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銀河會」

作者 : 心語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327
【字號】    
   標籤: tags: , ,

每年黃曆七月七日夜晚,傳說天上的牛郎織女在這晚相會。牛郎織女浪漫的愛情故事,後來逐漸發展為中國情人節,又稱為七夕節或乞巧節、女兒節。

據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七月》上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几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另南朝陳˙江總〈內殿賦新詩〉:「織女今夕渡銀河,當見新秋停玉梭。」及南朝陳˙江總〈內殿賦新詩〉:「織女今夕渡銀河,當見新秋停玉梭」、唐.韓鄂《歲華紀麗.七夕》:「七夕鵲橋已成,織女將渡。」

上述記載大意是說,天上的牛郎織女在此夜相會,喜鵲會飛聚一起,搭成鵲橋,讓織女渡過銀河與牛郎相會。古代婦女往往也在七夕夜,準備瓜果、鮮花、胭脂在庭中向天祭拜「乞巧」,期求能擁有姣美的容貌;並對月穿七孔針,期望自己雙手靈巧,擅長刺繡、織布。

牛郎織女七夕相會有多種故事傳說,本文僅簡單介紹兩種︰

文獻記載

據《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及《爾雅翼》云:「涉秋七月,鵲首無故皆髡。相傳以為是日河鼓與織女會於漢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

上述記載大意是說,天河的東岸住著織女,她是天帝的孫女,年年在織布機前辛勤工作,織成華麗的雲錦天衣。天帝憐惜她獨處無偶,於是把她嫁給天河西岸的牛郎。自從嫁給牛郎後,織女卻不再織布了。天帝惱怒,處罰她回到河東去住,只允許她和牛郎一年相會一次。

每年入秋的第七天,人們會看見烏鵲頭頂無緣無故都禿了。相傳這天牛郎和織女在銀河東岸相會,天帝派遣烏鵲搭成橋梁,好讓他們從頭頂上走過去相會,因此烏鵲頭上的毛都被踩脫了。

文獻上對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這些記載,啟發我們做人要勤勞,特別是女子,在家或是出嫁,都要勤勉持家,千萬不要貪圖享樂,因為懶惰安逸最終都將受到懲罰。

民間傳說

牛郎織女鵲橋會。(維基百科)

相傳,從前有個叫牛郎的年輕人,勤勞忠厚。因為父母早亡,牛郎只得跟著兄嫂生活。後來兄弟分家,牛郎只分得一頭老牛。有一天,這頭老牛開口說話,告訴牛郎,織女和幾位仙女下凡嬉戲,在河邊洗澡,只要能拿到織女的衣服,就可以娶她為妻。

牛郎按照老牛所說的去做,果真偷到織女的衣服,並藏起來,織女找不到衣服,只好嫁給牛郎。婚後,結婚後男耕女織,兩人過著幸福生活,還育有一兒一女。不久,老牛太老了,臨死之前,牠囑咐牛郎說:「等我死後要把皮留下,日後遇到危急事,就把牛皮披上,對你會有幫助。」

天帝得知織女嫁給凡人,非常生氣,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強將織女帶回天庭。牛郎發現織女不見了,她的衣服也不見了,焦急中,他想起老牛說的話。於是,牛郎披上牛皮,用扁擔帶著一雙子女,要去追織女。

才出家門,牛郎就飛起來了,越飛越高,眼看就將追上織女,不料,王母娘娘拔下頭上金簪一揮,馬上出現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將牛郎織女分隔在兩岸,兩人只能遙遙相望,相對哭泣。

後來,天帝允許他們在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並派遣喜鵲為他們搭鵲橋,幫助他們相會。據說,七夕會下雨,就是牛郎織女相見,悲喜交加的淚水。

中國古代許多民間故事、神話傳說,都有其文化內涵,大都是教人向善、規範人的道德行為。牛郎織女的傳說,表達了已婚夫妻不離不棄的傳統美德,更啟迪我們夫妻間除了情之外,還要互敬互重,重道義、知感恩,這才是古人所推崇的夫妻相處之道,也是中華固有的傳統道德禮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史載「牽牛」、「織女」兩顆星隔著銀河遙遙相對--這是牛郎織女神話的雛形。之後傳說一直流傳下來……
  • 古人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發揚的季節。穀雨是暮春的最後一個節氣,錯過穀雨終就錯過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當下!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到來,此時天地萬物的生長皆清淨㓗齊陽氣發,所以稱「清明」。自古以來清明融合了節氣、歷史的內涵,形成古老又豐富多元的節俗!其中不少節俗傳自僅相隔一二天且節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節。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公有領域)
    節氣「清明」表示什麼意義呢?清明對應卦象是什麼涵義?如何利用「清明」讓人生「樂活」呢?古人有一套!
  • 春分節氣後到來的是「清明」,此時清淨明潔之氣象,瀰布天地間,萬物欣欣向榮。我們來探索一下: 清明節的日期為何在4月4日和4月5日之間變動呢?古代的清明節也放連假嗎?作什麼活動呢?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個很有指標性的節氣,在生命過程中也是一個重要的精神象徵。中國的節氣「春分」指示新生、誕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節、復活節的時間也都在此時節。東西方文化對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時節展現了什麼妙合之處嗎?
  • 黃曆元月十五夜稱「元宵」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呢?中原大陸幅員廣,南北兩地的風俗也常有差異,以「元宵」稱圓子(湯圓)是起於何時呢?元宵吃圓子從何時成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說圓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還有人說有餡的圓子稱「元宵」,無餡的圓子稱「湯圓」,真是如此嗎?
  • 黃曆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今年是龍年,歲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龍子、龍女,生肖屬龍。然而,黃曆新年和十二生肖並非華人專屬,不同國家對於生肖的解讀也不盡相同。在中亞國家哈薩克,今年的生肖是蝸牛而不是龍,屬龍的人到這個國家就變成屬蝸牛了。
  • 圍爐、守歲中,遠處、近處的爆竹聲此起彼落傳開來!暖風褪去柳梢冷,一夜喚回天地春!守護傳統價值的民俗,守護人心中的善,穿過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將春天捎回大地!
  • 悠悠千載,立春帶春來!立春的精神與器物文明有哪些豐富的表現?立春養生怎麼養?我們從天人合一的視野,展開立春的豐富文化內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