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智慧之——「天人感應」(下)

作者 : 靜遠
font print 人氣: 196
【字號】    
   標籤: tags:

三、史料中記載的「天人感應」實例

對於災異,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朝廷專門有欽天監這樣的機構來監測天象、地震等,有關人員要收集相關情報,提出建議上報皇帝。一旦出現災情,皇帝要發表「罪己詔」,反省自己是否失德,要避殿、減膳、罪己、求言等,以補過失;地方官要去懺悔,分析發生災害與人心的因果關係。

史料中有很多這方面的記載,如遭遇乾旱時,地方官在那幾天都在懺悔,然後祈禱天,這時就會下雨;災害發生時,皇帝下罪己詔,然後去天壇祭天,災害就會排除。

如《商史》記載:商朝的開國君主成湯即位後,天不下雨鬧大旱七年之久,成湯於是來到桑林之野誠懇地向上天祈禱,他以六件事自責道:「是因為我的政令無度;或是我使得臣民有違職責;或是我的宮廷生活奢侈腐化;或是我任由後宮弄權亂政;或是我吏治不嚴使賄賂盛行;或是我聽信讒言以使小人得勢?」話還沒有說完,方圓數千里便下起了大雨。這就是歷史上的「湯禱桑林」。

商湯禱雨的事例,是古代國家政治生活的真實寫照。更為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古代開明帝君注重修身和善於納諫、勇於自責的精神,故儒家將其列為「聖德芳規」,成為古代官場的一種道德精神,亦稱之為「官德」。

《韓詩外傳》記載:春秋時期,宋國有一次遇到了大水 之災,魯國派使者前往慰問。宋國國君回應說:「寡人不仁,因為齋戒不夠誠實,徭役擾亂了百姓的生活,所以上天降下此災,又給貴國國君增加了憂慮,以致勞煩 先生前來。」

孔子說:「看來,宋國大概會很有希望的。」學生們問為甚麼,孔子說:「當初桀、紂有過錯卻不承認,很快就滅亡了。商湯、周文王知道承認自己的過錯,很快就興盛起來了。過而能改,君子之道,善莫大焉。」宋國後來果然成為國富民強的國家。

《漢書》記載:漢元帝時,京城長安一帶發生日食、地震等災變,元帝深感震驚和憂慮,於是向群臣問以政治上的得失。

擔任給事中的匡衡按照儒家經典予以了答對,他說:「自君王以至黎庶,皆要敬天崇善。君 王要行仁政,做善事,為百姓祈福。應減宮室之度,修內外,近忠正,遠奸邪。公卿大夫要循禮恭讓、好仁樂施、重義輕利,作民眾的表率。然後再在百姓中推廣道德文化,弘揚仁和之風。上行而下效,這樣國家可以興旺,百姓可以安居樂業。」

匡衡提出的改良措施,得到了元帝、大臣們和百姓們的擁護和讚賞,實施後果然社 會風氣好轉,災異不興,國泰民安。

《明史》記載:明朝正德九年,黃廷宣出任太倉(現在的江蘇)知州時,吳中那裏大旱已經幾年了,千里荒田,百姓遭受大飢荒。

黃廷宣立即開倉賑災,奏請朝廷減免稅賦,罷黜貪官,任用賢人,實行善政。他誠心誠意地在露天向上天祈禱,結果風雨立至,上天降甘霖於太倉全境,而其它的州縣卻依然大旱不止。人們都說這是黃廷宣推行德政、愛民惠民,上天給予的甘霖之報。

《清史稿》記載的「天象示警,詔下而雨」的事例:清代嘉慶帝即位後,下詔求言,各級官員紛紛給朝廷建言獻策。洪亮吉任職上書房,寫下一份長達千言的奏折,直言朝政之弊端,言辭激切,觸怒嘉慶,下獄並定死罪,隨後嘉慶後悔,又下旨改為流放伊犁。

洪亮吉被流放伊犁後,這年四月,北方大旱,地方官們祈雨,不下;嘉慶祈雨,不下;設粥場賑濟飢民,不下;下令赦免人犯,還是不下。嘉慶憂心忡忡,感覺自己辦錯了事,想到可能是冤枉洪亮吉,激怒了上天,於是決定下詔為洪亮吉平反。

他在詔書中公開自責處罰上書言事官員,並說:「洪亮吉所論實足啟沃朕心,故銘諸座右,時常觀覽。」承認給洪亮吉所加罪名「取巧營私之咎,皆屬子虛烏有」。為了表示虔誠,他決定把 平反的詔書親自抄寫一遍,最後兩個字是「欽此」,當他寫完最後一筆的時候,一道閃電劃破長空,緊接著雷聲大作,大雨從天而降!

