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餅的青年

作者 : 陸文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宋代,在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單身青年,以賣餅為生,休閒時以吹笛子為樂事。只要賺得了能夠吃飽肚子的錢,這個青年就回家休閒,拿出笛子來吹。笛聲嘹亮,婉轉悅耳,左鄰右舍都喜愛聽。真是快活了自己,娛樂了鄰居。就這樣,過了好幾年,不少人都尊敬他、羨慕他起來。

這個青年的斜對門,住著一位富戶。富人雖然很有錢,成天卻很苦惱,對無優常樂的賣餅人,心生妒忌,便對賣餅人說,可以把自己的錢財,委託給他。但賣餅人好像沒聽懂似的,沒有理會。

過了幾天,富人又對賣餅人說:「你賣餅很辛苦,為甚麼不換個別的事幹呢?」賣餅人說:「我賣餅很高興,為甚麼要換別的活幹?」富人說:「賣餅固然好,但你兜裡剩不下一點錢,如果不幸患病,或者突然發生了為難之事,你將依靠甚麼來過活呢?」賣餅人說:「那我該怎麼辦呢?請你指教。」

富人說:「我想拿出一千貫錢讓你使用。平時可以保證你的溫飽生活,一旦有病或有事,有這些錢可以補貼,這同你賣餅的收入相比,可多多了。」賣餅人不同意,富人執意勸說,他就答應了下來。

等到富人把一千貫錢,送到賣餅人的手裡,很快就再也聽不到賣餅人的笛聲了,只能聽到他打算盤的聲音。鄰居們因此感到有些失落。

賣餅人過了半個月,身體很不舒服,心裏也很不愉快。他明白過來了:這都是被錢攪壞了,他很後悔!於是,趕緊收起所有的錢,送還給那個富人,又去賣餅了。

第二天,他的笛聲又嘹亮婉轉了起來,鄰居們又高興了起來。

賣餅人重新快活著自己,娛樂著鄰居…@

(資料來源:宋代施德操《北窗炙輠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神傳給人的,儒、釋、道三家思想交相輝映,規範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滲透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而文人知識分子作為社會的良知,熟讀聖賢書,弘揚道德,敬天信神,以經世濟民為己任,這些純正的理念在其為人處世中乃至其文學作品中無不充份的體現出來,被後世傳為佳話。以下為其中幾例。
  • 唐憲宗時宰相李蕃,其在任時知無不言,言而敢諫,深受皇帝器重。
  • 古人認為,上天主掌一切,天道規範一切,華夏傳統是承天理而來,堅守傳統文化中的做人標準,也就是遵從天道。孔子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孔子一生堅定不移的追求真理,弘道崇德,倡導以道德規範人的思想和行為,鼓勵人修身、知人、知天、成聖,為後世作出了楷模。
  • 觀年間,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
  • 成人之美是一種修養,它需要有寬廣的胸襟和與人為善的心態。
  • 古人敬順天意,提出:「推天道以明人事」,是指通過探索推演宇宙、自然運動變化的規律,從而使人明白人類社會發展和個人生存變化的規律,明白做人的道理,達到「與天地合其德」,使自己的行為絕不偏離正道。古代設立了司星官、欽天監、卜官等,觀象授時,很多事情通過預測和占卜來預知吉凶禍福。以下為西漢星佔家卜筮家司馬季主談論的一些關於遵天理、明人事的道理。
  • 宗元與文暢等一些嚴謹持身、品德高尚的修行人結交,很欣賞晉宋以來謝安石、王羲之、鮑照等人的「服勤聖人之教,尊禮浮圖之事」。他被貶時常常寄居在寺廟,時常與僧人們一起參禪悟道,談玄說佛,感到佛法的博大精深。他的思想境界也不斷地昇華,在他的文學作品中也反映出來,如在山水詩中體現的「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的境界。
  • 薛仁貴是唐朝名將,絳州龍門人。他自幼習文練武,但家中十分貧寒,在沒有得志前,他與妻子窮困潦倒,衣食窘迫,王茂生夫婦經常接濟幫助他們,兩人還結為異姓兄弟。
  • 唐朝大詩人王維的畫作一直受到歷代文人的稱讚。王維曾自述云:「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偶然作之六》)與王維同個時代的詩聖杜甫稱讚他:「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籐。最傳秀句寰區滿,未絕風流相國能。」(《解悶之八》)
  • 在中國歷史上,真正的文人要留名青史不難,但是在官場就鮮有成功的例子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