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9週年記

用生命築成堡壘 中國人民誓死抵禦日寇

人氣 14
標籤: , ,

【大紀元2014年09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葉紫雲澳洲悉尼採訪報導)9月9日,在抗戰勝利日軍受降69週年之際,幾十位來自悉尼各界的人士參加了由抗日國軍後裔余祥鍾等人組織的在悉尼喬治街澳洲退伍軍人俱樂部(RSL Club)舉辦的南京受降紀念會,通過詳細解讀,展示了從未公開過的代表日本戰敗的受降書影印件,以及歷史上的一些珍貴照片和錄像片,組織者還根據各個歷史事件的時間點,從不同層面詳述了這個在二戰中最持久和最激烈的戰爭,中國人民是如何齊心協力、拋頭顱灑熱血,付出生命的代價對抗日本侵略軍的過程。

當天來自澳紐退伍軍人俱樂部紐省分會的副會長約翰-海英思(John Haines AM)先生和悉尼歷史協會的代表等也受邀出席了紀念會,與會嘉賓還包括來自台灣和中國的抗戰後裔等。

組織者余祥鍾經過多年搜尋和研究,將中日戰爭進行了總結和回顧,他表示,希望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還原歷史真相。海英思也表示,在澳紐軍團日(Anzac Day)即將到來的一百週年,舉辦這種展現中國人民在二戰期間對抗侵略者所做出的貢獻這一活動意義重大。

軍事力量的對比

日本對華侵略的野心由來已久,明治維新至1928年濟南慘案期間,日本不斷在中國領土進行挑釁,致使1931年「九.一八」事變成為日本對華戰爭全面爆發的導火線,在被新文化學者胡適喻為正處於「中世紀時代」的中國,其軍事力量不敵日軍的千分之一。

余祥鍾用嫻熟的英語展開了一個半小時的演講,「這是一場絕對不公平的角逐。」當時軍力薄弱的國軍必須將軍事力量考慮在列,「當時的日本正處於世界第三海軍強國之列,而當時中國在海軍方面是可以被忽略不計的;陸軍方面,日軍擁有4百萬大軍,而國軍的兵力只抵日軍一半;空軍方面,國軍100架飛機對抗日軍3000架飛機;經濟方面,日本當時是處於工業崛起的強國。」

「國軍當時大部份是由地方軍組成,他們沒有任何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僅有的幾架步槍和輕機槍,兩人共用一支步槍非常普遍,往往一支部隊僅僅擁有兩支輕機槍。在喜峰口等從北方通往南方的軍事要道,阻擋日軍的竟然是傳統抗敵的大刀隊。」

紀念會向來賓展示了兩位最著名的大刀隊隊長和一位手持大刀的士兵的照片,當年幾乎所有參戰的大刀隊官兵都已殉職,目前只有三位生還者之一——仵德厚老人還在世。

中國國軍策略

會場上還播放了罕見的日本於1945年9月9日受降的錄像片,錄像中可見日本在華的日軍統帥岡村寧次在眾目睽睽之下,簽署了投降協議,並將之交給同盟國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表示日本無條件投降。余祥鍾還向來賓們展示了總共5頁的日本投降書,公開了從未在中國公開過的日軍統帥岡村寧次和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的親筆簽名影印本。

余祥鍾認為,「日本對華作戰方針的最早策略為『三月亡華』,14年的抗戰(其中的8年是最激烈和持久的)得以證實,中國國軍當時實施的是拖延戰術,「正是這個拖延戰術讓我們的國軍贏得了得以生存下去的寶貴時間,我們有5億人民和廣袤的土地,我們可以將日軍引向內陸,拖延日軍,然後擊敗他們。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用鮮血和生命拖住敵人,一個倒下,一個跟上,絕不給敵人喘息之機。」據悉,當時,一隊有8000至1萬的兵力僅僅能夠維持一天的戰役,八個隊僅能維持五天戰役。

澳紐退伍軍人俱樂部紐省副會長海英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他第一次聽到關於中國人民冒著不惜犧牲生命的勇氣,阻止和拖延了日軍幾百萬大軍向南擴張的企圖。他說:「我們從另外一個層面看到中國人民在二戰期間使用薄弱力量將日軍拖垮,從日軍攻入緬甸等東南亞地區可見,日軍如果繼續南進,觸手可及之間就可攻入澳大利亞北部,也許歷史就會被改寫。」

抗戰和日軍侵略終點站

8年激烈抗戰,在蔣介石領導下,中國人民經歷了大小總共4萬個戰役,遠遠超過二戰期間多國聯盟對抗德國侵略的戰役。期間中國國軍贏得了包括台兒莊、萬家嶺、北部緬甸等八個較大戰役。紀念會當天展示了當年《悉尼晨鋒報》和澳聯社標題為《中國人在長沙會戰報捷——日軍傷亡慘重》的聯合報導文章,文章的開頭這樣描述:「倫敦,元月6日(1942),中國國軍最高統帥部宣佈,昨日日軍襲擊湖南長沙遭受『災難性崩潰』傷亡人數超過3萬。」

1944年12月,貴州獨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溝,最終成為了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終止點,歌謠有云「北起盧溝橋,南止深河橋」,這裡的深河橋就是指的為阻止日軍繼續前行,而被盟軍炸毀的深河橋,深河橋成為抗日曆史中的「最後一橋」,值得一提的是,美軍盟軍協助獨山戰役取得勝利功不可沒。

歷史對蔣介石的評價

余祥鍾認為,無論歷史和世人對蔣介石的評價是褒是貶,值得肯定的是,蔣介石在領導中國人民抗戰的漫長歲月中,沒有向敵人屈服,最終贏得戰爭的全面勝利,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劃下終止符。中國人民英勇無畏、保家衛國的精神將長存於史冊。

在澳紐軍團日即將踏入第100週年之際,澳紐退伍軍人俱樂部紐省分會長海英思表示,希望看到更多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能夠參與和融入探尋祖輩,參與戰爭抵禦外強的歷史中來。

責任編輯:李熔石

相關新聞
衛國戰爭之淞滬大會戰17:百川歸海
衛國戰爭之淞滬大會戰18: 豪氣長歌
衛國戰爭之淞滬大會戰19:血雨江陰
衛國戰爭之淞滬大會戰20:鐵軍神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