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路:阿里巴巴上市鬧劇與華爾街的貪婪

人氣 49

【大紀元2014年09月19日訊】資本的貪婪本性難移,資本的自私本性更加難移,阿里巴巴的上市鬧劇,讓華爾街金融大顎們又當眾表演了一次孔雀開屏背後的醜陋。

阿里巴巴就要上市了,儘管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還沒有最後批准阿里巴巴的上市申請,但據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八月三十日的報導,阿里巴巴初始股很可能於九月中旬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預計集資兩百億美元,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初始股交易。

阿里巴巴的上市,用四個字可以概括之:「一場鬧劇」。

港人對阿里巴巴的「舊恨新愁」

「鬧劇」之一是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就曾在香港上市,到了2012年又主動從香港股市退出,改回私人公司;但不到一年又提出要在香港重新上市,引起輿論大嘩,結果被香港金融監管機構拒絕,碰了一鼻子的灰。當時有評論家指出,港人之所以拒絕阿里巴巴的再上市請求,是因為有「舊恨新愁」情結。所謂舊恨,指的是當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時,發行價為十三點五港元,到了退市時,阿里巴巴的出價還是十三點五港元,五年中投資阿里巴巴的人沒有賺到一分錢;期間阿里巴巴只發過兩次紅利,合計每股零點四二港元,也就是說投資者拿錢給阿里巴巴用了五年,每年只得到百分之零點六的回報。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的話,投資者雖然拿回了本金,但還是虧了錢。而在這五年中,阿里巴巴利用在香港上市籌集的資金,不斷實施兼併,加上中國政府對國內互聯網企業的單方面保護政策,一步步坐大,成為網購界的龍頭,得盡好處,這一筆賬精明的港人如何會算不清?馬雲以為港人健忘,其實是小看了港人。而「新愁」則是指阿里巴巴在二零一三重新申請上市時,其合夥人制度引發港人擔憂。所謂「合夥人制度」,是指的以馬雲為首的二十七名合夥人雖然只持有公司的少數股份(約百分之十五),但卻有權決定公司董事會成員的任命,也就是說擁有公司管理的最終決定權。這種既要控制公司管理權,但卻不願持有公司多數股份的「合夥人制度」,與香港現有體制不合,引起港人高度疑慮。儘管有諸如港交所總裁李小加等人公開為「合夥人特權」背書(四年前筆者曾有專文談李小加的大陸背景及如何為大陸公司到香港圈錢開路,參見「香港證券交易所自我作踐引狼入室」一文),但最終還是被港人拒絕,阿里巴巴計劃在港重新上市也就成為一場笑話。

不光彩的歷史與公司結構太複雜

「鬧劇」之二是阿里巴巴在港重新上市雖然成為笑話,但很快卻在華爾街投行的協助下,準備強行在美國上市。根據現在所知的公開資料,負責阿里巴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承包商共有六家大型投資銀行,包括瑞士信貸集團、德意志銀行、高盛集團、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以及花旗集團。按慣例,多數IPO交易都只有一、兩家頂級大型投行參與,而阿里巴巴的上市集中了全球最大六家投行的參與,實屬罕見,不可謂不「熱鬧」。正因為有這六家頂級投行的保駕護航,阿里巴巴的業績、公司管理結構、股權結構雖然不斷遭到質疑,但還是被鼓搗成全球最大的IPO交易之一,並且以相對超快速度完成IPO過程,鬧得實在過分。

阿里巴巴最初放出在美國上市的風聲時,絕大部份投資者根本不相信會是真的,原因有二,第一,阿里巴巴有著不光彩的歷史,前面提到的在香港上市退市再上市的鬧劇,僅是其中一例。馬雲在2011年曾經繞開董事會,擅自將支付寶從阿里巴巴集團剝離出來,讓大股東雅虎怒不可遏,差點被告上法庭,名聲很壞。第二,阿里巴巴的公司結構太複雜,不但合夥人制度與大部份股份公司管理體制不合,而且最讓投資者擔憂的是所謂的「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y,大陸通稱「控股協議結構」),「可變利益實體」雖說目前是中國科技公司在美國上市改採用的基本模式,但這個模式存在很大的法律及政治風險,今年六月份美國國會美中關係安全委員會曾發佈報告,指出阿里巴巴的「可變利益實體」結構有重大風險,可能會損害投資者利益。

所謂的「可變利益實體」,簡單地說,就是一家大陸公司在美國上市時,美國投資者買的其實不是這家大陸實體公司的股票,而是設在開曼群島上的空殼公司的股票,這個空殼公司通過一系列運作,在香港設立公司,再由香港的公司在大陸設立全資子公司,並由這個全資子公司與大陸的實體公司簽訂一個或多個協議,達到享有大陸實體公司利益的目的。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這樣的公司結構在政治凌駕法律之上、法制徒有其名的大陸存在的危險性,因為直到目前,中國政府根本沒有認可「可變利益實體」的法律地位,只不過採取眼開眼閉、不加過問的態度,而這種態度隨時可能發生變化,只要一個小小的政策改變,就能將「可變利益實體」致於死地,切斷在美國上市空殼公司與大陸實體公司之間的聯繫,讓上市公司股票一錢不值。

華爾街金融大顎的貪婪本性

阿里巴巴雖然有著不光彩的歷史、複雜的公司結構,加之旗下最賺錢的淘寶網假貨、水貨氾濫,讓阿里巴巴在美國市場的口碑大打折扣,但卻在最近幾個月逆水行舟,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投資界令人囑目的明星,其中的奧妙,完全應該歸功於華爾街投資銀行,也讓人們從中看到這些金融大顎的貪婪本性。以高盛、大摩為代表的華爾街投行,不會不知道阿里巴巴的底細,也不會不知道將這樣的公司推薦給美國投資者很可能會使小股民陷入圈套,但他們為了一己私立,為了在阿里巴巴上市中獲得豐厚的收入,不惜全力為阿里巴巴搖旗吶喊。兩年前臉書(Facebook)上市時,負責臉書IPO的投行從中獲得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的手續費,大撈了一筆。從目前的情況看,阿里巴巴上市規模比臉書更大,以此類推,投行得到的好處一定更優厚。

二零零七年金融危機的爆發,與華爾街金融大顎的貪婪有著脫不掉的關係,因此才有民眾憤怒「佔領華爾街」運動。可惜資本的貪婪本性難移,資本的自私本性更加難移,阿里巴巴的上市鬧劇,讓華爾街金融大顎們又當眾表演了一次孔雀開屏背後的醜陋。

——原載《動向》雜誌2014年9月號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阿里巴巴上市在即  美媒曝中國股票風險和欺詐
前中共軍委軍頭兒媳趁阿里上市狂賺40億
陳思敏:馬雲的問題不在移民否
外媒揭示阿里巴巴的最大風險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