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正義(17):有關簡化字問題的幾個認識誤區(3-1)

作者:子正
font print 人氣: 106
【字號】    
   標籤: tags: ,

誤區三:簡化字比繁體字易學、易記、易寫

漢字簡化運動,從一開始所謂漢字「難認、難記、難寫」,到後來所謂簡化字比繁體字「易學、易記、易寫」等說法,都是拍腦袋的妄言,未經任何科學論證。

如果說漢字(繁體字)真的是難學難用,那也只證明漢字(繁體字)是一種高級、先進的文字。常識與現實告訴我們,越簡單越直觀的東西越易學易用,越高級越先進的東西越難學、難用。

當然,高級、先進的東西難學難用,往往並不是它們本身的問題,而是人們對它們內在機制(原理)不能很好地把握,因為這些內在機制一般不能一目了然。一旦人們掌握這些內在機制,那麼駕馭起來就比落後的東西簡單輕鬆得多。

(一)文字學習使用的難易,主要取決於構成規律性,而非形體繁簡

在〈漢字的造字理念與原則〉與〈漢字造字揭袐〉等文中已經揭示,漢字是按照「依類象形,形聲相益」的原則創造,是形象與聯想的結合;是系統設計、模組構造的產物,具有完整的系統性與嚴密的邏輯性。

所以,漢字雖經四、五千年的歷史演變,今天人們仍可以通過「六書」對其進行構造分析,釋讀音義。

漢字依理據、按邏輯演繹的特點,在形聲字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形聲字的構成,是典型的「屬加種差」模式。如:

「鷄」與「鳳」,一看就知道分別為讀「奚」音與「凡」音的「鳥」類,與口語中同類事物的發音一對照,就能將文字與其所要表達的事物對號入座;「豬」與「貓」,一看就知道一個為「豕」屬讀「者」音的事物,一個為「豸」(貓科動物)屬讀「苗」音的事物,與口語中相應屬類事物的發音一對照,就能將文字與其所要表達的對象相互聯繫。

所以,傳統正體漢字,貌似繁難,實則極具表意理據,能夠依規則、按邏輯演繹溯源,學習、掌握並不困難。

古代私塾教育,前一兩年就能通過識字關,使學童掌握二、三千以上的常用字,完成初級閱讀,至「小學」結業,則能出口成誦,下筆成章。先秦士子,及弱冠之年,多已通五經,貫六藝(五禮,六樂,五射,五馭,六書,九數),有濟世經邦之才,甚或出將入相。

而簡化字,由於破壞漢字的表意理據,變亂漢字的嚴密體系與邏輯自洽,導致漢字的學習只能採取最笨拙、困難的記憶方式--機械記憶。

比如「鷄」與「鳳」,分別簡化作「鸡」與「凤」,則「鸡」不知為鳥屬何物(無發音可對照),而「凤」則既無所「屬」(歸類),又無「音」訊,毫無線索可尋,全無道理可講,只能死記硬背。

再比如「豬」與「貓」,分別簡化作「猪」與「猫」,則口語中「犬」類無「者」音與「苗」音的物事,而「豕」類與「豸」類中發「者」音與「苗」音的物事又找不到對應的文字。

結果,還是只能死記硬背,不僅憑空增加學習理解上的麻煩與記憶量,還擾亂正常的思維與合理的邏輯。

可見,文字並不是筆劃越少越好,有理據、講邏輯才是王道。離開了「繁體字」的解释,「簡化字」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也就失去作為「文字」的存在依據。

如果文字的筆劃越少越好,那速記符號就該是最理想的文字了。可事實上,沒有人想用速記符號取代文字。因為如果文字的筆劃差別太小,形體近似的現象就會大大增加,從而容易造成辨識的錯誤、視力的疲勞,反而會降低閱讀效率。

比如,广厂(廣廠)、天无(天無)、没设(沒設)、活话(活話)、阴阳(陰 陽)、泸沪(瀘滬)、远运(遠運)、从丛( 從叢)、汇江(匯江)、仑仓(侖倉)、厉历(厲/歷曆)、风凤(風鳳)、归旧(歸舊)、拨拔(撥拔)、 华毕(華畢)等,由於簡化字形體相似,閱讀與校對時,往往需要特別注意,以免弄錯;而相應的「繁體字」,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關於這一點,大陸的文改專家自己也是承認。主持《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修訂工作的王力就曾說過:「不要以為筆劃越少越好。筆劃越少,形近的字就越多。為了節省幾筆,卻增加了認字的困難,得不償失」、「原定十劃以上的字都要簡化。現在看來,這個設想是不合理的」。(《漢字.漢字改革史》,198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第180頁)

