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美夢成真 女兒乘上熱氣球

人氣 20
標籤:

作者 | 精衛

「媽媽,我中獎啦」,下班剛一到家,女兒便興奮地向我們宣布:「我要乘坐熱氣球啦!」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真沒想到,她能美夢成真!

《大紀元時報》一直是我們家喜歡閱讀的報刊,真是「讀大紀元,知天下事、身邊事」,尤其是健康美食、醫藥保健、文化博覽、教育園地,實用信息量非常足。幾週前女兒看到蒙特利爾大紀元時報主辦的「填寫問卷調查表,贏國際熱氣球門票」的有獎問卷活動,並對之十分感興趣。女兒七歲移民到加拿大,雖然一直沒有中斷中文的學習,但對識讀繁體字還是有一定困難的。於是,在我們家長的幫助和提醒之下,她填寫了一張問卷調查,並執意要參加乘坐熱氣球環節的抽獎,我當時還真的替她捏了一把汗:填就填吧,反正她也不一定中獎,到時候再說。可真沒想到,她居然成了有機會乘上熱氣球的四位幸運兒之一。

本文作者的女兒(右二)和所乘熱氣球的地勤組成員合影。(本文作者提供)

在提前一週得知中獎的消息以後,女兒就開始上網查詢有關所有與熱氣球相關的知識:熱氣球的工作原理、熱氣球的歷史、熱氣球升空需要的條件、熱氣球的飛行記錄,乘坐熱氣球的注意事項,當然也包含歷史上所發生的熱氣球事故……她就是在這樣邊查詢邊向我們講解中度過了一周,時而異常興奮,時而又十分膽怯……居然有兩晚失眠,猶豫中探討著是乘坐還是放棄。咳,真是個孩子,當初的衝勁兒哪去了!在這裡探親的父母也被調動了情緒,勸說我要聽從孩子的心聲,凡事不可勉強。而老公則說,小孩子就這樣,到時候她自己就會做出決定了,不用我們提前跟著瞎操心。

通過參與這次活動,不光是女兒,我們大人們從也從中格外增長了不少的關於熱氣球的相關知識,這知識的獲得從參加問卷調查就開始了。真的感謝《大紀元時報》,不但讓我們周圍的人有親身體驗的機會,更讓我們了解了更多的相關知識。首先關於熱氣球的歷史:在十八世紀,法國造紙商蒙戈菲爾兄弟因受碎紙屑在火爐中不斷升起的啟發,用紙袋聚熱氣作實驗,使紙袋能夠隨著氣流不斷上升。1783年6月4日,蒙戈菲爾兄弟在里昂安諾內廣場做公開表演,一個圓周為110英尺的氣球模型升起,飄然飛行了1.5英里。可見,熱氣球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現在,熱氣球作為一個體育項目正日趨普及,在全世界有2萬多個的熱氣球在飛行。

那麼熱氣球是如何工作的呢?它源於一個非常基本的科學原理,就是熱空氣會升到冷空氣上方。它利用加熱的空氣或某些氣體的密度低於氣球外的空氣密度以產生浮力飛行。我們都能理解充滿空氣的瓶子會很容易浮在水面上;同樣,熱氣球升空的原理有如由繩索控制著的氣球漂浮在「一池」空氣中,只要氣體加上氣球的重量比它們所置換的空氣輕,氣球就可以在空中漂浮。(相同質量的)熱氣體比冷氣體佔據的空間多,因此,熱氣體比冷氣體輕,這就是熱氣球可以漂浮的原因!在活動現場,我們親眼目睹了從熱氣球充氣到升入空中飛行的全過程,也知道了關於熱氣球更多的相關知識。

