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醫學名家──扁鵲

作者 : 山行
font print 人氣: 81
【字號】    
   標籤: tags:

扁鵲,春秋戰國時代名醫,姓秦,名越人,齊國盧邑(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人,因醫術精湛,被人們以傳說中上古軒轅時代的名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

扁鵲以自己多年的行醫實踐創立中醫的「四診法」,即望、聞、問、切診斷法,扁鵲亦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

脈診法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載,扁鵲用脈診法治療晉國卿相趙簡子的病。趙簡子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扁鵲給趙簡子號脈後說:「病人的身體沒有問題,他現在雖然昏迷不醒,但脈搏跳動很正常,你們不用大驚小怪,不出三日他一定能夠醒過來。」

兩天半過後,趙簡子果然醒來,證實扁鵲號脈的準確,他通過脈象可以斷定一個人的身體狀況。由此司馬遷讚曰:「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望診法

扁鵲晉見齊桓侯時,通過望診判斷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淺,病位還只是在體表腠理的部位。他勸齊桓侯接受治療,如不治則病情將會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覺良好,拒絕治療。

不久,扁鵲再度晉見桓侯時,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進展到血脈,再次勸說其接受治療,以免病情更加發展。桓侯仍然拒絕治療,心中不悅,認為扁鵲在炫耀自己,並以此牟利。

當扁鵲第三次晉見他時,認為病情已惡化,病位進入到內部腸胃,如不及時治療,終將難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後一次,扁鵲通過望診,判斷桓侯病情危重,已進入到骨髓深處,病入膏肓,無法救治。

果然不出所料,齊桓侯不久即發病,終於不治而死。此病例說明扁鵲當時已經能很好的應用望診,而且診斷水平相當高。至於「望診」的奧妙,現代中藥和現代西醫已無力正確理解和解釋明白了,因為真正的精髓已經失傳了。

古代神醫扁鵲。(正見網)

扁鵲醫術精深,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他行醫到各地,並根據當地百姓的要求治病。在趙國邯鄲時,發現那裏的婦女得病的很多,他就當「帶下醫」,即婦科醫生。

到了洛陽,老年人患眼病、耳病的人較普遍,他就當「耳目痺醫」,即五官科醫生,治癒了許多老人的五官病症;他到秦國首都咸陽,看到當地兒童的發病率很高,就當了「小兒醫」,治好了許多兒童的多發病。

扁鵲在診斷上,不僅精通「切脈」,而且善於「望色、聽聲、寫形」;在治法上,不僅精通針灸,他精湛的外科術和「毒酒」麻醉劑的應用,較華佗早的多。他還善於用砭石、熨貼、按摩、手術、湯藥等。司馬遷說他是「隨俗為變。」
  
扁鵲在畢生的醫療生涯中,不僅醫術高超,而其高尚的醫德更為世人稱道。

馬遷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概述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扁鵲醫術精湛,卻不居功自傲。他治好虢太子的屍厥症後,虢君十分感激,天下人也稱讚他有起死回生之術,扁鵲卻說,是患者並沒有死,我只不過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復他原來的狀態而已,並沒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扁鵲無私的把自己的醫術傳授給門徒,他的徒弟子陽、子豹、子越都是有所成就的人。

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戰國策.卷四秦二》中,載有關於他的傳記和病案,並推崇其為脈學的倡導者。據《漢書.藝文志》載,扁鵲曾有著作《內經》和《外經》,但均已失佚。流傳下來的只有《黃帝八十一難經》簡稱《難經》二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戰國時代,天下這麼紛亂,事情繁雜,文字的普及是很重要的,王次仲就把篆體、籀體字變化成隸書。
  • 後人參悟老子的《道德經》,說「一」其實就是太極。
  •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倉頡造字,神韻天地。靜、境、淨、敬,音同而意連,植根於中華文明,乃至人類道德的核心。
  • 中華文化是神傳的文化,是神有目地,系統安排出來的。歷朝歷代都有神人、神跡出現。
  • 自古代聖人倉頡造字以來,文字歷經了二千多年的演化過程,規範到今天主要有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
  • (shown)古代儒家講「忠、孝、節、義」,講「仁、義、禮、智、信」,沒有談到情。佛家講善,道家講真,只有現代人才喜歡講情。儒為「人需」,孔子認為人需要「仁、義、禮、智、信」來規範人的行為。
  • (shown)「字」與「自」同音,因為字是給人用,所以神仿照自己的形體造了人,不同的神仿照自己的形體造了不同的生命。同時把自己對事物、宇宙、時間、空間的認識造成了文字。
  • (shown)中國漢字中的「人」字的構形非常簡單,但是意義深遠。
  • 文字的起源和發展,同我們華夏民族的文化息息相連,可以說,沒有文字就沒有我們華夏民族的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