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父母應避免的五大錯誤

秦飛
font print 人氣: 29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12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飛編譯報導)父母離婚勢必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父母離婚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有更大的機會經歷成長的困難,兒童容易感到壓力及沮喪,導致學習困難或出現攻擊性行為。這種傷害甚至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成年期。父母在離婚前,應約束自己的行為,盡可能減少帶給孩子的傷害。

美國醫療健康服務網站WebMD採訪了家庭和離婚專家紐曼(M. Gary Neuman),他指出父母在離婚時應注意以下5點。

1. 不要讓孩子當傳話筒:

紐曼說,很多父母試圖通過孩子來交流,這會使孩子的情緒過度緊張,迫使他們面對父母無法解決的局面。

如果一方需要打電話給前配偶或面對面交談,應開門見山、直奔話題,最重要的是,不要被對方的憤怒情緒帶動。只要說:「我很欣賞你的感情,但我是來討論孩子的學校功課。」孩子的情緒健康依賴於父母的自制。

2.不要讓孩子成為「心理醫生」:

紐曼說,青少年喜歡一切都在控制中的感覺,但父母離婚使他們的世界完全顛倒了。不要與年齡較大的孩子分享離婚細節或說前配偶的壞話。父母應承擔自己的職責,尋求外界的幫助,必要時看心理醫生。強迫孩子站在自己一邊是錯誤的,會給他們帶來傷害。

3.不要剝奪孩子獨立思考的權利:

孩子需要感到自己被理解,應該學會傾聽他們,而不是告訴他們要考慮甚麼。這很困難,但千萬不要批評前配偶,因為對方也是孩子的父母。有時父母並不需要為孩子解決問題,只要耐心傾聽。例如當孩子見到父親的新女友時,只要問他們是否感到難過,隨後傾聽他們的想法即可。

紐曼建議讓孩子寫下自己的感受並與前配偶分享,前提是孩子想要這樣做。照顧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通過充滿愛心的交流和理解來緩和孩子的傷痛。

4.避免讓孩子受夾板氣:

紐曼建議離異後的父母仍帶孩子與前配偶共度週末,就像去拜訪一位阿姨或叔叔。互不交談會讓孩子感到有壓力。換句話說,不要讓孩子夾在中間為難,這在情感上幾乎是不可能的。應該向孩子問些輕鬆有趣的問題,這能分散注意力。

5.修復已造成的傷害:

很多離異的父母可能已經認識到他們無意識的行為已經對孩子產生了傷害。但現在彌補還為時不晚。青少年時期前的孩子都特別寬容。如果父母已經犯下了錯誤,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做法來彌補:向他們道歉﹔詳細解釋你究竟做錯了甚麼,再保證立即改正這種行為﹔給孩子一個安全和具體的信號,例如,當你無意識批評前配偶時他們可以舉手反對,告訴你又來了,要立即停止。

如果在離婚前就能與對方好好討論子女後續的照顧分工,便能大幅降低離婚對子女的負面影響。子女如果發現父母離婚後,自己依舊可以保有與雙方的關係,那將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安全感,使離婚的傷害降至最低。
責任編輯:唐依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段時間,宋丹丹在微博曬出和老公趙玉吉相識紀念日的幸福合影;日前,她和老公一起愜意健身的溫馨場景又被偷拍曝光。不過,無論宋丹丹現在多麼幸福,也無論在舞台上她帶給過大家多少歡笑,她的心中不免存有「感情受挫」的傷痕。但宋丹丹也表示,在經歷感情挫折中,也逐漸找到了打開幸福的鑰匙:誠實、善良和寬容,並說現在自己是處於幸福的最頂層。
  • 讀者朋友,大紀元時報為您開闢這個《法國實用法律專家解析》欄目,內容涉及旅法華人、華僑和莘莘學子生活中的各種問 題,由資深律師給予貼近實際、通俗易懂的解答。有實際問題需要解答的讀者朋友也可以通過郵件、電話與本報聯繫:電子郵件 dajiyuan.fr@epochtimes.com,電話 +33(0)1 69 24 65 69。
  • (大紀元記者伊鈴、李平多倫多 報導 )每個走入婚姻殿堂的人,都希望夫妻生活美滿幸福,白頭到老。走到離婚的地步,本是人生最大的無奈。作為當事人的雙方,有著太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原由。很多人離異的時候,沒有通過法庭或律師,而是自行簽訂了離婚協議和贍養條款,最後造成大量的賴帳,不服配偶和孩子的贍養費。
  • 英國研究機構「社會正義中心」(Centre for Social Justice)一份最新研究顯示,9%的員工在離婚或分居後會離職。該機構去年估計,家庭離異讓英國政府每年增加460億英鎊社會成本。
  • (大紀元記者安妮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澳洲社會服務部長安德魯斯(Kevin Andrews )日前表示,儘管全國的離婚率正在下降,但數量仍然「過高」,父母離異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 身價上億的避險基金經理人霍恩(Chris Hohn)依命令要付給已離婚的妻子古柏霍恩(Jamie Cooper-Hohn)3.37億英鎊(約新台幣167億元),為英國官司史上最大宗的離婚案。
  • 亞洲地區近年來的離婚率節節上升。要注重夫妻相處之道,方能白頭偕老。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紹了性別認同教育引起的爭論和家長們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護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博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