這四位頭等獎獲得者乘坐的機會是在8月9日、10日兩天,女兒被安排在8月10日星期天下午6時。這一天真是天公作美,天空異常地晴朗。從一早開始,女兒就相當地興奮,前一天她就已把需要攜帶的衣物收拾整齊,我們全家當然也在她的「熏染」之下,跟著興奮地邊準備出行物品,邊討論著。隨著進一步的討論,有些問題也生產了:幾點報到合適?要飛行多長時間?籃子裡有幾個人?筐內有安全帶嗎?女兒長得太高,會不會「掉下去」?前一天得獎者乘坐情況如何?……正在想著該不該在週末打擾活動主辦方人員時,電話進來了。一看號碼,真是「說到曹操,曹操就到」。原來,大紀元活動組織者譚雅女士在前一天親自帶領了中獎的另外兩名小乘客身臨了熱氣球飛行現場,目睹了熱氣球從準備天升空的全過程。她及時打進的電話無疑在關鍵的時刻讓女兒包括我們全家顧慮全消,所有問題在出發前全部解決——大紀元活動主辦方想得真周到啊!

乘風而去圓一個飛行夢。2014加拿大蒙特利爾聖讓-黎舍留國際熱氣球節。(譚雅/大紀元)

活動在蒙特利爾南岸的Saint-Jean-sur-Richelieu小鎮舉行,這已經是第三十一屆了,每年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熱氣球在這裡展示飛行,這個小鎮也因此而聞名。我們開車沿途觀賞著秀美的風景,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活動現場。

一同前往的另一家朋友也說,這樣的好天氣真是太難得了,他們家就曾兩次被熱氣球活動爽約,只因天氣狀況不適合飛行。真是天時地利人和啊,我們一直在鼓勵著女兒,她當然肯定既興奮又緊張。我們於下午一時多趕到活動現場,本以為會相對較早,可一到現場才發現,那裏早已人頭攢動、人聲鼎沸,音樂和歡快的人群早已構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我們一到現場,立刻就被這熱烈的氣氛感染了。小女兒和朋友家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奔向了兒童活動樂園的各種現場活動,大人們則可以靜靜地坐在涼篷底下邊聽音樂,邊看演出,大人孩子都自得其樂。大女兒則「四處查看」,居然自己找到了熱氣球升空的活動現場並進行了註冊登記,問尋了有關事宜,得知同她一同乘坐的還有另一位中獎者,一位中國男士。駕駛員來自臺灣,這樣大家在氣球上就都可以在順利地用漢語交流了。

大女兒拿回了一張熱氣球升空圖,並向我們展示了她所要乘坐的熱氣球。當晚,將有100來個熱氣球升空,多數來自美國、加拿大,也有的來自法國、巴西、英國、澳大利亞,來自亞洲的則只有臺灣的這個,也就是女兒要乘坐的熱氣球。

大女兒叮囑我們要在何時給她照相、錄像,升空的瞬間千萬不要錯過……這些不用多說我們早就心中有數。近五點,帳篷底下人們「酒足飯飽」之後,人群就開始向熱氣球飛行區草坪移動,我們當然作為有乘坐熱氣球的家庭成員在,則更是積極主動。我們被告知可以近距離觀看熱氣球從準備到升空的全過程。根據現場指揮人員的指示,我們順利地找到了裝有女兒要乘坐的熱氣球的第79號地勤車,它的旁邊就是正在被鼓風機吹起的用來展示的大熱氣球,真大啊!氣球斜躺在地上,人們可以排隊脫鞋進到氣球裡面拍照留念。四周早已站滿、躺滿休閒的人群。

熱氣球升空前緊張準備。(本文作者提供)

大約六點鐘,臺灣熱氣球的地勤人員們及飛行員走過來了,我們見到了該氣球的飛行員Martin Lin,一個戴著眼鏡,非常年輕、斯文的小伙。開始著手準備的時間還未到(每支氣球從準備到起升,都要聽從總調度的指令),我們便有時間攀談起來。由於交流沒有絲毫障礙,我「爭取」時間,盡可能地獲取最多的信息量:他駕駛熱氣球有三年時間了,其實,熱氣球並非真的被「駕駛」,它是隨風而行。但是,由於風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方向和速度,飛行員就可以根據飛行需要的方向選擇適當的高度。氣球中的空氣冷卻時,駕駛員可以通過點燃燃燒器來重新加熱空氣。熱氣球飄飛速度的快與慢,是由風速的快慢決定的,因為熱氣球本身並沒有動力系統,飛行速度完全取決於風速。像當天這樣的天氣和風速情況,「是絕佳的飛行天氣」。