(二)從認知心理學、記憶心理學角度看,漢字筆劃少並不構成任何識別與記憶優勢

認知心理學確認,大腦接受視覺形象是同時瞬間完成。漢字屬二維「圖象」,人們辨識一個漢字並不是一筆一劃接受信息,而是將漢字作為一個整體的視覺形象來處理的。

所以,辨認「鳳」和「凤」所花的時間、目力與筆劃多少無關。就如同認識一個人一樣,是整體接收面孔信息,而不是逐一識別五官細節。這不同於識別一維線性的拼音文字,使用視力是掃描式,所花時間因字(單詞)的長短而異。

從記憶心理來看,相對簡單的事物往往容易被忽視或混淆,記憶思維也容易猶豫、徘徊。反倒是比較複雜的事物,往往印象更深刻,記憶可能更牢固。經驗表明,故事越曲折,事情越重大,印象就越深;反之,則容易淡忘。

所以,漢字中筆劃簡單的「已己巳」、「戉戊戌戍」、「田由申甲」等,因為特徵不明顯,視覺信息含量低,就比筆劃繁多的「霸露霹」、「囊攮囔齉」、「魔癲麝羼」等更難區分和記憶。

(三)對文字來說,熟悉與記憶程度,主要取決於是否常用,而不在於筆劃多少

比如:乜、丌、弋、亓、丏、冇、仂、殳、艿、匜、庀、忉、宄、阢、尕、丱、氹、圯、圮、芏、尥、乩、仵、甪、冱、厾、凼、玕、毐、芾、苊、芴、杌、杧、奀、抔、抃、芈、卣、旰、兕、皁、豸、坌、劬、庑、庋、汩、汨、泐、忮、忻、忭、祀、妗等字,雖然筆劃很少,都不超過7劃,但大概能認識的人並不多。

而(20劃)壤攘嚷馨霰酆耀矍曦躁躅蠕嚼巍巉黥籍纂鼯獾魔糯灌譬孀(21劃)蠢醺礴霸露霹黯髓麝羼蠡(22劃)懿蘸囊霾饕瓤鬻(23劃)鬟攫攥鼴臒麟(24劃)矗蠹躞衢鑫灞(25劃)鬣攮囔(26劃)蠼(36劃)齉等字,筆劃都在20劃以上,但大多數人卻識認無礙。

再比如,(20劃)鬓颥臜鳜鳝鳞鳞(21劃)颦癫赣灏(22劃)鹳镶(23劃)颧罐(25劃)戆等這些簡化字,筆劃都在20劃以上,大陸簡化字背景下的人大都能熟練掌握。

而車、東、長、貝、見、頁、兒、風、専、計、時、昇、這、個、豈、門、鬥、來、馬、岡、後、師、帥、務、協、郵、莊、妝、狀、壯、倉、侖、產、芻等這些正體字,都不超過10劃,大陸簡化字背景下的人卻覺得「繁」而陌生。

那麼,這些筆劃多的簡化字「容易學、容易記」,而那些筆劃少的正體字反倒「不容易學、不容易記」,這樣的說法,顯然有悖常理、邏輯。@*

點閱【漢字正義】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是這樣定義這個「一」字的:「一,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
  • 過去,只聽說李白是從天上來的「謫仙人」,現在才知人類都是從天上「貶謫」到下界的…
  • 「道」字的本義是道路,但這個道路並不是普通的、一般的道路,而是我們人類開始的、首先的、第一的、最大的、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道路,這種道路就叫做 「道」.......
  • 「好」、「壞」、「善」、「惡」、「正」、「邪」等概念是語言、文學、哲學、歷史、倫理學、社會學的基本範疇,也是佛法(或道法)的基本範疇,其實這是神為了使我們今天的人類能夠認識大法來奠定文化基礎的。
  • 老子告訴我們,古代是個「小國寡民」的時代。「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 老子把《德經》放前,而《道經》放後,他並不是認為「德」比「道」更重要,而是認為「德」是「道」的基礎,「德」是修煉的基礎。孔子的《論語》,講「仁、義、禮、智、信」,講「中庸之道」,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並以「仁」為其學說的中心。
  • 「鮮」是一種魚的名字,「鮮」字從「魚」字和從「羶」字。「不鮮」,就是說,這種東西已經不新鮮了,已經開始做氣味了,已經腐爛了,已經腐敗了。「羶」是羊臊氣、膻(羶)氣之類,一般也泛指腥臭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