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完人

作者 : 無思
font print 人氣: 45
【字號】    
   標籤: tags:

「人無完人」這句話,往往成為人們開脫自己和原諒別人的藉口。自己犯了什麼錯、有什麼毛病或壞習慣又不想改,一句「人無完人」嘛!就打發了。對別人的錯誤,想原諒的,同樣一句「人無完人」就遮掩過去了。當然,不想原諒的,肯定另有說法。

其實,「人無完人」的真義並非如此。「人無完人」真正的內涵,一是對待別人要寬容;二是要求自己要嚴格。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二者的內涵是相通的。 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是內省的文化,講究每天「三省吾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基礎、根本,每天都要審視自己的言行舉止、動念思維,符不符合道德。

人易犯錯 要時時警惕

「人無完人」意指人很容易犯錯誤,稍不注意就可能出問題,必須時時警惕,「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不斷上進,才能使自己逐步趨於完人的境界。所以,律己一定要嚴。如孔老夫子,「十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老了,才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基本可以說是完人了。其實,那也是一個不斷修正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多不容易呀!

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又是極具包容性的、寬容的。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也。這種包容、寬容,既包含了對不同文化、不同特點的理解容納,又包含了對不同生命弱點、缺點的諒解和海涵。這種包容、寬容的前提是承認人無完人,承認生命先天的不完美。對人、對己的不同態度看似矛盾,實則統一。

海納百川 對他人包容

說白了,「 人無完人」只是一個前提性的結論。在這樣的前提下,如何認識、如何做,體現出生命的境界和修為。知道自己不完美、不完善,就時刻保持清醒警惕,不斷歸正自己,這個生命就在走一條向上的路。

另一方面,因為知道「人無完人」,所以對別人總能保有一份寬容和體諒,這是保持良好心態的關鍵,也是善和忍的體現。當然, 如果只是把這句話當成開脫自己錯誤的擋箭牌,那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每況愈下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凡事皆有因緣,一切都是自己行為的結果......
  • 古人認為,「道」生萬物而賦予萬物具備了「德」,故道尊而德貴,倡導「以德配天」、「以德治世」等。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許多有名的「治世」,「文景之治」就是其中之一。文景,就是漢文帝和漢景帝,文景時期,仁風德政,國家政治清明,社會繁榮,百姓祥和而太平。
  •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儒、釋、道三家思想交相輝映,憑著傳統的信仰和正信,我們的民族才得以延續至今。在正統文化的影響下,歷史上傑出的詩人們以睿智的思想、哲理的思維感悟人生,以美妙、凝練的語言使人們產生心靈的共鳴,啟迪人們追求真理,昇華道德,回歸人的本性和良知。
  • 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寓意深遠,被古代正直的士大夫們視為立身行己的準則,也是歷代人們所崇仰的思想境界和美德。
  • 發自內心的善舉,讓命運也跟著改變......
  • 《西遊記》一書家喻戶曉,其中主要人物孫悟空真我本色更是為人稱道......
  • 宋代時汀梁曹州有個秀才叫周榮祖,周家先世廣有家財,祖父周奉敬奉神佛,蓋了一所佛院,每日看經念佛,施仁布德,家業興旺。到他父親手裏,只經營產業,不信神佛,為修理宅舍,不捨得另搬木石磚瓦,就將那所佛院盡拆毀來用了,等到宅舍工完,得病不起,百般醫治無效,人皆以為不信佛之過。父親死後,周榮祖掌管家業,因學業有成,想上朝應舉,就帶了妻子張氏和尚在溺褓中的兒子長壽同去。他把祖上遺下那些金銀成錠的做一窖埋在後院牆下,隨身只帶些零碎金銀,叫一個當值的看守房廓屋舍,就舉家應試去了。
  • 吳道子,盛唐時期傑出畫家,被後世尊稱為「一代畫聖」,被民間畫塑匠人尊稱為「祖師」......
  • 在中國歷史上,從禹、湯到周成王、秦穆公、漢武帝、唐德宗、清世祖、清聖祖,每當有重大的天災人禍發生時,帝王們常常都要反省自己--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上天會震怒?然後,沐浴齋戒,拜祭天地,甚至向天下發出〈罪己詔〉,公開對自身的過錯和失敗進行反省懺悔,向上天、向所有百姓承諾一定會改正錯誤,並要求天下人務必要勸諫、監督自己,以此來獲得上天的原諒,免得上天降罪、百姓受苦。
  • 《禮記‧樂記》中說:「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禮是天之經,地之義,是天地間最重要的秩序和儀則;樂是天地間的美妙聲音,是道德的彰顯,禮序乾坤,樂和天地,氣魄何等宏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