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南隨筆】元、清是否中國的皇朝?(四)

人氣 15

(續上期)仁宗、英宗興科舉以儒治國

元仁宗(元朝第四位皇帝)自幼熟讀儒籍,傾心釋典。他從十多歲起就師從著名儒士李孟,儒家的倫理和政治觀念對他影響很深。他在登基稱帝之前,先後在身邊任用的有王約、趙孟頫、張養浩等漢儒和很多藝術家、翻譯家和散曲作家。仁宗不僅能夠讀、寫漢文,還能鑑賞中國書法與繪畫,此外他還非常熟悉儒家學說和中國歷史。他推行「以儒治國」,減裁冗員、加強中央集權以整頓朝政。下令將《貞觀政要》、《帝範》、《資治通鑒》和儒家經典《尚書》、《大學衍義》等書翻譯成蒙古文並刊行天下,令蒙古人、色目人誦習。仁宗支持下刊行天下的漢文著作包括:儒家經典《孝經》、《烈女傳》、《春秋纂例》、《辨疑》、《微旨》以及元朝官修農書《農桑輯要》。

1312年,元仁宗任命他的儒師王約為拜集賢大學士,並接受了王約「興科舉」的建議。本次科舉以程朱理學為考試的內容,史稱延祐復科,最後錄取護都答兒、張起巖等56人為進士。他還倚重漢人文臣,排除朝中異己。財政方面,元仁宗於1314年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查清地方田產,史稱「延祐經理"。

仁宗之子元英宗繼續實行元仁宗的以儒治國、加強中央集權和官僚體制的政策,並於1323年下令編成並頒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條。元文宗時期大興文治,1329年設立了奎章閣學士院,掌進講經史之書,考察歷代治亂。又令所有勛貴大臣的子孫都要到奎章閣學習。於奎章閣下設藝文監,專門負責將儒家典籍譯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同年下令編纂《元經世大典》,兩年後修成,為元朝一部重要的記述典章制度的巨著。

元朝行政區劃大致上承襲金朝與宋朝制度,元朝設立了行省制,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正式在全國實行行省制度。元朝行政區劃分由高至低依序分為行省、路、府、州與縣。

謚號與漢人殉元

元朝的文字與語言,一般是通用蒙古語與漢語。文字通用漢文與蒙古的八思巴字。八思巴文是元世祖時由國師八思巴根據當時的吐蕃文字而制定的一種文字,用以取代標音不夠準確的粟特語蒙古文字。然而那時橫跨歐亞的大蒙古帝國已經分裂為元朝和四大汗國:蒙古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兒汗國。因此,八思巴文一直只有元朝採用,並主要用作為漢字標音符號。元朝滅亡後,仍然推行於北元,到了16世紀末期,蒙古高原的蒙古人受其他蒙古民族同化,轉而重新採用蒙古文字。

我還留意到元朝的皇帝如同中國歷代皇帝一樣,都有廟號和謚號。像成吉思汗,追封廟號為元太祖,謚號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忽必烈廟號為元世祖,謚號為:聖德神功文武皇帝,等等。這是中國皇朝的獨有特色。

元亡時,一些漢族的官員和士人自殺殉元。如:台州路總管趙琬,不降明朝,絕食七日而死;楊乘曾任江浙省左右司員外郎,元亡前已沒做官了,當張士誠派楊的門徒勸降時,不從,上吊死;大樂署令趙弘毅在明兵入京城時,與妻解氏皆自縊。現在,當我們一些人把元朝看作非中國皇朝時,這些殉元的漢人顯然沒有這種想法。

以上所述都充份說明了元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
(待續)

責任編輯﹕ 澤霖

相關新聞
2024 2024 台灣傳統週--擊鼓跳舞 隆重登場 隆重登場
阿拉巴馬州男子被控在州總檢察長辦公室外引爆爆炸裝置
司法部發言人:法妮·威利斯資金報告「不一致」
喬州發現第三例麻疹病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