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天理 多行善事

作者 : 智真
font print 人氣: 185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古書中有很多強調命運和因果報應的內容,行善濟人得善報,行惡害人有惡報,倡導人們遵循天理,多行善事,才會有好的際遇。由於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們應「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人有善願,天必佑之」。史書中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以下為幾個善惡報應的例子︰

敬佛行善,神明佑之

北宋時的韓琦,從小樂善好施,虔誠信佛,「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純一,無邪曲」。他在擔任諫官的三年時間內,敢於犯顏直諫,「凡事有不便,未嘗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紀綱、親忠直、遠邪佞為急,前後七十餘疏」。

寶元二年,四川旱災嚴重,飢民大增,韓琦被任命為益、利路體量安撫使。他到四川後,首先減免賦稅,「逐貪殘不職吏,汰冗役數百」,然後將當地官府常平倉中的糧食全部發放給貧困百姓,又在各地添設稠粥,救活飢民多達一百九十萬人,蜀民無不感激地說「使者之來,更生我也」。

後來他調任中山任職,當經過沙河時,在前引路的人忽然回報,前面的河水將暴漲。韓琦急忙命令準備船隻渡河,果然河水波濤洶湧,波浪像山一樣高,船隻快要淹沒,隨行的人都大為驚恐。
這時忽然有一條神龍,在河的上流截擋大水,河水立刻平定下來,直到韓琦一行人安全渡河離去,河水仍然漲得和先前一樣。人們都說這是韓琦平日積善所致。

心存善念,必有善果

明朝安徽鳳陽的鄭照,仰慕、躬行聖賢之道,每天都致力於行善利人,凡救濟別人的患難,或是成就人家的好事,都不會推辭,數十年都不曾間斷過,因此大家都稱讚他是大善人。

他對自己要求很嚴,對於自己的視聽言動,一點都不敢隨便,雖然是處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仍然保持惕勵的狀態。有一天晚上夢見到了天府,看到天神為他設了一個位子,說:「你本來是貧寒的命, 因為行善,所以命令福祿二神跟隨著你,以後你會坐到這個位子。」

此後,鄭照所到之處福祿緊隨,子孫富貴繁衍,榮膺官祿,終生如此。鄭照堅心向善,持之以恆,後來證得淨欲真人的果位。這也是佳祥會伴隨善心而來的道理。

積善改運,福澤綿長

清朝廣東順德縣溫汝適,乾隆四十九年考取進士,有位相士給他相面,說他這一生只能做到四品官。乾隆五十九年,廣東的至大堤圍崩決。溫汝適因為丁憂返鄉,目睹百姓流離失所。他拿出全部家產並組織捐資完成堤防的修築。除此之外,他又設立義學,講授儒家經書等,行善勸善。

後來,他回到京城,那位相士看了他的面相,很驚訝地說:「你回鄉一定種了許多福德,不然面相和骨格怎麼改變許多呢?你可以升上兩品官了!」溫汝適把經過告訴相士,相士笑著說:「相由心生,你的前程不可限量啊!」

後來,他歷任廣西、四川和山東的主考,升到兵部侍郎。他的兒子溫承悌,道光六年考取進士,進入翰林院,做了刑部主事官。人們說這也是因為溫家以善濟世所成。

草菅人命,損壽減祿

唐朝時的一位尚書蘇颋,年輕時有人給他相面說:「你能當官到尚書,能當到二品官。」後來作到尚書三品官,得病很重,找一個相士給他看相。相士說:「你的壽命已經盡了,無法再延長了。」蘇颋就談起原來曾有人給他相面時所說過的話。

相士說:「你當初確實是這樣,由於你在桂州作官時殺了兩個人,現在這兩個人在地府裏控告你,司命的官減了你二年的壽命,因此你不能達到二品。」蘇颋原來在桂州作官,有兩個小官吏控告縣令,蘇颋為了保護縣令而殺了二吏。蘇颋想起這段往事,長嘆而死。

棄法受賂,殃及後人

唐朝時交趾郡的郡佐樊光,一天中午,他正在官署辦公,忽然間風雷大作,樊光 和他的兒子還有他們豢養的一隻黃狗都被雷給打死了。樊光的妻子在雷擊的時候,忽然看見一位道士拎著她的身體,把她放到別的地方,由是免去一死。

