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對溫家寶的態度 一部紀錄片釋信號

人氣 689

【大紀元2014年02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喬麗雯綜合報導)中南海政局激烈震盪,中共江澤民集團目前真正的一號掌門人曾慶紅被曝是中央「一號專案」的調查對象。此前,江派在海外媒體放風說「一號專案」的調查對象是溫家寶的詭計再次破產。溫家寶此前現身央視習仲勳紀錄片,已凸顯習近平與溫家寶的聯盟。

溫家寶是倒周倒薄重要推手 江澤民集團走向潰敗

溫家寶被外界認為是薄熙來、周永康等江系的頭號「死敵」,不但是倒薄主要推手,也是「逮捕周永康」的重要推動者。

在2012年兩會期間,3月14日溫家寶面對全球各國記者的新聞發佈會上,公開表示要處理王立軍,明確提出「文革」荼毒並沒有完全清除,暗示薄熙來是文革遺毒,被認為是批評和否定重慶唱紅。第二天(3月15日)薄熙來被免去重慶市委書記一職,拉開了現政當局「倒薄」的大幕。

溫家寶「扳倒」薄熙來後,矛頭進一步指向江派的「更大老虎」周永康。溫在任內期間,就曾多次在中共高層內部提出要「逮捕周永康」,此後,中共政法委降級、大坍塌,多人被抓,政法系統被削權等步步升級,如今周永康「二號專案」已經坐實,靶子已經向江派實際掌門人、「一號專案」調查對象曾慶紅瞄準。

溫家寶連遭報復 中南海力挺

中共江澤民集團正在走向最後的潰敗。而溫家寶為此也不斷遭到江派的打擊,被江派有計劃有步驟的大量向外散發負面消息。現政當局通過多次「高調報導」溫家寶的方式力挺。凸顯中共分崩劇烈,兩派搏擊白熱化。

早在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前,江派散發溫家寶的負面消息達到最高峰,以周永康為代表的江派殘餘通過國安系統的特務有意對西方主流媒體「曝光」溫家寶「貪腐」假材料。2012年10月26日,《紐約時報》頭版刊發關於溫家寶「家族貪腐事件」的報導。

事後,《美國之音》駐北京記者證實,在北京的英文媒體的機構或外文媒體的機構都收到一份非常厚的報告,包括溫家寶家人的經濟投資情況,甚至包括一些審計機構的認證。從《紐約時報》報導的內容看,很多並不是新聞,是幾年前早在網絡上流傳的傳言。

作為回應,香港鳳凰網2014年1月18日刊登了溫家寶去年底寫給香港前人大代表吳康民的親筆信函全文,溫家寶除了簡單介紹自己退休後的生活外,信中明志「我從來沒有,也絕不會做一件以權謀私的事情」引發外界強烈關注。

中共黨媒在此信見報的次日,就快速發文《揭秘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家世》,配合澄清溫家寶的家世,與外界紛傳周永康、江澤民等的醜聞但官媒始終保持沉默相比,反差非常明顯,表明習、李陣營力挺溫家寶的態度。

溫家寶現身央視紀錄片 顯示習近平態度

2013年10月15日是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的百年誕辰,中共當局高規格舉辦紀念活動。隔天,10月16日晚,官方央視繼續播放紀念習仲勳紀錄片,其中還特別有一段對溫家寶的訪問。

《新紀元》曾詳細報導了胡錦濤與溫家寶同意習近平上位的內幕。溫家寶在紀念習仲勳的採訪中最後也是最亮的話,說出了溫家寶之所以同意習近平上位的原因:就是因為習仲勳在關鍵時刻力保胡耀邦,而胡錦濤與溫家寶都把胡耀邦視為政治恩師,可算作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媒體稱,紀念習仲勳、在央視播出的錄像是經過習近平親自定下的,溫家寶的採訪錄像出現在習仲勳的紀錄片中,必定是得到習近平的認可,至少顯示其對溫家寶的態度。

溫家寶頻繁露臉現身釋信號

自去年10月16日露面後,溫家寶一反卸任後不出來活動的習慣,多次、頻繁的出現在各種重要場合併表露意見,凸顯溫家寶、胡錦濤與習近平的聯盟,某種程度上,也表明中南海對於反腐和改革的態度。

當時,香港《明報》引述北京獨立學者陳子明的話稱,讓溫家寶出來講話,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在下一波的打「大老虎」運動中,估計會牽涉到很多前常委。

溫家寶在央視露臉後一個星期,2013年10月23日,被稱為「香港央視」的鳳凰網在頭條置頂的位置報導溫家寶以老朋友的身份宴請辛格,開創退休常委會見外國現任領導人的先例,實屬罕見。

11月21日與12月14日,溫家寶以贈送其新近出版的《溫家寶談教育》一書親筆提字後贈送給江蘇河海大學和華中師範大學的方式「露面」。

同時,與溫家寶的高調頻繁現身相反,江澤民相繼缺席紅線女和邵逸夫追悼會名單,十多年來負責港澳工作最重要的人物曾慶紅也沒能在邵逸夫的喪禮上「露面」,釋放的信號非常明顯。

在中共十八大權力交接前後,胡錦濤和溫家寶都在力保習近平上位,而且在處理薄谷開來、王立軍、薄熙來等案件的時候都在後面支持習近平。目前,習近平掌權後與江派的博弈已經延伸至「大老虎」周永康、曾慶紅甚至是江澤民本身。

(責任編輯:肖笙)

相關新聞
中南海對決逼近攤牌 最新信號指向終極大老虎
習近平對決江澤民  曝光「核按鈕」
【楊寧】文革遺毒上「春晚」 與習近平唱反調?
李娜冷面風波引各方角力 上海官媒發「刺耳聲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