提到最佳的飛行時間,一天中太陽剛剛升起時或太陽下山前一、二個小時,是熱氣球飛行的最佳時間,因為此時通常風很平靜,氣流也很穩定。這就是之所以組辦方為甚麼要選擇早晚六點來放飛熱氣球的原因了。

這時一位「老外」地勤人員走過來,說要開始給氣球鼓風充氣了,我們不得不暫時中斷了交流。看著他們有條不紊地從車內搬出球籃、球皮和鼓風機,並開始給熱氣球鼓風吹氣,女兒也跟著忙和起來,鼓風需要較長的時間,我們觀眾也可以「越過」圍繩,進入鼓風現場超近距離觀察。

女兒拉著我說:「看,這就是我要坐的吊籃」——我知道她最關注吊籃。真的不大,它是由籐條編製而成,著陸時能起到緩和衝擊的作用。吊籃四角放置4個熱氣球專用液化氣瓶,還裝有溫度表、高度表、升降表等飛行儀表。而「乘坐」熱氣球的人實際上只能站著,包括飛行員在內的工作人員,全程都是站著的。其實,我關注的是燃料問題,Martin告訴我,熱氣球通常用的燃料是丙烷或液化氣,氣瓶固定在吊籃內。一只熱氣球能載運20公斤的液體燃料,可以持續飛行兩個小時,但一些因素也影響飛行的持續時間,例如:氣溫、風速、吊籃重量(包括乘客)和在當天飛行的具體時間。這時我又看到一位亞裔面孔的年輕姑娘,手上托著筆記本,在場內邊走動邊記著甚麼,幸運的是她也講漢語,她是這裡的地勤人員之一,負責文案記錄,她告訴我說,她不會隨籃飛行,但會在陸地上隨車追尋並不斷與該升空的熱氣球保持聯繫。她還告訴我一個消息,也是讓我最放心的消息,那就是一位有著三十年飛行及地勤經驗的當地專業人員將隨籃飛行,確保不太熟悉這裡的地形地貌來自臺灣的Martin能夠更集中精力在駕駛上。

Perfect,組辦方想得太周到了!可不知為甚麼,我們的這只氣球吹了好長時間也沒能像旁邊展示的氣球那樣大大地鼓起來,這些專家們忙著跑前跑後地檢查著,我也跟著邊拍攝,邊觀察,透過半鼓的氣球,我終於發現原來氣球頂部的那塊「蓋子」漏了條大縫,剛剛平靜下來的心情又緊張起來。我馬上用蹩腳的法語問那位老飛行員怎麼個情況,他描述到是螺絲鬆動了,這回擰緊了。我又擔心地問,這種情況是否在空中飛行過程中發生,他解釋到「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上下大氣的作用,它只能牢牢地附地氣球的上面」。我半信半疑中仔細打量著這只大皮球,得知它是由強化尼龍製成的(有的熱氣球是由滌綸製成的),儘管它的質量很輕,但卻極結實,球囊是不透氣的。其實飄飛熱氣球是非常繁瑣的工作,需要一組人共同努力,使一個熱氣球起飛至少需要四個人。第一步是在地上把球囊舖展開;然後將它與放在一邊的吊籃連接在一起,用一個小的鼓風機,將風吹入球囊;然後將火點然加熱在氣球球囊內的空氣,熱空氣使氣球升到垂直於吊籃的位置,最後氣球立起來就可以起飛了。在氣球球囊被「修補」好之後,氣球很快地被吹起來了。這時Martin蹲了下來,手持燃燒器開始對著鼓起的氣球噴火,「砰,砰」聲音很大,火柱很高,他對著球內不同的方向噴了幾下。全體成場工作人員及觀眾都屏著氣關注著他,Martin更是集中精力、目不轉睛地操作著。

