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婆媳相處難?大陸移民老人說:未必!

人氣: 7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報導)在華人社區,許多老人離開家鄉,遠涉重洋,來到海外跟兒女團聚,為的是老有所依,享受天倫之樂。然而事實並非盡如人意,由於生活經歷不同、性格脾氣不合,有的與媳婦有矛盾,有的與女婿不和,家庭矛盾不斷,以致移民生活過得很不開心。
  
相見容易相處難,不同生活經歷形成不同的觀念,不同性格特徵表現不同的行為處事方式。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同住一個屋簷下,柴、米、油、鹽瑣事,鍋碗瓢盆碰撞,要完全達到和諧一致,實屬不易。但也有很多幸運的家庭,長輩處世豁達,晚輩孝順恭敬,家庭和睦,其樂融融,真正享受天倫之樂。

大家庭也能和睦相處

居住列治文山的聞正先生來自上海,今年82歲,有兒女4個,2個居住上海,一個居住澳洲,一個居住多倫多。聞先生的孫子、孫女全都由老兩口帶大,最大的已經28歲,最小的12歲。他們不僅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尊敬,對父母也很尊敬。是一個擁有17口人的大家庭。
  
在不少年輕人把老人當作負擔的當今時代,聞正先生的4個孩子都爭著要求老兩口跟他們同住。他們不認為老人是負擔,而是相互照顧。聞先生在澳洲跟兒子、媳婦住了6年,在多倫多跟女兒、女婿及親家已經住了10年,家庭和睦,其樂融融。
  
聞正先生跟親家住在一起10年了,相處很和睦。兩家老人都是2004年登陸多倫多,聞先生一家稍微先到。當時,聞先生女兒家住的是一套3房一廳的房子。親家到來後,必須有一家住客廳。大家相互謙讓,最後還是聞先生親家老兩口堅持住在客廳,直到換了一套四居室的房子。
  
在做家務上,兩家老人輪流做。聞先生老兩口出去玩,親家老兩口就在家做家務;親家出去玩,他們就在家做家務。這樣一來,既照顧了家庭,又沒耽誤玩。
  
聞先生說,孩子在對待老人的問題上,一碗水要端平,一視同仁。他家四個老人過生日,都是同樣標準,要麼出去吃飯,要麼在家吃。去外面吃飯,旅遊都是4個老人一塊去。這樣一來,小事起不了風浪,也就不會有矛盾。
  
聞正先生表示,移民老人來到國外,目的是希望過的快樂。如果不快樂,移民生活就沒意義。家庭最重要的是親情,彼此要相互關懷、體貼、包容,以建立幸福家庭為共同的人生目標。有了這個總目標,其他問題就好解決。如果家庭不幸福,一切都不好了。

重親情 以心換心

家庭和睦到底有甚麼秘訣?聞先生認為:「家庭成員之間一個重要的連接紐帶就是親情。要搞好婆媳關係,其實很簡單,只要把媳婦當作自己的女兒就行了。」
  
聞先生和老伴早就商量好,要把媳婦當做女兒來對待。當把兒媳當女兒看待,自然就會主動關懷她,對她的一些缺點,自然就不會斤斤計較。人心都是肉長的,當你發自內心的為對方好,真的把她當作自己的女兒對待,對方是能感受到的。她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反過來也會把公婆當作自己的父母,同樣不會對老人的缺點耿耿於懷,也會包容老人。
  
當兒子媳婦吵架時,如果是兒子的問題,聞先生一定會批評兒子;如果是媳婦有問題,聞先生和老伴會用非常溫和的態度跟媳婦討論:「應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如何處理這個問題。」聞先生的兒媳婦一直跟老人關係很好,直到現在,兒媳婦還從澳大利亞給老人寄錢來。
 
========================

心態不對 矛盾成必然

聞先生在多倫多居住已有10年,在社區認識很多華裔老人,加上過去一些朋友、同事也隨兒女生活在多倫多,家裏經常有老人不是上門來,就是來電話,哭哭啼啼的訴說兒媳的不是,女婿的不對。他了解這些老人的煩惱、痛苦,同時,也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
  
聞先生說,家庭矛盾的產生往往都是源自一些日常生活小事,從小矛盾到大矛盾,最後把家庭關係弄得很殭。如生活習慣不一樣;對一件事物的觀念不一致;對子女教育方式、方法不一樣;吃東西的習慣不同,老人吃東西要軟一些,年輕人喜歡吃生、硬的;老人家節儉,喜歡把舊東西留下,不肯丟掉,年輕人就一定要扔掉它;老人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必須要按照自己的觀念去做,否則就生氣。
  
聞正先生的一位同事,是一位醫務工作者,退休後來多倫多跟女兒、女婿團聚。後來跟女婿合不來,為一些生活小事發生矛盾,最後發展到發生肢體衝突,還鬧到警局。現在這位同事住進了老年公寓。
  
還有一位大陸老人特意來多倫多照顧媳婦坐月子。期間,這位老人希望兒媳能按照她的那套坐月子的方式,兒媳不接受,結果產生矛盾。孩子才生下2個星期,這位婆婆一氣之下買張機票回中國了,導致小孩、產婦都沒人照顧。
  
聞先生認為,這位老人這樣做不合適,即使有矛盾也不能走。她是做給兒子、媳婦看:你們對我不好,就是這種後果。作為長輩,年輕人有缺點要原諒、包容。
  
聞先生說,在移民家庭裡,夫妻雙方都有各自的父母,住在一起很容易產生矛盾。這些老人都認為這是我兒子的家庭,這是我女兒的家庭。那些跟兒子住在一起的老人,一般都認為兒子是自己的,媳婦是人家的,認為兒子好,媳婦缺點太多。跟女兒住在一起的老人都覺得女兒好,女婿是外人,女婿的缺點就不可原諒。這些都是心態上存在問題。
  
「人與人之間相處肯定會有不同的觀念,不同的生活習慣,就看怎麼對待。中國人講究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如果大家都換一種心態,換一種方式來處事,情況也許完全不一樣。」聞先生說。

========================

互相關懷 彼此包容

聞先生認為互相關懷、彼此包容是家庭和睦的必要條件。人與人相處,包容第一重要。他還引用鄉下一句老話:「花花轎子人抬人」,就是彼此都要抬舉對方,只看對方優點,包容對方的缺點。
  
家庭問題都是源於生活小事,從小吵到大吵。因為人有情緒不穩定時候,可能對方說的不中聽,也可能自己說了不合適的話,關鍵是都不要太認真對待對方說的每一句話,不計較,否則必定生氣。家庭中唯一值得計較的是如何把家庭建立的更幸福,其他事情都不重要。
  
聞先生認為作為長輩要主動關心晚輩,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生孩子是年輕人的人生大事,作為老人要主動關懷。要照顧好他們坐月子,幫忙帶孩子。把給兒女帶孩子當作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應該去做好;而不是像有的老人發牢騷,認為給兒女帶孩子是當傭人,這樣已經失去關懷的意義了。
  
現在很多年輕人被認為懶,不願被人說,還脾氣大,對長輩生活習慣看不慣,挑剔。老人家辛辛苦苦,結果被抱怨菜洗的不乾淨,碗也洗的不乾淨。聞先生說他的孩子們一般不會這樣數落老人,如果真這樣說,也不會生氣,那就再洗一洗。
  
聞正先生認為,如果婆媳雙方實在合不來,也不要勉強,分開住或許更明智。現在華人社區有不少老人與兒女住在一起時關係很殭,離開以後反而好了。有的把孩子送到老年公寓去帶,彼此的關係又變親密了。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