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正義(17):有關簡化字問題的幾個認識誤區(1-2)

作者 : 子正
font print 人氣: 53
【字號】    
   標籤: tags: ,

3. 文字的真正發展趨勢,是向直接表達思維符號化表意文字方向同化

拼音文字,是單純記錄語言的符號、傳達信息的低級形式。動物都有其語言,但記錄的亂吠聲音不可解讀,所以沒有意義。而表意文字(漢字)直接表達意義、思維,超越語音限制,無論用哪一語種或方言解讀,其基本含義不變,是記錄與傳達信息的高級形式。漢字讓使用不同口語的人互相交流成為可能與現實。

所以,拼音文字決非世界文字發展的共同方向,文字的真正發展趨勢,是向直接表達思維符號化表意文字轉化。漢字,就是目前人類所能達到的最好符號化表意文字。

當代科技發展中有關視界表達元素與形式,即是從拼音文字向表意符號、圖畫、具體形象、音像、多媒體方向演進,因而有互聯網時代是「讀圖時代」的說法,成為文字發展趨勢的顯著徵象。

其實,早在一百多年前,即有西方學者對於文字應用發展趨勢有著深邃的洞見。
奧地利物理學家、哲學家馬赫(1838~1916)說過,各民族的口頭語言會長期保留,而書面語言正逐漸具有一種理想的普遍性,像數字、代數、化學、音樂符號等等就已形成普遍語言,在國際上普遍應用。

中國文字是一種真正的表意文字,也具有這種普遍性優點,「假如語言系統及其符號只具有一種比較簡單的性質,那麼中國文字是會得到普遍應用。」(孫小禮〈萊布尼茨對中國文化的兩大發現〉,《北京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

漢字的歷史,充分展現文字最理想的社會功能。漢字產生後的四、五千年間,在面積曾達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它使不同方言、民族語言的中國人溝通無礙;不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不管他們是否已有文字,都不得不遵奉漢字為通行文字。

但面積同樣達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歐洲大陸,因使用拼音文字,而有三十多種語言及與其對應的二十多種拼音文字,形成了四十八個獨立國家。

當代,以拼音文字英語為書面語的各類英語使用者,已逐漸產生溝通障礙。

英國語言學家大衛.克里斯托爾(劍橋英語大百科詞典負責人)在新加坡一家書店偶然聽到兩個人在談話,卻聽不出使用的是什麼語言,經詢問,對方回答說是英語(新加坡英語)。

克里斯托爾認為,這種現象全世界越來越普遍,出現新加坡、華人、西班牙和英語混合的西式、日式、安德列斯島英語,甚至還有法式、北美黑人式英語等。(2001年4月26日,《青年參考》)

一些推崇拼音文字、主張廢除漢字的人,往往會拿數理化公式、阿拉伯數字等來說事,並以之作為拼音文字進步的證據。

殊不知,數理化公式、阿拉伯數字,還有標點符號、空格等等,恰恰是表意符號而不是拼音字母,這些符號每個都代表一定的意義而不表音。它們形象簡潔,易於表意,不需經過多重思維翻譯就可直接理解,大大加快思維速度,就是因為這些優點,才被拼音文字採用,當然,也被表意文字採用。

事實上,拼音文字的英文,為應付不斷湧現的新概念,正不斷向單詞中添加不發音只起區別作用的字母,使英文有「表意」成分,從而在某程度上與語音脫離,成為一種不查字典就常會難於拼讀的文字。

英文這種迫不得已的符號化現象,恰是文字發展由表音(拼音)向表意同化的真實寫照。

目前,英文單詞的數量已逼近200萬,而快速發展的世界不斷產生新事物,仍以爆炸式方式急遽增加。可以想見,不久的將來,英文單詞數量就會增加到一個令人恐怖的程度。

英文單詞這種龐大無限增加的數量,與人腦有限的記憶能力,構成了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個矛盾,必會隨世界的加速發展而爆發,那也就是拼音文字崩潰的時候。

反觀表意文字漢字,常用字三、五千,通用字七、八千,但在快速發展的世界面前,卻應付裕如。

所以,英國語言學家M.斯旺在《語言向何處去》中說:「無論發生什麼情況,英國英語在未來幾個世紀,似乎都不可能成為廣泛使用的國際交往通用語……。要是到那時我們能再回首2200年,我們或許會發現整個世界都在說一種漢語變體,或者也許自動翻譯的發展,早已使得人們無需什麼國際通用語了。」