有人問她說︰「這是甚麼緣故啊?」樊光的妻子就說:「曾經有兩個百姓來打官司,樊光就把他們一同關在牢裏。後來無理的人賄賂了樊光,樊光就使他出獄;有理的人被嚴刑拷打,強令他屈服,所送給他的飲食,都被樊光奪去給他兒子和狗吃了。那個被囚禁的百姓飢餓將死的時候,在獄內說一定要把他告到天帝。」不幾天,樊光等有這種報應。

善惡有報是真理,我們可以看到,在實際生活中,凡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人,都很自覺自願地做行善積德之事,不僅是為自己造一個好命,而且為子孫積福打下了基礎。

凡是不相信因果報應的人,常幹損人利己的壞事,不肯積德行善,結果枉自折了福德,還會貽禍子孫,傷天害理的後果無可估量。為人之道,要正視因果法則,要能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所作所為是否符合天理,才能前程光明。@

(資料來源:《太上感應篇例證》、《歷史感應統紀》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蘇東坡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被稱為豪放派詞人,但他真正屬於豪放風格的作品只佔全部作品1/10左右,隨著後期蘇東坡更加崇尚佛、道,心靈上日趨寧靜,他的詩詞風格漸趨平淡致遠。
  • 古語云:「上天有好生之德。」又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話的確是人生的經驗結晶。在大災大難降臨之前,總有慈悲眾生的神佛,以各種方式告訴人們大災將至,怎樣躲災避難之法。
  • 南宋忠臣文天祥在其流傳千古的作品《正氣歌》之中,列舉了歷朝歷代「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的幾個忠臣義士,其中有「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張睢陽齒」,說得是氣吞山河的大唐忠臣張巡固守睢陽,以身徇義的浩然正氣。 而「顏常山舌」則是指大唐忠臣顏杲卿舌斷仍噴血罵叛賊的壯烈事蹟。
  • 自古以來,在中國民間一直流傳著許多傳奇故事,一些有識之士將它們編撰成書,成為今天古代文學經典中的筆記、傳奇、話本、和各類章回小說。比如人們所熟知的四大名著、封神演義、八仙故事、說嶽全傳,三言二拍、唐宋傳奇等等,這些小說故事中貫穿著傳統文化中的仁義道德、因果報應、以及佛道兩家的修煉文化,還記載了很多另外空間的奇聞異事。這些傳奇,或勸世警世,或喻世諷世,或令人拍案叫絕,或令人悚然一驚,靜心讀來,在人物的嘻笑怒罵間,常常體會到真實嚴肅的內涵。
  • 宋代,在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單身青年,以賣餅為生,休閒時以吹笛子為樂事。只要賺得了能夠吃飽肚子的錢,這個青年就回家休閒,拿出笛子來吹。笛聲嘹亮,婉轉悅耳,左鄰右舍都喜愛聽。真是快活了自己,娛樂了鄰居。就這樣,過了好幾年,不少人都尊敬他、羨慕他起來。
  • 《黃帝內經》普遍被中醫界奉為中醫之源頭,行醫之圭臬。但醫界實際應用《黃帝內經》之內容少之又少,最常用的有如臟象學說、經絡學說與養生等醫味較濃的部分,其他的總之一句話:看不懂。各家的注釋不乏其人,但很多看了仍是似懂非懂,真正的涵義到了近代可說是無人能掌握。《黃帝內經》的作者是誰呢?不容易看懂的書又為何很多人要研究呢?
  • 華夏文化是神傳文化,華夏文明之所以長期繁榮世代傳承,主要得益於傳統文化所蘊涵的崇高智慧,儒釋道精神蘊涵其中,敬天順天之傳統,追求「天人合一」。
  • 孔子作《春秋》言災異述天道。《春秋》為儒家《五經》之一,被後人稱為「禮義之大宗」。《春秋》按年記載了春秋時魯國從隱公元年到哀公十六年間的歷史大事,涉及多國。內容包括天文氣象、政治經濟、社會生產與生活等諸方面,是當時有準確時間、地點、人物的原始記錄。
  • 對於災異,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朝廷專門有欽天監這樣的機構來監測天象、地震等,有關人員要收集相關情報,提出建議上報皇帝。一旦出現災情,皇帝要發表「罪己詔」,反省自己是否失德,要避殿、減膳、罪己、求言等,以補過失;地方官要去懺悔,分析發生災害與人心的因果關係。
  • 我們在上篇中,跟大家分享了中國古典小說中「人生如夢」這個主題的幾個傳奇故事,從「南柯一夢」、「莊周夢蝶」、「黃梁夢」以及「紅樓夢」這些故事中,您是否體悟到神傳文化用夢所揭示給人們的警世內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