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雅量和幽默

作者:吉光羽
font print 人氣: 625
【字號】    
   標籤: tags: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

孔子到鄭國後,不慎和弟子們走散了。他一個人孤單的站在東城門下。

鄭國有個人對子貢說:「東城門口有個人,額頭像堯,脖子像皋陶,肩膀似子產。但從腰以下,看他的形狀,卻趕不上大禹;樣子疲憊,茫茫如喪家之犬。」(這些話,都是講孔子的)

子貢將這些話,如實的告訴了孔子。

孔子聽後,高興笑說:「我的形貌,倒不像他說的那樣。但是他說我茫茫如喪家之犬,確實很像,確實很像!」

有這樣的人 國家就不愁了

《晉書》記載:

晉室南渡後,國家的各項制度還未建立。溫嶠為此事深感憂慮。及至見到王導,便高興的說:「江左自有管仲(意指王導好比管仲),我還憂愁甚麼!」

從此之後,士大夫都想見到王導的風采。

【小辭典】

王導(276~339年),東晉臣。字茂弘,琅玡臨沂(山東臨沂)人。「少有風鑒,識量清遠」(《晉書》)。依琅玡王司馬睿,任安東司馬。西晉亡,他出謀劃策,聯合南北士族,擁立司馬睿為帝 ,建立東晉政權。他官居宰輔,總攬元、明、成三朝國政,當時有「王司馬,共天下 」之說。曾上疏主張設學校,明五經,以移奢偽之俗。

外國使者稱讚文彥博

《宋史》記載:

契丹的使者來到宋朝。蘇軾奉朝廷命令,招待這位使者,與使者一起上殿參見皇帝。在殿門外望見了文彥博,使者馬上嚴肅的說:「這是潞公(文彥博)吧!」

蘇軾說:「你只看見他的容貌,還沒聽到他說話。他這人處理事情,應酬交往,即使是精幹的年輕人,也趕不上他。他學貫古今,博聞強記,就是一些專家,有時也不及他。」

使者立刻向文彥博拱手,稱讚說:「真是天下的奇才!」

大才亦須培養

《宋史》記載:

蘇軾通過了皇帝在殿廷的考試,宋英宗馬上就想授給他「知制誥」的官職。

韓琦說:「蘇軾之才,不可限量,將來肯定是治理天下的大臣。關鍵在於朝廷的培養。」

聖人似春風化物

《匯苑》記載:

漢武帝問東方朔:「孔子和顏淵相比,誰的道德更好?」

東方朔回答說:「顏淵如同一座充滿桂樹馨香的山,孔子則好比春風吹來,馨香四溢,萬物復甦。」

從交友 可測知將來

《唐書》記載:

王珪少年喪父,家中貧寒。王珪的母親對他說:「我知道你一定會富貴起來,但不知你現在交往的都是些甚麼樣的人?你帶他們來,讓我看看。」

正巧,房玄齡這些人到他家來拜訪。王珪的母親,悄悄地看了眾人,十分吃驚。她對王珪說:「這幾個人,都是王公宰輔的材料,我兒將來的顯貴,已經沒有疑問了。」

人品好像光風霽月

《宋史‧周敦頤傳》記載:

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黃庭堅稱讚他:「人品極高,胸懷灑落,好像光風霽月。」

似朝霞一樣飄逸

《酉陽雜俎》記載:

李白名揚四海,唐玄宗在便殿召見他。只見他神氣高朗,儀態軒昂,就像朝霞一般飄逸瀟灑。

(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天,孔子的學生顏回,來向老師辭行。顏回說:「先生,我要離開您到衛國去啦 ……」
  • 司馬光當宰相的時候,已經六十多歲了,身體有病,十分虛弱。年紀大了,不能到外面走一走、聽一聽,怎麼能瞭解民情呢?
  • 老天爺要降禍於某人時,肯定先給他一點福氣,讓他起驕傲自滿之心,看看他是否能夠承受這份福氣。而老天爺如果要降福給某人,也必定拿點小禍事先提醒他,看他能不能自我擺脫。
  • 司馬遷盡情的遊覽祖國的山水名勝,憑弔古代英傑們的業績。兩年以後,當他風塵僕僕地回到長安的時候,車裡的竹簡,堆得滿滿的,他已經記錄了大量寶貴的史料。這些史料,為他後來寫史記,提供了最生動的素材。
  • 顏淵來到後,魯定公說:「前幾天,我問你關於東野畢的事,你說他:「駕車是一把好手,不過他的馬,會中途逃走。不知道你怎麼會預測到這一點的?」
  • 春秋末年,魯國的國君,想讓孔丘擔任司寇的官職,準備召集卿大夫們,來商討一下。一天,魯君碰見了左丘明,順便問他:「我想讓卿大夫們,來商討一下:可不可以讓孔丘做司寇?把魯國的朝政交給他可以嗎?我先聽聽你的意見!」
  • 夏桀是一個凶狠殘暴、荒淫無道的暴君。有一次,他出兵去攻打西南的岷山國,岷山國的莊王,屈於壓力,便獻給他兩個美女,一個叫琬,一個叫琰。夏桀這才班師回朝。
  • 商朝的紂王,是個非常暴虐的國君。人民對他非常痛恨。當時,周國是商朝的一個附屬國。周國的國君周文王,是一位仁德之主,他精心治理國家,積極準備力量,決心消滅紂王,以解救百姓的倒懸之苦。他很得人心,因此許多諸侯國,都背離商朝,歸附了周國。
  • 商湯看到夏桀殘酷地壓迫人民,百姓怨聲載道,於是就暗暗聯絡各地諸侯,積聚力量,準備推翻夏朝的殘酷統治。
  • 這六個權臣奸佞做事,將古往今來的壞事都做絕了。所以,天下人痛恨他們到了極點,把他們斥為「六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