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人以善 濟人之難

作者︰靜遠
font print 人氣: 93
【字號】    
   標籤: tags:

《尚書》云:「惠迪吉,從逆凶,唯影響。」意思是說順著天道而行的,就是吉祥;違背天道而行的,就是災殃,這就像影子隨形、聲音有迴響一樣。《尚書》還說「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也都是講的因果規律,善惡報應,不爽毫釐。

要知道天地是沒有私心的,而吉凶福禍的降臨,皆是由人自心感召,如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意在提醒世人,慎重自己的起心動念,其中一念若是有了絲毫的差錯,那麼福禍的果報就會有天壤之別了啊!

人若是能夠把報應二字反覆思考,擇善而從,恭慎自己,順應天理,那麼心就會與天道相合,靜則雜念不起,動則萬善相隨,自然就會得到善報。如果有人的心行與此相反,那麼惡報也是避免不了的,因為不善之人,他們欺騙掩飾的行為,為神明所察見,以至於減少他們的福分與壽算,憂患也就會跟著接踵而來。

古人白天再三自省,夜晚不忘慎思熟慮,警戒謹慎,在清心寡慾之中,無非是思想著怎樣守住善念,迎來福祥,避開凶禍。古籍中記載的這類事例不勝枚舉,以下為《太上感應篇例證》中記載的幾個善惡各報的例子:

導人以善

宋代程顥,倡導人們要遵循天理,仁民愛物,謹守綱常。他任地方官時,「教民以禮義。民有以事至邑者,必告之以孝悌忠信。立科條,旌別善惡。使奸偽無所容」。他常說:「聞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

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在自己辦公的地方寫上:「視民如傷」四個字,就是把百姓當作有傷病的人一樣照顧,唯恐有所驚擾,事事對照,體現對人民的愛護之深。

程顥任山西晉城縣令時,縣境內沿河的不法之徒,專靠威脅索取來往船民的錢物來生活。若有不從,則聚眾焚燒船隻,搶劫風盛行。程顥立即派人將這伙人的首領們捕獲歸案,看他們是為生活所迫,就既往不咎,讓他們以當縴夫為業。

程顥重視教化,使諸鄉皆有學校,閒暇時遇到兒童讀書「還親為句讀」講解教授。由於治理有方,「晉邑幾萬室,幾年之間,無強盜及鬥毆者」。縣內儒生越來越多,出現人們互相謙讓、互相敬愛、民風祥和的局面。

程顥說:「為令之職,必使境內之民:凶年飢歲,免於死亡,飽食逸居,有禮義之訓。然後乃盡。」

程顥被任命為監察御史,宋神宗問他:「何以為御史?」程顥回答:「使臣拾遺補缺,裨讚朝廷,則可;使臣掇拾臣下短長,以沽直名,則不能。」意思是說:如讓我對皇上拾遺補缺,看到朝政有甚麼失誤能夠補救,那我樂意幹;假若使我專找臣下的毛病告訴皇上,以換取名聲,我則堅決不幹。宋神宗聽了很讚賞。

程顥在御史任上進言頗多,涉及內容包括為君、為政之道。他提出為君要「以至誠仁愛為本,未嘗及功利」、要「明善惡、辨忠邪」。他常給皇帝指出要循天理,注意防止個人私慾的萌發,神宗皇帝拱手對他說:「當為卿戒之。」一次,皇帝遊玩,欲折柳枝,程顥當即勸道:「當春發生,不可無故摧折。」皇帝欣然聽從,程顥並勸其推此及仁愛天下萬物。

程顥回鄉從事講學,「士大夫從遊者盈門。自是身益退,位益卑,而名益高於天下」。他的學生朱光庭跟從程顥學習三個月,回去後別人問對程先生的印象,他說:「我就如在春風中坐了三個月。」

