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官智斷民婦案

作者︰辛子
font print 人氣: 55
【字號】    
   標籤: tags:

淸咸豐年間,湖北東湖有一個民婦某氏一向孝順婆母,每天早晨起來灑掃庭院,料理飲食。然後到婆母房間問安,把一盆洗臉水和二個雞蛋放在桌上,像這樣已經習以為常了。

一天清晨,她推門進入,見婆母床下有男人的鞋子,頓時非常驚駭,於是低聲下氣地退出並掩上門。婆母已經察覺,羞見媳婦的面,就上吊死了。

鄉里的保長正以媳婦逼死婆婆的罪名向官府報案。媳婦擔心暴露婆母的醜事,於是不為自己辯解,承認罪名。之後按照法律定了案,這是前任知縣辦的案子。

後來新知縣張君繼任後,提審犯人過堂。知縣見這個民婦神氣沉靜優雅,舉止大方,認為肯定不是逼死婆母的那種人,疑心她有冤枉。但再三仔細盤問,她卻始終不改口供。

張君開導她說:「你有冤,我能夠替你把這件事弄清楚。這個時候不說,就不得活命了。」民婦回答說:「我犯了這種不孝的大罪,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人世?願意立即就死。」

知縣張君始終懷疑這個案子,為此沉思了好幾天。縣衙內有一個差役某甲,他的妻子向來以凶悍出名。

張君忽然把差役召來說:「有公事需要你到某縣走一趟,你馬上回家收拾行李,迅速來縣裏領取公文。」一會兒,某甲回到縣衙。張君忽然大怒,說:「你在家裏逗留,誤了我的公事。肯定是被你的妻子耽擱了。」

張君立即命令將某甲的妻子抓來,鞭打,打得背上鮮血淋漓,然後將她收入獄中,與獲罪的民婦關在一起。

某甲的妻子通夜都在咒駡,罵知縣如此昏暴,何以服人。民婦聽見她罵個不停,忽然說:「天下何事不冤?就像我背上這個死罪,尚且隱忍不說,鞭打脊背只是小事,為什麼不稍稍閉一下嘴?」

張君派人悄悄躲在窗外偷聽。聽到這句話,報告了張君,張君大喜。第二天早上將民婦與某甲的妻子一起提到堂上,盤問昨夜所聽到的話。民婦無法再隱瞞,張君細心詢問,終於瞭解事情的真相,於是平反這個案子。

張君並稍稍犒勞某甲的妻子,慰問她一番,讓她回家。全省都驚歎東湖張知縣斷案有如神明。

假如張知縣沿用前任知縣的判決而結案,這位民婦肯定枉死無疑,她的婆母在陰間也罪加一等了。

陰司歷來看重貞節的婦女,但也有等級差別。有的因為兒女之愛,有的因為田宅的豐厚,有所牽掛眷戀而不敢為的,下等;不免於情欲的萌動而能夠以禮義自己克制的,次等;心如一口枯井,波浪不生,富貴也不看見,饑寒也不知道,利害也不計較,這是上等,像這樣的千百個得不到一個,得到一個則鬼神也為之而起敬意。

一天,紛紛傳說有節婦到了,冥王改換面容,陰官都整頓衣服站立等待迎接。看見一個老婦疲困地走來,她行走時一步高似一步,好像踩著階梯。等走到了,她竟然從大殿屋脊上面過去,不知道走向哪裏。冥王驚愕地說:「這已經升天,不在我的鬼簿中了。」 @*

參考資料:《淸代名人軼事》、《閱微草堂筆記》

責任編輯:王書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歷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多不是因為無才造成的,無德才是人之大患。
  • 朝時的袁了凡是江南吳江人,童年時父親就去逝了,母親要他放棄學業,不走仕途而改學醫,說學醫可以賺錢活命,也可以救濟別人。明朝時的袁了凡是江南吳江人,童年時父親就去逝了,母親要他放棄學業,不走仕途而改學醫,說學醫可以賺錢活命,也可以救濟別人。
  • 宋時期有一位儒生,他的名字叫劉庭式,字德之。他是齊州人,齊州也就是今天山東一帶。他考取進士以後,被派往密州做通判官,當時的大文豪蘇東坡正是這裏的刺史。蘇東坡很賞識、敬重劉庭式的人品。
  • 成語「月下老人」、「千里姻緣一線牽」的典故,講的就是婚姻大事早已天定的故事。
  • 從北宋儒生劉庭式的故事,我們瞭解古人對婚姻的信守,古人為什麼能夠信守婚約呢?是因為他們相信夫妻之緣原本就是命中註定,唐朝韋固找媳婦的過程更證明了這一點。
  • 語云:「禍由惡作,福由德生」。古人認為世事無常,人生如夢,莫費盡心機貪求名利等身外之物,唯有積德行善,向道向善才是人生之正途,因為天道佑善。反之,貪圖利慾之人,必定只有自我的私念,少有大道的追求,也就不配上天的輔助與護佑。
  • 北宋儒生劉庭式的故事,我們瞭解古人對婚姻的信守,古人為什麼能夠信守婚約呢?是因為他們相信夫妻之緣原本就是命中註定,唐朝韋固找媳婦的過程更證明了這一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