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蘭陽平原上的倆佰甲 夢想與新農育成平台

人氣: 6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04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在蘭陽平原推廣友善耕種的草根組織『倆佰甲』,運作模式以志工為基礎,不僅幫新進場農民找地、租地,還提供技術資源與心靈陪伴,第一年已培養6戶新農。發起人楊文全說,他們的目標是讓整個蘭陽平原都從事友善耕作,他發想「一年增加5個農民,每人種2甲,20年後就有2百甲了!」他刻意選用人字邊的「倆」和「佰」,三個字裡有四個「人」,代表很多人聚集。

源起

原本長期替宜蘭縣政府做農村規劃的楊文全,做到後來,他總覺得整個蘭陽平原都應該友善耕作,但如何做?友善耕作在蘭陽平原擴散的困難點在哪裡?為了找答案,於是他捲起褲管,自己租地當農夫。一年半前(即2012年底)他在宜蘭成立『倆佰甲』,一開始只想自己租地當農夫,但越來越多想從事友善耕作的朋友自動送上門來,考量自己種不了那麼多,決定釋出土地,誤打誤撞,成了新手農民的小聯盟育成平台。第一年只有六個農戶加入,僅2.5甲地,而今年是第二年,總共有30個農戶,耕作面積達20甲。『倆佰甲』果真朝著「2百甲」的目標前進。

「對農村來說,農地租賃,不完全是自由市場,中間有許多地方的人情網絡。」楊文全將『倆佰甲』定義為地主與新農民間的「彈簧」。他可以前一年先和地主租下土地,慢慢釋出給有意願的新農,租不出去,頂多自己作,「其實是我找大家來陪我種田啦」。

不過『倆佰甲』也非憑空生出,第一年的土地,是由在宜蘭扎根十年的農民賴青松仲介而成。身為第一批歸鄉青年,賴青松深刻感受,「找地、找房、找穀倉」是新進農民最大的挑戰。倆佰甲的新農夫,大都是外來的,全都是菜鳥,年齡層大都在30-40歲間,就如賴青松所說的,這一批新血的加入,把員山地區農夫的年齡層大幅降低,學歷卻大幅提高。

賴青松笑道:務農十一年,他總共引介十幾個家庭到農村,『倆佰甲』成立後,他則扮演技術指導及仲介角色,互相分工達到最大效益。

不再讓你孤單,新農互相陪伴

除了租地,『倆佰甲』也發揮『1+1>2』的功效,藉著共同收割、碾米、包裝、儲存等降低成本,不過除了硬體上的支援,對友善耕種的新農而言,心靈上的陪伴,更是無可取代。

『倆佰甲』的成員來自四面八方,有學生、建築師、平面設計師,還有紀錄片導演,透過口耳相傳,自動聚集,共同目標也是唯一的門檻就是「友善耕作」。『倆佰甲』只是一個平台,組織上依地區去分組,選一個小組長,負責協助代耕事宜。就像學長姐帶學弟妹一樣,第一年他帶著新手做,第二年這些新手就得帶別人做了。這是個開放社群,每個人都有夢想,也有其主體性。遇到困難,用集體的力量去解決。

新農戶中還有一個老外,他是來自南非的台灣女婿伊恩。他原本是英文教師,但他發現在辦公室裡他不太快樂,他喜歡在外面工作,用身體呼吸跟大自然在一起。他喜歡台灣,也樂於當農夫。他做夢也沒想到他真能在台灣自己種田,一圓農夫夢。

『倆佰甲』整修員山鄉深溝村一間舊碾米廠,規劃出農民食堂、親子圖書館及小間書菜三大空間;農民食堂提供小農午餐,也是聊天分享陪伴的好地方。其中的小間書菜由江映德夫婦經營,江映德全家一年前從台中搬到宜蘭鄉下定居,他原為資訊工程師,妻子彭顯惠是廣告人,店名有其意涵,「小間」意指小規模栽種,「書菜」為耕讀之意,小間書菜是友善小農農產品的銷售平台。他們拋下世俗認定的好生活,直奔「憨人」行列-下田友善耕作。江映德要當專職農夫,他們說:「一個家庭的冒險成本,應該投注在美好的事物上。」

楊文全說,每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有很強的自主性,彼此也相互尊重。楊文全形容,『倆佰甲』是「自然農法裡的社會組」,非常注重社會觀感,撿福壽螺、補秧、除草,樣樣都不能偷懶,因為當地老農都在看。若是田裡雜草很多且長得比稻子高,明年人家就不租你了。他們的努力換來今年20甲的耕地,甚至有當地農民決定效法他們,明年改採自然農法。

他們從蘭陽平原的水源頭-員山鄉內城村開始擴張,最終的目標,是讓整個蘭陽平原都從事友善耕作,「一年增加5個農民,每人種2甲,20年後就有2百甲了!」楊文全花了十年研究台灣農村規劃,後半輩子自己跳下來實踐。這是他人生中最後要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了!

如今,倆佰甲有了農民食堂、親子圖書館,此外,江映德夫婦成立了小間書菜,並幫深溝附幼及內城附幼送有機蔬果。楊文全說,『倆佰甲』只是給想自己種田的人一張入場券,後續的行銷、管理,還得自己去負責,「就像土壤,撒下種子,每顆種子長大後,都會有他自己的樣子。」

插秧機深陷軟田中,倆佰甲的夥伴們奮力推插秧機上岸。(倆佰甲提供)
手工割稻。(倆佰甲提供)
日曬稻穀。(倆佰甲提供)
倆佰甲的目標是將左邊慣行農法轉為右邊友善耕作。(倆佰甲提供)
江映德全家送菜給幼兒園。(倆佰甲提供)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