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你問對問題了嗎?(三)

給孩子專注的機會
font print 人氣: 35
【字號】    
   標籤: tags: ,

作者: 宋鎭旭, 申玟燮
譯者:黃子玲

值得慶幸的是,現代的父母都會提供孩子很多機會去嘗試各種經驗,讓他們學美術、音樂,也給孩子很多機會去學各種運動,更別說閒暇時常會帶孩子去旅行、參觀博物館或展覽等。這種父母真的很讓人放心,只需要另外特別注意兩點就好了。

第一點:不要給孩子帶來壓迫感,一開始就不要太過期望成果,而應該去關注孩子對什麼產生興趣。因為無論小孩或大人都一樣,只要覺得做某件事受到壓迫,最終就會失去興趣。

所以請對自己問以下問題:
「孩子是自己想做這個活動的嗎?」
「孩子想學的是什麼?」

第二點:為了了解孩子的才華和興趣,應該提供機會讓孩子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並有機會充分嘗試。若孩子明顯表現出對某活動或領域有興趣,則一週至少要留兩到三次的時間讓孩子能從事該活動。如果孩子喜歡的是和研究考察有關的領域,最好能帶孩子到相關資料豐富的圖書館、博物館或考古現場去,實際接觸豐富多樣的書或實物資料。

剛開始,為了能誘發孩子的好奇和興趣,最好能為孩子找能親近小孩並教得生動活潑的老師或教練,如此效果會更好。事實上,日後成為傑出選手或藝術家的人中,小時候接受的指導多半不是來自於世界知名的老師或教練。但他們的老師或教練都有一些共同點,例如很關心自己的學生,並擁有創造親密關係的能力。如果一開始就能和教練打成一片,並感受到對方的關心,自然就能讓孩子們喜歡上該活動。

請父母也一併問這個問題:「想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孩子喜歡上這個活動,並能漸漸擅長,該怎麼做才好?」

讓孩子專心致志、全心嘗試一件事,代表不要同時從事太多活動。假設讓孩子同時上美術班、學鋼琴或是練跆拳道,這麼一來就無法專心,沒辦法有足夠的時間充分練習。

這樣就算產生了興趣,實力卻很難提升,而實力低下就無法感受到成就感,過不久就會對該活動的興趣隨之減少。更重要的是,時間上的壓迫或身體的疲勞感都會讓一開始的興趣蕩然無存。一天只讓孩子集中火力在一種課外活動上,頂多只做兩項,當然在這裡還要考慮到孩子的體質,體能較好的孩子可以做的活動可以稍微多一些。相反的,要給容易感到疲累的孩子很多的休息時間,並減少進行的活動項目。

讓孩子一天只集中在一件事上,一天約可練到二到三小時,嘗試了三到六個月後就能知道孩子有多喜歡該活動、成長得有多快速。此外更因為專心練習,孩子有很高的可能性會比其他人學得更好、更快,因此孩子就會更喜歡並更有興趣學習。然而,萬一專心學習六個月後孩子仍沒興趣、做得不好,則該活動想必就是不太適合他,這時候聰明的做法是和孩子討論,考慮要不要先放棄,若孩子希望的話就乾脆放棄,開始讓孩子嘗試新的活動吧!這麼一來,就能找到孩子有才華的活動,也能繼續維持孩子的興致。

若擔心浪費了這段學習的時間,又怕孩子會把放棄當成習慣的話,請進一步問自己這個問題:「現在我要怎麼做才是為了孩子的幸福著想,並持續長期的協助呢?」

集中精神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並努力去做,當然會培養成專長,而且做得比別人好。讓孩子選擇做他們喜歡做的事,父母的責任是協助孩子專心在一件事上。啟發孩子潛能的方法其實並不是那麼難,首先請問自己是不是知道孩子的喜好,之後想辦法給孩子體驗各種經驗的機會,並藉此觀察孩子。另外也請協助孩子「常做」、「多做」自己喜歡且感興趣的事情,這就是啟發並培養才能的方法。

─ ─摘自:《爸爸、媽媽,你問對問題了嗎?》小熊出版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所提出的問題,將會影響我們能在孩子身上看到什麼。許多父母之所以無法發現子女的才能,是因為父母本身就已經提錯了問題。
  • 如果想知道孩子有什麼才能、喜歡什麼活動,就應該主動提供他們嘗試各種活動的機會,因為沒有做過就無法知道孩子喜歡什麼。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教養不同調的照顧者,有時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況是上一代長輩,甚至是保母。因此當教養不同調的時候,騎虎難下,父母該怎麼辦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