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 德國政府的「最愛」

人氣 40

【大紀元2014年04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文婧德國報導)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興能源乾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代替煤炭等舊能源的好選擇,但是走向新能源的路卻不是一馬平川。3年前德國開足馬力走上「能源轉型」之路,這一抉擇到底給德國帶來了甚麼?今後日耳曼人還面臨甚麼挑戰?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3年的曆程,展望德國新能源的未來。

能源轉型」的誕生

歐債危機中,德國依靠強勁的出口一枝獨秀。「德國製造」的強項在於汽車、機械等產業,經濟愈發展,能源短缺就愈成為這個自然資源缺乏的國家的心病。

煤炭發電會造成環境污染,而且資源日漸衰竭,未來能源不能靠它;核能乾淨,但2011年日本福島事故震驚世界,讓德國人下決心,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德意誌特色的「能源轉型」(Energiewende)就此誕生。

多年以來,德國能源轉型如火如荼地開展著,目的是要儘快減少和擺脫石油、煤等傳統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2000年-2007年,政府大力支持,行業迅猛發展。2009年之後德國政府削減補貼,行業立刻產生劇烈反應並出現萎縮。這種政府補貼行為違反了歐盟不正當競爭法,老是這樣下去,政府也沒有這個財力,於是提高電價成為必然選擇。2009年,德國政府修訂《可再生能源法》規定,德國企業和家庭需繳納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費。換句話說,居民除了支付基礎的電價,還需要支付各種稅款、附加費、服務費。過去幾年裏,德國家庭電費平均上漲了1/4,高出歐盟平均水平40%~50%。企業和老百姓對此怨聲載道,德國持續多年的發展可再生能源政策已經難以為繼。

摒棄核能 獨推可再生能源

在過去20多年裏,德國政府的幾項政策讓可再生能源事業在德國生根發芽。

1991年初,德國頒布了第一部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法律-《電力入網法》(Stromeinspeisungsgesetz),規定電網經營者不得用各種理由拒絕購買利用風力和生物質能等發的電,這極大促進了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電產業的發展。

2000年初,德國政府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對所有生產風電、太陽能電等的企業20年價格擔保以及優先併入電網權。這項法案吸引了眾多投資者轉向可再生能源產業。2000年到2007年間行業迅猛發展。2009年之後德國政府削減補貼,行業立刻萎縮。2010年時,德國電力中50%來自煤炭發電,20%來自核電,只有16%來自可再生能源。

最大的轉變於2011年毫無徵兆地來臨了。3月,日本福島因地震而引發核事故,震驚世界,也為德國敲響了警鐘。兩個月後,德國總理默克爾做出了一個歷史性決定―2022年前關閉境內所有17座核電站,並將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到35%左右。

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

2012年,也就是默克爾宣佈去核化的第二年,德國可再生能源就已超過核能,成為煤炭之外的第2大電力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德國總電量比例從2010年的16.4%升至22.1%,核能發電量占比則從22.4%降至 16.1%。

2013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比例繼續上升,達到25%,其中風能8.4%,太陽能佔5.3%。

2012年,德國風電裝機容量約為3萬兆瓦,位居世界第3。與此同時,陽光並不十分充足的德國卻在太陽能發電方面發展快速,越來越多的屋頂及工業區被安裝上了太陽能設備。德國最大的聯邦州――南部的巴伐利亞面積只有美國的0.7%,但太陽能發電量卻超過整個美國。

從下面的4組數據中可以看到德國清潔能源轉型的速度:

1) 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由2000年的不足7%上升至近25%。

2) 2004年以來,德國清潔能源行業的投資增長了122%。

3) 自1990年以來,德國溫室氣體排放已降低25.5%,超出了《京都議定書》規定的到2012年降低21%的承諾。

4) 在能源轉型計劃下,德國的目標是到2050年將可再生能源比重增加至80%,並將能源消耗減少50%。同時,計劃到2020年和2050年分別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0%和80-95%。

風光背後的風險

「能源轉型」3年來的數據無疑是亮麗的,德國不僅成為全球節能和綠色科技的領導者,而且這項計劃還給德國帶來了巨大商機,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然而風光的背後蘊藏著風險。

最大的問題是電價上漲,激怒了消費者,這都是政府可再生能源補貼過度惹的禍,造成了可再生能源的過度繁榮。這種能源成本比傳統能源高,政府財力有限,德國企業和家庭都需買單,繳納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費。換句話說,居民除了支付基礎的電價,還需要支付各種稅款、附加費、服務費。

過去3年,德國家庭電費平均上漲了1/4,高出歐盟平均水平40%-50%。隨著日後更多可再生能源投入,電費仍將上漲。德國民眾環保意識出了名的濃厚,但是在自身利益不斷受到損失之下,其底線究竟在何處,目前還不得而知。

可再生能源天生的軟肋-不穩定性也讓德國人頭痛。風時大時小,陽光夏天充足冬天少,陰天和晴天差別也很大,大容量的存儲設備還處於實驗室階段,所以德國仍然需要傳統的煤炭天然氣發電備用。

這就出現了一個尷尬的現象,陽光燦爛時,大批煤炭天然氣發電廠停工,每年總髮電量少了,但運營成本並未減少,天然氣電廠這樣的運營成本高的企業只得關門,而運營成本低廉的火電廠才可勉強生存;陰天日子裏,德國要依賴褐煤發電,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增無減。

2013年褐煤發電量創下199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高達1620億千瓦時。硬煤發電量也增加80億至1240億千瓦時,而二氧化碳排放相對較少的天然氣發電減少100億至660億千瓦時。

路在何方?

2013年11月新組成的大聯合政府強調,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道路不會改變,問題是如何發展。

新政府將能源政策從環保部剝離,劃入經濟部,經濟部正式更名為「經濟和能源部」,輿論認為,這一調整釋放出明確的信號,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將從單純考慮環境保護變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兼顧。

德國政府表示將修訂2000年制定的《可再生能源法》,結束無條件補貼全額並網的「計劃經濟」時代,可再生能源電力今後也將與傳統電力一樣,在市場上進行交易,通過市場競爭調整新能源補貼方式,以限制電價繼續上漲。

雖然新政府提出了平衡能源政策目標的3個支柱——生態環境承受力、能源供應安全和能源可支付能力,但如何應對能源轉型過快與經濟發展之間的不平衡,政府並未拿出更好的辦法。默克爾連任總理後多次表示,完成能源轉型是新一屆政府最緊迫的任務,在她看來,未來國內就業和經濟環境都和能源轉型的成敗息息相關。

瞭解德國社會的最佳途徑——大紀元歐洲生活網:
www.dajiyuan.eu

(責任編輯:吳茵)

相關新聞
新電稅 英3年內電價貴德近倍
德環保人士獲梅花卡  想選里長
廢核漲電價 梅克爾面臨挑戰
默克爾挑戰 歐元德債與能源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