國會議員紛紛北上。陳炯明主張停戰,實行聯省自治,孫中山主張繼續軍事北伐。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在廣州發動武裝叛亂,蔣中正(介石)奉召從上海趕到廣州支援,並幫助孫中山出謀劃策,擊退叛軍,護送孫中山脫險返滬。蔣中正對孫中山忠心耿耿,患難與共,從此獲得孫中山的信任和器重。

孫中山親命蔣中正為黃埔軍校校長

1923年9月,孫中山派蔣中正訪問蘇聯,學習軍事經驗。蔣中正實地考察蘇聯後認為,共產主義不適合中國。他寫道:「我很快就察覺出蘇聯社會各部門及蘇聯共產黨內存在的公開的和秘密的激烈鬥爭。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確信,蘇聯政治體制是獨裁和恐怖主義的統治工具,它與以三民主義為基礎的國民黨的政治體制完全不同,這是我出訪蘇聯所得出的結論。如果我們一直呆在國內,我們恐怕永遠不會發現這些。」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開辦軍官學校,創立國民革命軍。孫中山任命蔣中正為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兼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1月28日,孫中山選定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建立陸軍軍官學校。5月,孫中山親自任命蔣中正為陸軍軍官學校第一任校長。

孫中山遺願實行三民主義 讓中國變成富強國家

1924年孫中山於廣州的演講關於三民主義的演說提到,「今天,中國的安危存亡,全在我們中國的國民睡還是醒。如果我們還是睡,那麽,就很危險。如果我們能從今天就醒起來,那麽,中國前途的命運還是有很大的希望。現在世界的潮流,都進到新的文明,我們如果大家能醒起來,向新的文明這條路去走,我們才可以跟得到各國來追向前去,那麽,要醒起來,中國才能有望,為什麽呢?怎麽樣說法呢?就是我們能醒起來,我們大家才有思想,有動作,大家才能立志來救這個國家。」

孫中山說:「今天,我們要來救這個中國,要從哪一條路走呢?我們就是要從革命這條路去走,拿革命的主義來救中國,拿這個革命的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這就是所謂的三民主義。民族主義,就是拿中國要做到同現在列強處在平等地位,就是圖國際上在平等地位。民權主義,就是要拿本國的政治,弄成到大家在政治上有一個平等地位,以民為主,拿民來治國家。民生主義,就是弄到人人生計上、經濟上平等。那麽這樣的三民主義,如果我們能實行,中國也可以跟到列強來進步,不久也可以變成一個富強的國家。」

孫中山在演說的最後說:「如果能把三民主義詳細來讀過,詳細來了解,那麽,諸君就懂得怎麽樣來立志救中國。既已懂得之後,把三民主義宣傳到大家都知道。那麽令大家都立志來救中國,中國很快可以變成一個富強的國家,與列強並駕齊驅,這就是我所望於諸君的。」

孫中山臨終喊著「和 平」、「奮鬥」、「救中國」

1924年馮玉祥等軍系推倒主政北京的直系,電請孫中山入京詳商統一大計。孫中山在11月10日發表北上宣言,提出召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的主張,1925年孫中山北上身體不支,罹患肝癌3月12日逝世於北京協和醫院,享年58歲。孫中山臨終仍喊著「和平」、「奮鬥」、「救中國」。他終身對推翻專制、維護共和,為建立民國做出了偉大貢獻,深受後人尊崇。國民政府於1940年4月通令全國尊稱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病逝前關於三民主義的演說與叮嚀

責任編輯:李曉清;覆核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