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企業違約頻現 債務危機或將爆發

人氣 1

【大紀元2014年03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開年至今大陸企業違約事件不斷,從中誠信託到剛剛發生的「11超日債」,剛性兌付的潛規則已破,令投資者終日惶惶。而據不完全統計,大陸400餘家上市公司發行的460起公司債尚未到期,但多家公司隱現違約風險,債務危機或因此爆發。

打破剛性兌付潛規則 官媒釋放不兜底信號

開年至今市場風險點不斷出現,中誠信託事件拉開了違約的大幕,雖然最終保證兌付本金,但在中國經濟不斷下行的大環境之下,各行業和企業猶如在一輛行駛不穩的火車上,隨時有偏離軌道的可能。

中國債市史上首單違約悄然到來。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5日發佈公告稱,由於公司流動性危機尚未化解,通過公司自身生產經營未能獲得足夠的付息資金,「11超日債」本期應當兌付的8980萬元利息只能支付400萬元,至此,中國首例打破剛性兌付的事件終於爆發。

中共官媒3月6日、7日報導稱,「11超日債」違約將打破剛性兌付這一扭曲的潛規則,是債市市場化的必經之路。金融業不要再指望政府會兜底了。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認為,市場對超日債的違約早有預期,雖然該公司在2013年3月如期兌付了首期利息,但違約風險一直高懸,自去年7月以來一直處於停盤狀態。當2013年公司經營繼續虧損的消息坐實之後,債券違約已在所難免。博時基金認為,2014年投資者風險意識必須確立,因為金融改革的另一面就是風險的有序暴露。

A股未到期公司債達6706億 多家有違約風險

在經濟增速依然低迷的背景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公司債出現違約。除上海超日出現公司債到期因資金緊張而違約外,還有多家上市公司預告業績巨虧。例如,珠海中富的公司債「12中富01」更是因為2013年業績下調至預虧10.8億元至11.7億元而被臨時停牌。種種跡象表明,公司債並不如投資者所想像的安全。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表示,隨著信用風險在身邊引爆,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零售投資者,還是承分銷機構,抑或評級機構,都必須正視信用風險重估的問題。

據IFIND數據統計,截至3月6日,目前A股上市公司發行的未到期的公司債還有460起,合計規模為6706億元。

美銀美林的崔巍認為,雖然「11超日債」違約不大可能立即使中國金融體系陷入流動性吃緊狀況,但很可能會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

除珠海中富因業績虧損而導致公司債停牌外,近期仍有上市公司如天威保變、華銳風電等發佈業績預虧公告,相應的這些虧損公司發行的公司債也將隨後出現償債風險。據天威保變預虧公告顯示,公司2013年預虧52億元。此外,華銳風電也預計2013年續虧30億元。並且產能過剩行業的產業債也將因這次信用風險的爆發而重新定價。

金融業風險點越來越多

上週,私募中歐溫頓的北京分公司老闆失蹤,攜款4億,引發業界一片嘩然。這家經營所謂P2P理財、集合理財業務的公司,通過擺攤、沿街吆喝的方式吸引無數投資者資金後,位於朝陽區國貿海航實業大廈16層的中歐溫頓已經人去樓空。

信託、債券、私募接連發生問題,市場在猜測下一個會是誰。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劉亦千認為,投資者要警惕基金子公司,不少子公司甚麼業務都做,很可能會投資非流動性產品,所以出現違約的可能性不小。而公募實際上是比較安全的,他們都是投資流動性較強的產品,而且是集合式投資,相對而言風險是可控的。

根據中共證監會統計,截至2014年2月,基金子公司數量已經達到63家,覆蓋了90家基金公司的七成。而基金子公司涉獵廣泛,包括股權質押、定向增發、基建項目、銀行資產池、私募股權投資,金融領域和實體項目。

實際上,除了投資者自身要提高風險意識之外,當風險爆發後,投資者如何索賠也是一大問題。這麼多年公募基金老鼠倉的索賠都是無一例成功,並且私募的監管還沒有到位,私募投資者的索賠更令人擔憂。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中共央行1月金融數據藏「暗鬼」 形勢很不妙
外媒:中國有災難性崩潰的嚴重風險
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創新高  2014年違約或不可避免
「信託地雷」一觸即發 中共救助難擋金融動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