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飲食方式影響兒童禮儀及性格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氣: 18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一項最新的國際研究表明,那些只能用門牙狠咬才能食用的大塊或硬質食物或許是造成兒童不雅吃相的原因,飲食習慣甚至還會影響到兒童的禮儀習慣及個人性格。

食物或影響孩子禮儀甚至性格

據日本lifehacker網站報導,康奈爾食品品牌實驗室的布萊恩.文森克(Brian Wansink)教授在《進餐禮儀》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研究顯示食物可能影響孩子的禮儀甚至是性格。

他以6歲到10歲的孩子為實驗對像進行研究,發現那些經常喜歡狠咬食物(如雞腿、玉米等)的孩子,與進食時將食物切成小份再送入口中咀嚼的孩子相比,前者不聽父母教育的概率是後者的兩倍,而且前者的攻擊性也是後者的兩倍。

文森克教授表示,在不使用門牙狠咬就無法進食的情況下,孩子會更加容易變得粗暴。並由此勸告各位家長,「如果想要讓孩子安靜放鬆地進食的話,請把孩子的食物切成小塊使其能剛好一下放入口中食用」。

從孩子的餐飲禮儀上,可以看到孩子的教養。如今有些餐桌上,孩子想吃的食物,任意挑選,有的還把碗或盤子搬到自己面前,獨飲暴食,無視他人;有時用筷子在盤裡從上翻到下,把菜攪得掉落滿桌。這種飲食方式既不雅觀,又會養成偏食的習慣,影響身體健康發育。另外不良的飲食習慣還會養成孩子自私、固執、利己、獨裁、霸道的性格。

美國餐飲禮儀杜絕偏食

餐飲禮儀是指人們在赴宴進餐過程中,根據一定的風俗習慣約定俗成的程序和方法,在儀態、餐具使用、菜品食用等方面表現出的自律和敬人的行為,是餐飲活動中需要遵循的行為規範與準則。

《中國家庭教育在線》介紹,在美國,兒童的禮儀教育始於餐桌。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長就開始對他進行「進餐教育」,幫助孩子學會良好的進餐禮儀。美國孩子一般2歲時就開始系統學習用餐禮儀,到4歲就會學到所有用餐的禮儀,5歲左右的孩子都會做一些擺好餐具、餐後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事。這一方面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有一種參與感,對於禮儀教育來說,這更使他們學到了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禮儀。

如果孩子一個勁地只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家長往往會把菜收起來。他們還認定,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還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控制等人見人厭的性格。更為重要的是,偏食、挑食行為和這些性格,美國人將其認為是人際關係中最缺乏禮貌的表現。

對於這種餐桌教育,美國一位叫鮑爾的老師說:「文明禮貌對個人事業的成功極有幫助。大的商業交易或愛情往往是從餐桌上開始。」

英國「紳士」進餐禮儀

英國人一向以「紳士」著稱,他們對「進餐禮儀」非常看重。在他們看來,一個「無禮」的孩子,既是個人學養不夠、家教缺乏的表現,也難以在社會上立足,長大後更不會有所成就。

在英國,孩子從與大人一起上餐桌進餐時起,家長就開始向孩子傳授進餐的禮儀,如何喝粥、如何吃西餐、如何與客人同桌進餐,先吃哪樣菜、後吃哪道菜以及進餐時的穿著、如何與同桌客人交談等。

有些家庭對孩子進行「餐桌教育」時,還特地請來當地有名的教師,對孩子進行餐桌禮儀的教育。所以,英國的孩子從一週歲左右開始,就懂得了如何在餐桌上像「紳士」一樣進餐,如何擺放餐具,如何得體地與客人同桌進餐。

很多孩子有偏食、挑食的壞習慣,英國的家長決不讓孩子有這個壞習慣,他們不僅給孩子講解每道菜的營養、味道,讓他們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和攝入更多的營養,而且還「親口」給孩子作進餐的示範,從而改變孩子任性、自私的習慣。

中華民族傳統餐飲禮儀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餐飲禮儀在中國古代是很重要的禮節之一。《禮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夫禮之初,始於飲食。」即飲食禮儀是一切禮儀制度的基礎,吃飯時的禮儀反映了一個人基本的教養狀態。所以,自古以來,中國不但形成了豐富的營養食譜,還形成了優雅的進餐文化。例如:「供飯不擇手」(同別人一起吃飯時,把手洗乾淨後再吃)、「共食不飽」(同別人一起吃飯時,不要只顧自己吃得飽)、「毋固獲」(不要專挑自己喜歡吃的那一種食物)、「毋刺齒」(不要當眾剔牙,顯得不雅觀)等等。

一個人的餐飲禮儀不是天生具備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當你有一天發現孩子在餐桌上,伸長手在抓最愛吃的菜或嘴巴裡塞滿了喜歡吃的飯菜,有時還旁若無人、唾沫橫飛地大聲講話時,就應該對孩子進行餐桌上的禮儀教育了。

(責任編輯:李曉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各國餐飲禮儀大全,在西餐之中講究飲食,禮儀。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我一歲大的女兒喜歡跳舞。一聽到音樂,無論何時何地,她的臉上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然後靠在沙發、椅子或父母的腿上,開始左右晃動還有踏地板。有時,她小小的心靈完全陶醉在音樂之中,她的四肢著地來回搖晃,或者小心翼翼地抬起一條腿做出旋轉的動作。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教養不同調的照顧者,有時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況是上一代長輩,甚至是保母。因此當教養不同調的時候,騎虎難下,父母該怎麼辦呢?
  • 為了孩子的在線安全,父母首先應該告訴孩子的就是,不接受陌生人的請求,不分享個人信息,以及在下載任何內容之前徵求父母的許可。
  • 澳洲新州教育部編入公立學校學齡前教育課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無偏見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對幼教教師灌輸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觀念。而當幼兒園對兒童灌輸這些觀念時,卻不需要得到家長的許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為孩子在兒童照護機構註冊之後,你可以做一些事情幫孩子計劃一個積極且成功的開始。
  • 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科技產品對兒童注意力跨度的影響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有專家表示,與科技產品接觸的增加,可能正在改變兒童大腦的連接方式。
  • 根據BestColleges.com的一項調查,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95%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影響了他們的學業和初入職場的業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