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正義(12):漢字形體的演變——異體、通假、俗字

作者:子正
font print 人氣: 486
【字號】    
   標籤: tags: ,

漢字演變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異體、通假、假借、古今字、俗體、破讀,等等,它們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

一、異體

異體,即異體字。有狹義與廣義之分︰

1.狹義的異體字︰

是指字音字義相同而字形(符合「六書」)不同的一組字。又稱「又體」、「或體」(臺灣用此),《說文解字》中稱為「重文」。

也就是說,同一個意義,某一個時代、地區已經造一個字來表示,另一個時代、地區又造另一個字來表示,像這樣音義完全相同、可以互相代替、只是形體不同的兩個字就是「異體字」。如:

峯-峰、羣-群、夠-够、徧-遍、貓-猫、絝(袴)-褲(裤)、線-綫(线)、繡-綉(绣),後者都是前者的異體字。異體字常用「×同×」表示。

2.廣義的異體字

是指與所訂正的正字相對的同音同義而寫法不同的字。包括狹義異體字、俗體、簡體,以及古籍中的錯別字。如︰匯-滙-汇。

二、通假

通假,是指古漢語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本字的現象。與本無其字的「假借」不同。因為通假是以古音的相同或相近為前提的,所以又叫「古音通假」。

在通假中,被替用的字叫作「本字」(也叫「正字」),替用的字叫作「通假字」。如:沛公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史記.項羽本紀)中,用通假字「蚤」來代替本字「早」。

在文言中,語言裏已有某個意義且已有對應的漢字表示,但寫作之人一時不明晰該用哪個字,或根本不知道原已有之,便臨時找一個同音字來代用,並且沿用下來,為人們所承認,便形成了兩個字通用的現象。

例如:「率罷弊之卒,將數百之眾」、「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其中的「罷弊」、 「畔」就被借作「疲敝」、「叛」使用了,「罷弊」、「畔」就是「疲敝」、「叛」的通假字。通假字常用「×通×」、「×借作×」、「×用作×」表示。

通假字是已有本字的臨時性借用,有的顯然是古人寫的錯別字。因為每個通假字,都還有各自原來的含義和用法,並且是根本的、主要的、常用的,而其借用義則是臨時、不固定的,除一些使用極普遍並沿用下來為人們所承認外,一般也不列入該字的義項內,只是一種用字法。

通假字與被通假的字之間,嚴格地說意義上毫無關係,僅有聲音上的聯繫,同音才能通假。

須要注意的是,所謂同音,是就秦漢前的古音而言的。後代,隨著語音的演變、方言的混雜,現在有的仍然同音,有的已變成近音,有的則讀音全然不同。但一般來說,同聲旁的字,古音也相同,可以互相通假。

如「被」與「披」,「錯」與「措」,「何」與「呵」;形聲字與該字的聲旁也可互相通假,如「匪」與「非」, 「性」與「生」。凡通假字,都要按照被通假字的字音去讀,按照被通假字的字義去理解。

三、假借

假借,是漢字造字法的「六書」之一。《說文解字》:「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即對語言中還沒有文字記錄的詞,不另造新字,而是根據發音,從已有文字中選取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的,用以寄託所要表達的意義,如令、長。

令,本義為發號之意,假借為縣令之令;長(ㄓㄤˇ 、zhǎng),本義為年高歲久,即年長,假借為距離大、時間久(音ㄔㄤˊ、 cháng)

比較典型的假借有:乞(本借「氣」表示)、夕(本借「月」表示)、韋(環圍,包圍)、西、其、而、來(小麥)、難等。

假借,主要是因為有些詞(主要是虛詞)或意義(特別抽象),無法或沒必要以形象的方式(字形)恰當地表示,所以就變通地借用已有文字中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引申其義)來表示。