別人問甚麼意思?他說:「先生慈眉善目,待人一團和氣,循循善誘,使人受益無窮,如沐春風。」程顥一生富貴康寧壽考,受人尊敬,其子孫皆賢德,足證其平生善德廣大所致。

濟人之難

明代年間,湖南人錢國寶和周尚義兩人結伴到四川做生意,先到成都買米,再到夔州賣掉,兩人都賺了一些錢。

錢國寶不幸患了重病,臨終前留下遺書,告訴周尚義說:「我所以死在外鄉,也是命中註定。我死後,賢弟可把我的棺材運回家鄉,埋在祖墳地裏。我妻還年輕,不要讓她為我守寡,賢弟可娶她為妻,代替我教育我的兒子,贍養母親,我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周尚義流著淚聽他的囑託。錢國寶死後,周尚義把錢國寶的全部錢分成本錢和利息,鎖在箱子裏加封條。拿出自己的錢為其備辦棺材壽衣,找了船運回故鄉。到家後,把錢國寶的本錢利息交給錢母,一切喪事開支全由自己支付。

周尚義埋葬錢國寶後,在錢家旁邊租下幾間房子,開設店鋪。凡是錢家每天生活日用,全部供給,每天向錢母問候請安,和錢妻互不見面。錢國寶的兒子六歲,到村學讀書,周尚義早上送他上學,晚上接他回家,時時照看。

錢母想按照亡子遺書,把兒媳嫁給周尚義,周尚義堅決拒絕說:「無論誰都想讓妻子守節,亡兄因為母親年老兒子幼小,不得已才有這樣的想法,這不是他的本意。我怎能做下以嫂為妻的敗壞人倫的事呢?」錢母感動而止住了這事。

周尚義後來娶妻生子,錢國寶的兒子始終把周尚義當生父一樣看待。周尚義本是一個做生意的人,沒有讀過詩書,但他所作所為,每一件事都合乎聖賢的言論。@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節, 操也」(《說文解字》),指氣節、節操等。氣節是重要的做人理念,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非常重視的一種道德修養和高尚人格,表現為堅持真理和正義,在任何環境中都不屈服的頑強精神。
  • 子一生以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為己任,使文教大宣於世。他教化人們,談做人的具體道理,注重從當下的事做起,從解決現實的人生問題做起,其它的事,自然就會豁然貫通。
  • (shown)專家認為,正性情緒與負性情緒都會造成神經內分泌和免疫功能的變化。經常處在正性情緒中的人,可以保持內分泌的平衡和身體機能的協調,也可增強免疫力,表現在臉上就是面色紅潤、容光煥發。
  • 《諸葛亮文集.便宜十六策.舉措》說:「治國之道,務在舉賢。」又說:「國之有輔,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細,輔不可弱,柱細則害,輔弱則傾。」人才是治國的根本,治國和人才的關係,就像房屋和柱子的關係,人才短缺了,國家也就難以維持。
  • 顏回,春秋末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字子淵,一作顏淵。十三歲從學於孔子,畢生力行師教,據《論語》中記載,顏回敏而好學、德行出眾、志向遠大、尊師重道, 真正能夠做到「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多次受到孔子的讚許,被後世稱為「復聖」。
  • 意境是中國傳統文論和美學的核心,在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追根溯源,從周易、道家、儒家,到後來又受到佛家的影響,在整個文學的發展過程中,意境有許多的代名詞,如境、境界、意境等不同的說法。
  • 虞舜時,歷山的農夫侵占別人田地的邊界,舜到歷山腳下去耕種,過了一年,此類事情就再也沒有發生。黃河邊上的漁夫互相爭奪水中的高地,舜到那裏去打漁,過了一年,那裏的漁夫都知道尊讓年長的人。東夷一帶製陶器的人往往製造出一些粗劣的製品,舜到那裏去製陶,過了一年,那裏所製作的陶器都很堅實、講求質量了。
  • 宇宙茫茫,歲月悠悠,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常慨嘆人生短暫、宇宙無限......
  • 國古代科技文明長期雄踞世界首位,很多成就今天仍備受矚目。其中,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及成果,可說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其體系之嚴謹、 細緻,其作用之深遠,都令人歎為觀止。
  •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底蘊,孕育出古代詩歌輝煌的成就。詠史詩是中國古代詩歌中重要的一類,大多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或喟嘆朝代興亡的變化,或感慨歲月倏忽變幻,或頌揚聖人君子,或箴諷時政,同情百姓疾苦,抨擊社會惡勢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