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施瓦本人復活節吃「欺主餃子」

人氣 245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4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余平德國報導)復活節是德國第二大節日,其重要性僅次於聖誕節。為了紀念耶穌受難以及慶祝其複活,各地有許多傳統活動及風俗,例如耶穌受難日時,很多基督徒不吃肉,而巴符州施瓦本一帶則習慣吃「施瓦本餃子」。據說,這種麵食與復活節有關。

復活節前的週五叫耶穌受難星期五(Karfreitag),而Kar是古德語「痛苦」、「受難」、「悲傷」的意思。基督徒相信,這一天耶穌被捕後,被羅馬士兵鞭打、嘲笑、吐口水,並戴上荊棘編的冠冕揹負十字架走到被釘十字架的地方,最後受盡煎熬痛苦而死。因此這一天應該在「寂靜」中度過,期待他週日重新復活昇天。根據《聖經》的記載,耶穌是自願背上十字架走向死亡的,他用自己的痛苦和鮮血救贖了人類的罪惡。

教堂此時舉行彌撒,而通常一切裝飾都將拿掉或罩起來,永恆之火熄滅,蠟燭都拿掉了——這是黑暗的、痛苦的時刻。基督教徒在耶穌受難日通常不吃肉,這一傳統擴大到社會上,因此有很多德國人平時週五也戒肉。

但是幾百年前,施瓦本一個「業餘和尚」卻耍小聰明,在齋戒期間偷肉吃。他把肉剁碎了拌在綠色調料裏,並且外面還包上麵皮試圖矇混騙人——這就是德國餃子的來歷。

齋戒期天上掉下一塊肉到雅各布腳下

德國施瓦本地區的特色食品——德國餃子。 (FloSch/維基百科)

有關施瓦本餃子有很多傳說,其中一個版本廣為流傳,被公認為是這種麵食產生的原因。

17世紀30年戰爭期間,一個年輕的居士有一次意外得到一塊肉。這個年輕人叫雅各布,有一回一個小偷的贓物掉了,正好掉在他腳下。他把這一包東西背回修道院,發現裏面有一塊寶貴的肉。戰亂總是和饑荒連在一起,雅各布很久沒有見到肉了。可是齋戒期還沒有結束,不能開葷,這令雅各布非常苦惱,不知道如何能把肉放到齋戒期後。冥思苦想了很久,離耶穌受難星期五隻差一天了,他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他把肉剁碎,從園子裏摘了很多菠菜、調料,幾樣東西混起來讓人一眼看不出肉來。但他還是心虛,所以又用麵皮包在外面掩人耳目。不過,主是萬能的,再怎麼欺瞞也無濟於事,所以施瓦本人把這種食物叫做「欺主餃子」。

施瓦本餃子德文叫Maultaschen,這是因為雅各布所在的修道院叫Maulbronn,最早這種餃子是以修道院的名字命名的,叫做Maulbronner Nudeltaschen,後來人們把這個長長的名字簡化了,就變成了今天的Maultaschen,也就是中國人私下裏叫的德國餃子。

德國餃子有很多種,每個地方甚至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餡料和做法,但傳統的施瓦本餃子餡有碎肉、香腸邊角料、調料、菠菜,通常是水煮,加肉湯一起食用。從德國餃子餡的成分,一些外地人拿施瓦本人開玩笑,認為這種食物就是當地人的寫照。巴符州施瓦本人是德國公認的節儉族,主婦都很會過日子,她們善於用一些不上檯面的邊角料加工成有模有樣的盤中餐,這種餃子就是施瓦本勤儉精神的典型代表。

瞭解德國社會的最佳途徑——大紀元歐洲生活網:
www.dajiyuan.eu

(責任編輯:賈南)

相關新聞
世界各地歡度復活節 為和平祈禱
前企業家:神韻舞蹈構思精巧優美
組圖:紐約復活節遊行帽子爭豔第五大道
皇甫容:游思所見 美德淌進復活之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