四、古今字

所謂古今字,是指同一個詞,在不同時期用不同的字來表示所形成的一對關聯字。較前使用的字叫「古字」或「本字」,較後使用的字叫「今字」或「分化字」或「後起字」。

也就是說,一個詞古代已有一個字來表示了,後來這個詞又引申出一些新義,為了表義清晰,原來的意義就另加部首造一個新字來表示,像這樣同一個意義,前代、後代用不同的兩個字來表示,就是古今字。

如「益」,古文是盆皿水滿溢出之狀(是「溢」的本字),後來引申出抽象的「利益、益處」等義,水溢出之義就另加意符「水」寫作「溢」表示。「益」與「溢」,即屬古今字。

古今字,絕大多數都是轉注的關係,古今字常用「×同×」來表示。

五、俗體

俗體,即俗體字,簡稱俗字,指通俗流行而字形不合規範的漢字。也就是不符合「六書」的俗寫,字形與意義包括讀音沒有明顯關聯或者完全沒有關聯,使人難以從字形釋讀音義。別於正體字而言。

俗體字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已有字的俗寫,另一種是後起的新字。

六、破讀

所謂破讀,是指用改變字讀音的辦法,來表示不同的意義或詞性變化。如「沛公欲王關中」的「王」,名詞用作動詞,表示稱王,故讀音由ㄨㄤˊ wáng,破讀為ㄨㄤˋ wàng。

破讀約起於漢代,魏晉後就多了起來。破讀音主要反映在聲調上,一般都是把原來的聲調變讀為去聲,所以去聲是瞭解破讀音的線索。@*

點閱【漢字正義】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好」、「壞」、「善」、「惡」、「正」、「邪」等概念是語言、文學、哲學、歷史、倫理學、社會學的基本範疇,也是佛法(或道法)的基本範疇,其實這是神為了使我們今天的人類能夠認識大法來奠定文化基礎的。
  • 老子告訴我們,古代是個「小國寡民」的時代。「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 老子把《德經》放前,而《道經》放後,他並不是認為「德」比「道」更重要,而是認為「德」是「道」的基礎,「德」是修煉的基礎。孔子的《論語》,講「仁、義、禮、智、信」,講「中庸之道」,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並以「仁」為其學說的中心。
  • 「鮮」是一種魚的名字,「鮮」字從「魚」字和從「羶」字。「不鮮」,就是說,這種東西已經不新鮮了,已經開始做氣味了,已經腐爛了,已經腐敗了。「羶」是羊臊氣、膻(羶)氣之類,一般也泛指腥臭味..............
  • 古文「真」字兩邊的兩條對稱的曲線就表示一座煉丹爐,「真」字上面的「匕」是變化的意思。「匕,變也.................
  • 「悟,覺也。從心,吾聲。(五五心),古文悟。」(《說文解字》)所以,「悟」就是「覺」..............
  • 傳統正體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精湛典雅,是悠久文化藝術的結晶,美不勝收,是中華民族之寶。簡體字積非成是,詬病連連,唯一的訴求優點就是簡化方便快速,文字過於簡化造成語意混淆,甚至於完全抹煞了原本造字六源的涵義精髓..........
  • 平坐的、是平等的(「婦與夫齊者也」)關係,丈夫應該非常愛護自己的妻子,應該把妻子看得很珍貴(「古文妻從貴、女」)。「妻」字的本義就是一位女人(「從女」)手(「從又」)持一把掃帚(「從屮」)。
  • 漢字有深厚的文化道德內涵,因為漢字與萬物之間有對應關係,因此有人說漢字裡面藏著天機。而早期的漢字更是被廣泛用於占卜和祭祀。中國民間有根據人名來算命的事例,也是對早期漢字的占卜功能的延續。
  • 中國人的方舟—「斻」,其實就是一種「並船」,就是一種「連船」,它是將兩條(也可以更多)船並連著用繩索或鐵鏈綁在一起,用木板釘在一起,這樣就造成一隻「斻」了。「斻」在中國古代曾經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