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與依賴

作者:陳竹月
font print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當你們需要我,卻不想要我時,我會留下;當你們不需要,卻想要我時,我會離開。(When you need me but do not want me, then I must stay. When you want me but no longer need me, then I have to go. )」

這是電影《魔法保姆麦克菲》(Nanny McPhee)中,黑衣保姆向孩子們告別的一段話,引我注目。

週日一人在家,閒來亂轉遙控器,正好跳到這一部電影,雖然已到片尾,不知前情與後果,隱約知道這位身有魔法的保姆,即將功成身退,全片洋溢著幸福圓滿的情調。而上面這段饒富哲理的話,不禁令我思索了一番。

對照教育現場之後,我不由恍然大悟。所謂「需要」,就是孩子們面臨困惑、危險,急需保姆或大人指導之時。而「想要」,應當就是對保姆產生過多的執著與依賴心,致有可能妨害自身成長的時候。那麼,當然也就是保姆或是親師必須放手離去之時了。

依賴多過需要的弊病

或許是少子化或社會發展日益複雜之故,「媽寶」孩子、「恐龍家長」日形增多。一位老師大嘆國中階段的孩子,竟無法公開一己決定,自由表達意見。孩子無法承擔自主,連要不要擔任股長、想換什麼座位,都要動用家長不厭其煩地向老師遊說,令她不堪其擾。她說:「家長愛小孩愛到是非都不分了,有時候我都會懷疑,那樣的愛會不會把小孩逼瘋?」

近日拜訪一位在教育界多年、桃李滿天下的老師。晤談中,這位皓髮慈顏的老師,自言自己過去教學嚴格,單純是希望學生能學好。她說:「我覺得不要浪費時間,如果我不把他教好,我為什麼要教?」她直言,目前綁手綁腳的教育亂象,不僅家長有責,教育制度也有責:「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來,你把他交給老師,就應該跟老師說:『我這個小孩完全拜託你囉』……你還要牽制老師、罵老師,那作為一個老師,當然就不講話囉。」然而傳統、敬師愛師的教育環境似已一去不返,因此教職工作只有更加艱難。

修心為本的教育之方

從另一方面看來,在無良官商勾結、黑心食品充斥;人人推卸責任、滿口仁義道德的公眾人物卻背地造假,各種醜聞層出不窮的危險世代中,我們似乎也無法苛責那些急於保護孩子的父母們。畢竟,他們也是世界向下沉淪的受害者之一。

那麼,身為一個老師,要如何自保與自處呢?首先,老師在面對學生的時候,也要很理智地捫心自問:我是為了幫助孩子獨立成長,所需要的最大益處著想,或是執著於其他的目的?例如盲目於孩子優秀表現的虛榮心、留戀孩子依賴喜歡自己,卻不能嚴格教導的怠惰心;以及在面對家長情緒化溝通時的爭鬥心……倘若老師能時時這樣分辨、檢視自己,自然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而孩子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展現最純真、最善良的一面。

思索到這裡,不由得想到初入教職時,一位教育前輩語重心長的說:「學校就是最好的修煉場」。其實放眼望去,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常想,人活著要幹什麼,求名?求利?堅持理想?屈就現實?什麼才是真正的價值?美?愛?理想?最有價值的事到底是什麼?我一直在思索著。
  • 任教多年,直到教小志,我才更清晰地看到自己……
  • 當老師真好!教師本身就是助人的工作,如果再額外的付出,常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穫。前陣子在醫院附近的自助餐店,巧遇小豪的媽媽阿雲,曾經當我父親看護的阿雲,向我詢問起母親的近況。這是我在父親離院過世後,第一次遇見她,我很高興再見到她,而更讓我高興的是,從阿雲身上,我真的體驗到善的回饋。
  • 一個完美的藝術演出不但能感動心靈,更能解開生命中的疑惑。
  • 現在的孩子陷入了現代科技的迷茫中,對傳統美德卻一無所知,令人擔憂......
  • 在未經求證夾雜著盛怒下,甲同學竟利用放學後到老師的停車處,砸破了所有的車窗......
  • 老師溫柔提醒我們:「平凡的事,認真的做,就是專家。沒有掌聲的事,認真做,就能改變世界。」是呀!人即使渺小也要看重自己改變環境的力量,每天做,終有所成。老師的每一句話都像小石頭拋丟在心湖中,泛起陣陣漣漪,不斷在擴散著……
  • 最近,除了要籌辦木球營活動,還得讓孩子在開學後盡快地收心,忙碌之餘,我抽空整理並回顧一下自己在寒假期間的生活情況,生活過得還算充實。人生的價值不正是如此,但比起趙慕鶴老爺爺,我們這些後生晚輩真得多多學習才行。
  • 看著報載教育部規畫「研究碩士班可以用實做技術報告取代論文」的新聞,即將退休的阿麗老師嘆了一口氣說:「可惜!我沒有機會念研究所,也沒寫過論文。」從她的話中可以感受到,沒讀研究所似乎是她教學生涯的缺憾。
  • 我喜歡欣賞學校運動場邊的茄苳樹,因為我覺得茄苳樹有帶領葉子迎向光明的智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