我們沒人敢打擾他,只是在私底下猜這可能是測試或決定能否足以起飛的最關鍵的一步。在此之前,通過查詢互聯網就了解到燃燒器是熱氣球的心臟,它以比一般家庭煤氣爐大150倍的能量燃燒壓縮氣,點火燃燒器是主燃燒器的火種。它能一直保持火種,即使被風吹,也不會熄滅。另外,也不必擔心,在熱氣球上有兩個燃燒系統以防備空中出現的故障。不知不覺中,氣球熱起來並升到了垂直於吊籃的位置。哇,我們終於看到了它的全貌,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氣球以傳統的中國紅為主體,球身下方是一群手拉著手的兒童,估計是出自於某位孩童的繪畫作品,球身上方是大大的英文字母TAITUNG,展示它的來源地臺灣臺東縣。在場的人們不失時機地對著這個美麗的龐然大物不停拍照。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就要到了——上吊籃。女兒由於身才比較高,腿比較長,沒費甚麼力氣就一下跨進了籃中,進到籃筐中才發現,女兒只露出了小上半身,估計是掉不下來,看來以前她的顧慮都是多餘的。他們四人(飛行員Martin、當地的老地勤人員和兩位中獎者)不多時就全部在籃中了,臨飛行前,Martin對我說了句讓我感動得要流淚的一句話:「你放心吧,把孩子交給我好了」。好,Martin,我絕對相信你!

登上熱氣球,馬上要升空飛行了!(本文作者提供)

開始點火了,火焰有2~3米高,發出了巨大的響聲,眼看著籃空逐漸地升離了地面,全場沸騰起來了。我對他們喊到:「旅途愉快,Bon Voyage!」女兒興奮地朝我們招手,我錄像,老公照相,忙個不停。氣球漸漸地遠去了。我們這才注意,天空中早已是一片熱氣球的海洋,顏色形態各異,斑斕璀璨……
一顆顆色彩鮮豔的熱氣球相繼緩緩升起,天空彷彿變成綴滿了彩珠的幕布,璀璨壯觀。(譚雅/大紀元)

草坪又恢復了平靜,人們又開始各自的分頭行動:看表演、聽音樂會,或直接躺在草坪上享受日光浴……我們則帶著小女兒和朋友的孩子們又投身到另一個歡樂的海洋——兒童遊樂場,邊玩邊等待大女兒熱氣球降落後歸來。

熱氣球降落的過程,主要是通過自帶的機載加熱器來調整氣囊中空氣的溫度,從而達到控制氣球升降的目的,位於氣囊開口下方的燃燒器來實現這一點。而熱氣球恢復原狀需要地勤人員的幫助,它主要地勤人員駕駛卡車或小貨車跟隨飄飛的氣球,預先到達降落點。一隻熱氣球飄飛需要3到4個地勤人員和地面無線電設備的服務,以確保飛行的安全、成功。

大約在晚上九點鐘左右,手機鈴聲響了,知道他們已順利降落在另一個地點,正在幫忙打包收拾氣球物品,裝車並準備搭乘地勤車回歸到原來熱氣球的升空現場。當晚的天氣好極了,探親的母親居然隨著音樂在我們周圍跳起了國內才能見到的「大媽廣場舞」,身後孩子們也追隨著,我也不知不覺中加入了隊伍……正沉浸在其中,感覺到背後被拍了一下,是大女兒!她興奮地向我們展示她的「熱氣球飛行空中瀏覽證書」,激動地說:「今天我太高興了,空中太美了,真幸運,感謝,感謝……」

是的,這無疑會在她的人生中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女兒真的很幸運:第一次參加熱氣球節就能有機會中大獎乘熱氣球飛行,而且是乘坐的是首次來蒙特利爾的「臺灣同胞」駕駛的熱氣球。要感謝的人和事也太多了,首先感謝加拿大政府每年開展的這項世界規模的活動,感謝《大紀元時報》開展的這項讀者互動活動,感謝現場為活動順利開展的所有工作人員,還有,感謝飛行員!Martin,我們來年再見。

回家的路上,發現今晚的月亮真大、真圓啊……

【後記】
8月10日當晚,的確是2014年空中出現月亮最圓的夜晚。是的,一切圓滿順利。

責任編輯:顏永明

相關新聞
臺灣熱氣球 飛越蒙特利爾
蒙特利爾熱氣球節 圓一個飛行夢
台東熱氣球加升空  令狐榮達打氣
台東熱氣球加拿大升空 駐加代表現場打氣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