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館愛戀八斗子 素人畫家揮灑地方之美

周美晴基隆
font print 人氣: 16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1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23日起舉辦【戀. 八斗 地方藝術展】,6位平均年齡超過65歲的基隆八斗子在地素人畫家,將他們畫筆下揮灑對地方之美、生命之愛的作品,透過展覽分享。會場中,畫家杜滄龍特地帶來1983年記憶中所畫的八斗海景與不復見的養火雞場景,更是讓與會地方人士勾起記憶深處家園的舊景、榮華,圍著畫,話說當年!

海科館【戀. 八斗 地方藝術展】,詩書畫全能的林福蔭,爲觀眾導覽他的作品。(周美晴/大紀元)

八斗子具有優美的山海景緻和豐富的人文與漁村文化,更薀育了許多居民藝術風華的展現,藉著【戀. 八斗 地方藝術展】的展出,分享美麗的回憶、紀錄與地方風貌。

擅長油畫的廖鴻瑞畢業於臺師大美術系研究所,曾任基隆海事美術專任教師,現在更專於繪畫創作。她所參展的作品中,都是曾陪著她爸爸、媽媽一起散步、一起走過的家鄉角落,更是有著對爸爸的懷念!八斗子漁港歲月的斑駁痕跡、潮澗帶的綠色變化與天空的灰、藍,家中12樓看下去的夜景…,每一筆都是她的感動、回憶。

19歲開始作畫,50年畫齡,出國46趟,走訪歐、美等國,最常去浪漫的巴黎,將所見所聞,寄情於畫筆,畫家杜滄龍更是享受現在的生活,民國91年國中教師退休,他說這段日子最是幸福、享受的時刻,每天沉浸在繪畫領域裡,或是練柔道、打羽球鍛鍊身體。

當然家鄉-基隆八斗子,更是留下許多水彩佳作。杜滄龍表示,以前住在海邊,天天看著海,可以說是看著海長大的,但卻不能畫海,因為以前戒嚴時期,海邊是管制的,不能照相也不能畫畫的,今天從家中拿來珍藏的畫作,是離開八斗子後,憑記憶所繪的家鄉一景,今也已非昔了!

參展中,年齡最長的張玉子,已有80歲,身體健朗,小時候常在地上撿石頭畫畫,後來歷經戰爭、生活等因素,直到退休後,才開始拾起畫筆作畫。她自謙正式畫齡12年,期間多次參展,並獲獎無數,如:朱銘長青創作藝術獎、北火電廠創作藝術獎等。

其中,最特殊莫屬船長詩人林福蔭,他笑說,上天是公平的,雖然長相平平,卻給他豐富的情感,無盡的思想。除了當選全國十大傑出漁民、榮獲海洋文學獎、創作獎、詩書畫的多次個人展、4本詩集著作…等等,他最大的希望是將海洋科學傳承下去,最近他也嘗試創作歌詞與歌曲,並準備寫劇本呢?

另外,還有當地75歲的李朝森,在兒子娶媳婦後,經媳婦介紹進入長青學苑學毛筆字與畫畫;68歲的陳文德則在社區大學學畫畫,他們都期許自己要多畫畫、多學習、能在自己最後人生當中留下一些精采的片段。

2015年海科館也將以「潮藝術」國際環境藝術季,結合在地與國際,徵集歐、美、亞、澳8位藝術家,攜手搭起歡樂漁村、海洋藝術城的海科館樂園。

畫家杜滄龍拿出1983年的畫作,勾起地方人士對家鄉的深刻記憶。(周美晴/大紀元)

海科館籌備處主任吳俊仁(後排中)與參與【戀. 八斗 地方藝術展】前排5位地方畫家合影。(周美晴/大紀元)

海科館【戀. 八斗 地方藝術展】,八斗國小合唱團吟唱詩人林福蔭的詩詞後,與嘉賓合影。(周美晴/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