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神醫華佗

作者 : 山行
font print 人氣: 88
【字號】    
   標籤: tags:

華佗是東漢傑出的醫學家,他生於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是沛國譙(今安徽譙州)人。史書記載華佗活了六十四歲。

華佗與東漢末年的董奉、張仲景被統稱「建安三神醫」。東漢末年,宦官專政,外戚爭權,水旱成災,疫病流行,東漢詩人王粲在其〈七哀詩〉裏寫的:「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就是當時社會景況的真實寫照。

華佗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內、外、婦、兒各科的臨證診治中,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蹟。

華佗行醫,並無師傳,主要是精研前代醫學典籍,他汲取《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等古代醫學成就之精華,精於醫藥的研究。《後漢書.華佗傳》說他「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尤其「精於方藥」。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可惜沒能流傳下來。

華佗精通內、外、婦、兒各科,他掌握古代醫學典籍中的望、聞、問、切四診,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的八綱要法,慎重找出病的原因,作出診斷,採用汗、吐、下、溫、清、和、消、補等八種不同療法臨證施治。

他看病不受症狀表象所惑,用藥精簡,診斷精確,方法簡捷,療效神速,被人們譽為「神醫」。

華佗還是中國醫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外科醫生之一,他發明的「麻沸散」,開創世界麻醉藥物的先例。《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華佗如果遇到有病邪鬱結在體內,針藥都不能直接達到,他就採用外科手術的方法祛除病患。他讓患者以酒服下「麻沸散」,失去知覺,再剖開腹腔、割除潰瘍,洗滌腐穢,用桑皮線縫合,塗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間康復。

《華佗別傳》記載:有一位病人肚子很痛,十幾天中,鬚眉墮落。華佗診斷是脾臟腐爛所致,但還可以剖腹治療。他讓病人飲下麻沸散,仰臥床上,切開腹腔,果然脾臟腐爛一半,於是刮去惡肉,敷上藥膏,縫合傷口,又開了一些飲劑。一百天後,病人康復。

曹操因患頭風病,經多方治療不癒,就請華佗醫治,華佗只給他扎了一針,頭痛立止。華佗對曹操說:「丞相的病已經很嚴重,不是針灸可以奏效的。我想還是給你服麻沸散,然後剖開頭顱,施行手術,這才能除去病根。」

曹操一聽,勃然大怒,指著華佗厲聲斥道:「頭剖開了,人還能活嗎?」以為華佗要謀害他,就把華佗關到牢裏準備殺掉。曹操的一位謀士請求說:「佗方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加全宥」。曹操不聽,最後華佗死在監獄裏。

華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他由於精湛高明的外科醫術,而被後世尊為「外科鼻祖」。歐美全身麻醉外科手術的記錄始於十八世紀初,比華佗晚一千六百餘年。《世界藥學史》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藥可能是由中國傳去,因為「中國名醫華佗最精此術」。

華佗還十分提倡導引養生。他創編了「五禽戲」,就是模仿五種動物的形態、動作和神態,來舒展筋骨,暢通經脈。五禽,分別為虎、鹿、熊、猿、鳥,常做五禽戲可以使手足靈活,血脈通暢,還能防病祛病。他的學生吳普曾用這種方法強身,活到九十歲還是耳聰目明,齒髮堅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把用錢買官,叫做「銅臭」。東漢時的崔烈,曾名重一時;漢靈帝時,他花錢五百萬,買官當上了司徒,結果是很快名譽掃地。崔烈問兒子崔鈞說:「外面的人,對我議論紛紛,他們在講我什麼呢?」
  • 何朝宗(公元1504年~1582年),字何潮,號阿來(來福、來佛),福建省德化縣潯中鎮隆泰村後所人,中國聞名中外的瓷雕藝術大師。
  • 「仁愛孝悌、謙和禮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古人看來,孝是為人首德,是諸種道德的基礎,因此說「百善孝為先」。古人云:「夫孝至於天,日月為之明; 孝至於地,萬物為之生;孝至於民,王道為之成……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孝道所至,異類皆應,孝之義大矣哉!」
  • 人有禮敬必吉,家有禮敬能昌,國有禮敬自強。
  • 禮樂的主要社會功能就是 教化,這也是聖人制禮作樂的本意。對《詩經》詠唱的內容,孔子在《論語》中一語定評:「《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蘇東坡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被稱為豪放派詞人,但他真正屬於豪放風格的作品只佔全部作品1/10左右,隨著後期蘇東坡更加崇尚佛、道,心靈上日趨寧靜,他的詩詞風格漸趨平淡致遠。
  • 古語云:「上天有好生之德。」又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話的確是人生的經驗結晶。在大災大難降臨之前,總有慈悲眾生的神佛,以各種方式告訴人們大災將至,怎樣躲災避難之法。
  • 南宋忠臣文天祥在其流傳千古的作品《正氣歌》之中,列舉了歷朝歷代「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的幾個忠臣義士,其中有「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張睢陽齒」,說得是氣吞山河的大唐忠臣張巡固守睢陽,以身徇義的浩然正氣。 而「顏常山舌」則是指大唐忠臣顏杲卿舌斷仍噴血罵叛賊的壯烈事蹟。
  • 自古以來,在中國民間一直流傳著許多傳奇故事,一些有識之士將它們編撰成書,成為今天古代文學經典中的筆記、傳奇、話本、和各類章回小說。比如人們所熟知的四大名著、封神演義、八仙故事、說嶽全傳,三言二拍、唐宋傳奇等等,這些小說故事中貫穿著傳統文化中的仁義道德、因果報應、以及佛道兩家的修煉文化,還記載了很多另外空間的奇聞異事。這些傳奇,或勸世警世,或喻世諷世,或令人拍案叫絕,或令人悚然一驚,靜心讀來,在人物的嘻笑怒罵間,常常體會到真實嚴肅的內涵。
  • 宋代,在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單身青年,以賣餅為生,休閒時以吹笛子為樂事。只要賺得了能夠吃飽肚子的錢,這個青年就回家休閒,拿出笛子來吹。笛聲嘹亮,婉轉悅耳,左鄰右舍都喜愛聽。真是快活了自己,娛樂了鄰居。就這樣,過了好幾年,不少人都尊敬他、羨慕他起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