嘉慶感嘆道:「天鑑捷於呼吸,實可感畏。」

天垂異象示吉凶,古人非常重視觀察天文、天象。如周代大夫尹喜仰觀乾象,見東方有紫氣相連,祥瑞氤氳,知有聖人當度關而西,乃請任函谷關令,果見老子出關,於是拜其為師而得度。

歷史上許多先知、先覺和高人都能通過觀察天象,預知世間大事的發生和朝代的變遷,如三國時諸葛亮的《馬前課》,唐代李淳風和袁天罡的《推背圖》,宋代邵雍的《梅花詩》,明代劉伯溫的《燒餅歌》等,其創作之嚴謹、思維之縝密、應驗之神奇,令人驚嘆,警示後人,明智之士當選擇以趨吉避凶。

翻開人類歷史,天災幾乎從未曾斷絕過,史料同時也記載了許多行善者身上發生的瘟疫不侵、水火風雷不殃的事例,充分證實了重德向善最能夠得到上天的眷顧與保護,縱使是在危難關頭,他們也能夠化險為夷,因為「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中國人自古以來相信和遵守天人合一,敬天信神,相信天人感應,相信善惡有報的真理,注重提升道德。傳統文化形成的天地人大一統大和諧的思想文化體系,給了中華民族偉大的生命力和內在的凝聚力,經過漫長歷史走到了今天。@

(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隱,唐末五代時浙江新城人,與後來成為吳越王的錢鏐同時降生。他自號江東生,秉性聰敏,詩文超群,有「江東才子」之稱。他二十七歲就在貢籍,後來幾次應 試卻幾次落第,為甚麼總是所至不遇?只因昧了心說話被削了福祿,虧得後來改行從善,洗淨驕傲之性,學做好人,才有了福分。
  • 蓮,象徵清正、純潔,被譽為「花中君子」和美的化身。
  • 凡事皆有因緣,一切都是自己行為的結果......
  • 古人認為,「道」生萬物而賦予萬物具備了「德」,故道尊而德貴,倡導「以德配天」、「以德治世」等。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許多有名的「治世」,「文景之治」就是其中之一。文景,就是漢文帝和漢景帝,文景時期,仁風德政,國家政治清明,社會繁榮,百姓祥和而太平。
  •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儒、釋、道三家思想交相輝映,憑著傳統的信仰和正信,我們的民族才得以延續至今。在正統文化的影響下,歷史上傑出的詩人們以睿智的思想、哲理的思維感悟人生,以美妙、凝練的語言使人們產生心靈的共鳴,啟迪人們追求真理,昇華道德,回歸人的本性和良知。
  • 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寓意深遠,被古代正直的士大夫們視為立身行己的準則,也是歷代人們所崇仰的思想境界和美德。
  • 發自內心的善舉,讓命運也跟著改變......
  • 《西遊記》一書家喻戶曉,其中主要人物孫悟空真我本色更是為人稱道......
  • 宋代時汀梁曹州有個秀才叫周榮祖,周家先世廣有家財,祖父周奉敬奉神佛,蓋了一所佛院,每日看經念佛,施仁布德,家業興旺。到他父親手裏,只經營產業,不信神佛,為修理宅舍,不捨得另搬木石磚瓦,就將那所佛院盡拆毀來用了,等到宅舍工完,得病不起,百般醫治無效,人皆以為不信佛之過。父親死後,周榮祖掌管家業,因學業有成,想上朝應舉,就帶了妻子張氏和尚在溺褓中的兒子長壽同去。他把祖上遺下那些金銀成錠的做一窖埋在後院牆下,隨身只帶些零碎金銀,叫一個當值的看守房廓屋舍,就舉家應試去了。
  • 吳道子,盛唐時期傑出畫家,被後世尊稱為「一代畫聖」,被民間畫塑匠人尊稱為「祖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