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互動設計 行銷夢想的魔術師

創新台灣系列報導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6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29日電)2010年台北花博登場前,備受矚目的,就是充滿未來性與科技感的夢想館,這夢幻場館,吸引民眾大排長龍,爭相一睹,它的設計出自於一群「行銷夢想的魔術師」。

1990年代末期,當時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規定,公有建築物必須設置公共藝術,讓台灣的設計產業開始向上發展,「天工開物」也就應運而生。

「天工開物」是由一群設計師組成的公司,屬於mimosa集團,會取這麼特別的名字,是因為mimosa是含羞草的英文名字,它也是最具代表性、會互動的植物。

「天工開物」2006年開始轉型,走進互動設計領域,包括故宮博物院、台灣科學教育館等,都有他們設計的足跡。2010年在工研院牽線下,設計了令人驚豔的花博夢想館。

2013年「天工開物」改造花博夢想館,變成「二代行動夢想館」,讓參與的民眾只要花上新台幣100元,就可以拿著一隻手機入場尋夢、圓夢,入場後可以靠發放的手機對著櫥窗,跳出一個個的夢想。

當你踩上設計好的U-bike,眼前的景色會隨之改變;當畫面轉入森林,還會搭配釋放芬多精;拿起手機對準螢幕,還會閃爍出燦爛的煙火。歷經1小時的體驗後,還能列印出夢想啟程的門票,這不僅滿足了民眾的心,也圓了互動設計者許多的夢想。

如今,互動設計,也融入商業行銷中,甚至可以設計出與藝人互動等趣味情境。

「天工開物」的創研長蘇巧純,自小喜歡看迪士尼動畫的她,成天幻想著有一天能夠成為動畫師,大學念台大動物系的蘇巧純,研究所遠赴紐約學設計,回國後加入「天工開物」團隊,除了自己圓夢外,也開始為他人實現夢想。

從網頁互動遊戲設計做起,蘇巧純就一直很想得知使用者的操作情形,於是在2006年投入互動設計領域。

她說,要定義何謂「互動設計」,重點是在有沒有電腦運算在內,先有各種設備感應使用者形成input,經過電腦運算後,再以有趣的形式做出output,這就是互動設計。

互動設計產業在台灣,廣義來說產業不小、合作廠商也很多,不過都以小型工作室為主,30多人的「天工開物」,已經是最大的公司。

蘇巧純也曾試著將互動設計的概念,引進2010年的台北市長選戰中,希望喚醒對政治冷感的年輕人,重新關注政治,是互動設計的另一種投入形式。

在光鮮亮麗的背後,互動設計工作者也遇到許多困難的瓶頸。「天工開物」副總經理杜建興說,台灣老闆對新的東西接受度不高,不會想當第一個使用者,常要看到別人先成功的案例,讓互動設計很難推動。

「要比你的客戶更懂他產業的生態,並做好行銷與市場分析,是互動設計最大的挑戰」,他說。

他說,如果互動設計要從原來想的到的領域去做,就會產生「撞牆」,未來必須要有新的突破點,將互動設計結合演唱會或是棒球賽,是「天工開物」下一步想要做的事。

杜建興說,互動設計產業雖然不小,但卻沒有被認定為一個產業。他說,英國與德國的互動設計產業蓬勃發展,原因來自於英國的博物館活躍、德國的汽車工業很強,設計公司靠博物館與汽車工業就可過活,台灣則沒有類似的產業,讓互動設計產業過得相當辛苦。

不只產業經營辛苦,就工作人員來說,也常常廢寢忘食、沒日沒夜的幾天沒睡,蘇巧純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這樣,年輕時還常常被關在公司大樓內一整夜。

在年輕化的互動設計產業,天工開物員工的平均年齡約僅30歲。對於未來想要投入互動設計產業的學生,蘇巧純坦言,目前小工作室太多,公司待遇與成果品質都很混亂,但只要興趣在3D相關產業,有才華、願意認真做下去,就會有人會挖角。

「天工開物」目前除了不斷向世界各國學習新的互動設計技術,服務對象的觸角也伸向中國大陸、甚至是越南的胡志明市,讓台灣的互動設計登上國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