4.關於「科學語言」與「科學文字」

因為現代科學技術始於使用拼音文字的西語地區,所以有些人認為西語是科學的語言文字,而漢語、漢字則不是科學語言、文字。

人類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語言都是自然語言,所使用的文字都是與自然語言相適應的自然文字。自然語言、文字是與人類的大腦結構、智力水平相適應的語言文字,因此也就不存在什麼「科學語言」、「科學文字」。

真正的「科學語言」、「科學文字」,是人類為科學目的、按數理邏輯和科學原理,設計出來應用於特定的科技領域、為特定目標對象所使用的編碼「語言」,最典型的是「二進制語言」,只有0和1,兩個「音」兩個「文字」。

「二進制語言」是最簡單的「科學語言」,其「語句」結構的規律性也無與倫比,但其表達效率卻也是最低的。「二進制語言」科學則科學矣,但它只適合於機器使用,屬於機器語言,非人類語言。

機器語言與機器的結構、特性相適應:形式固定,結構(邏輯)嚴密,表達準確,但用人類的自然語言來衡量,卻也顯得淺薄、呆板、囉唆。它與人類自然語言更大的差距,則是它既不能表音,也沒有靈性。

機器只是死物的組合,人則是有靈性的生命。人腦的結構與機理,目前科學所瞭解的還只是皮毛,也將永遠止步於皮毛。人腦效能與智慧的表現,是因為「靈魂」的注入。離開靈魂的主宰,人腦只是一堆肉,生命的載體則與植物無異(植物人)。

機器不具備靈性、靈魂的因素,所以永遠體現不出智慧來。這也是為什麼世界各國後來逐漸放棄人工智能研究的原因。所以,適應於機器的無聲、無智慧的「科學語言」,不能被人類日常交流使用,人類也不屑於使用。

人類自然語言中不存在「科學語言(文字)」,但這不等於就不能對自然語言(文字)進行科學性比較。人類自然語言(文字)的最根本功能是交流,所以,衡量語言(文字)優劣的最關鍵指標就是交流的實用性。

下面,我們從實用性一些基本面,對表意文字的漢字與表音文字的英文作一些簡單的比較︰

1.交流性(共時性)

漢字能跨越方言、語種進行交流,而英語(英文)則不能。中國有五十多個民族,八十多種方言,人們口語不通,但能憑藉漢字無障礙地進行溝通交流;在亞洲漢字圈國家間,人們還可以憑藉漢字,跨越語種進行溝通交流。

而英語(英文),因為是表音,所以不但不能跨越不同語言障礙,就連使用英語同一語種的不同人群中,也在不斷地發生著分化,出現法式英語、西班牙式英語、北美黑人式英語、新加坡英語、華人英語、日式英語等,已經產生溝通交流障礙。

2.傳承性(歷時性)

漢字產生以後,歷經四、五千年滄桑,一脈相承地流傳至今,所以漢語背景下的人哪怕只受過初等教育,對於兩千多年前的經典古籍,閱讀、理解都不會有太大困難。

而拼音文字的歷史總共才二千餘年,其中英語(英文)的歷史則不超過一千五百年,但就是在這有限的歷史中,對於三百年前的英文資料,則非專家不能看懂。因為拼音文字,音是浮動,而義是外賦的。@*

點閱【漢字正義】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王次仲認為當時通行的篆體字,寫起來很費事而用處不廣,就把篆體、籀體字變化成隸書。
  • (shown)傳神的漢字就是神傳的漢字,是神傳給我們中國人的特殊禮物.............
  • (shown)做人可別把耳朵丟了,可別讓人把眼睛蒙上,用心去思再加上考,才能看清事情的真實,那才叫真正的聰明。
  • (shown)「和」表達出和睦、和諧、和平、平和等思想觀念,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和一種高尚的民族精神。
  • (shown)漢字文化由字成詞,由詞成句,有著無窮的生命力,其特殊的形象性,多義性,簡練性與音樂性形成了我們優美的古典文學、詩詞歌賦,正統漢字的內涵所反應的是古人敬天敬神的理念和對傳統倫理道德的遵守。
  • 德,被古人視為區分人和禽獸的標準,只有符合人應有的道德標準,才能稱之為人。
  • 在我們數千年璀璨的神傳文化中,先賢聖人們不厭其煩的教人要忍讓寬恕、要忍辱負重,形成了豐富寶貴的「忍文化」...............
  • 數古漢字,見證的是一段古老漫長的文明,它以其浩瀚廣博書寫著華夏歷史,以其獨有的魅力影響著世界。
  • 對父母的「孝」,是孝在小處的體現,孝是一個更廣義的人的品德。
  • 「孝」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之一,是儒家提倡,推崇備至,教化民眾,治理國家,安定社會的重要法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