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郭岱君:蔣介石抗日戰略成功 中國成世界五強

人氣: 3365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5年10月12日訊】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郭岱君日前在她主編的「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新書發表會專題演講時表示,蔣中正(蔣介石)以持久戰大戰略成功拖住日本,並成功將中國對日抗戰與世界大戰結合,使中國擺脫次殖民地的地位,成為世界五強。

蔣中正領導中國半個世紀,對中國大陸及臺灣的政經、社會與文化有極大的影響。據中央社報導,郭岱君表示,時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中正在認清日本的敵人實為美俄兩國後,大膽提出持久戰的大戰略拖住日本,用空間換取時間,等待國際情勢變化。

郭岱君說,早在1934年蔣中正就選定四川為對日抗戰的最後根據地,當中央軍以剿共為掩護進入四川後,便積極備戰,展開各項建設。1936年10月底,國府軍政領袖齊聚洛陽,策劃抗日大計,對日持久戰、消耗戰、以空間換取時間等基本決策,都是於此時決定。

她表示,蔣中正也在日記寫下「以和日掩護外交,以交通掩護軍事,以實業掩護經濟,以教育掩護國防,韜光養晦乃為國家唯一處之道乎。」根據蔣中正的日記,原本他規劃與日本大戰的時間是1939年,孰料1936年12月12日他被張學良、楊虎城扣押,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打壞他的這一盤棋,提早了抗戰時程。

開羅會議的經典畫面─中、美、英三國元首合影,會議對戰局充滿了樂觀的氣氛,最終勝利可期。會議決定日本侵略以及強佔中國的土地,必須全部歸還中國(世界大同文創)。(鍾元翻攝/大紀元)

郭岱君表示,最終國民政府等到日本偷襲珍珠港,中國的對日持久戰與世界大戰結合,並在同一天結束,使中國一舉擺脫次殖民地的地位,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並成為當時的世界五強之一。

1945年9月10日,陸軍副參謀長冷欣將軍奉命抵達重慶,呈獻日本降書予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65周年特展專輯)

蔣介石每天寫日記,50多年從未間斷,直到1972年7月21日他住院前。他的日記不但數量龐大,而且內容豐富。郭岱君曾受訪說研究蔣介石的日記,從幾千萬字的日記裡,可以重新認識歷史。「我們透過蔣介石在歷史中沉思,更重要的是在歷史中學習、反省。」

蔣中正總裁順應輿情,於1950年3月1日在台北復行總統職權,決以臺灣為民族復興及反共復國之基地。(鍾元翻攝/大紀元)

中華民國在臺灣重生 蔣中正堅定改革

郭岱君表示,1949年開始,蔣介石積極推動國民黨的改造與重建、土地改革以及地方自治(地方政治改革),他認為國民黨要從思想、信念、組織徹底改革,國民黨要想在臺灣基層站住腳就必須進行土地改革,土改包括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

當時,中華民國政府把所有土地都發放給農民後,還有人沒有分到土地。蔣介石想到向大地主買地,而不是像大陸那樣搶奪地主的地。可是政府手中沒有錢,當時的經濟部部長尹仲容與財經專家俞鴻鈞為蔣獻策,拿四大公營公司的股份來換土地。

中華民國先總統蔣中正(介石)先生畢生反共,抵制共產主義禍害中華,臨終前依然念念不忘大陸同胞。(網路圖片)

郭岱君說,這在當時的臺灣引發了很大的辯論,所有國營企業的既得利益者都反對,最後在陳誠堅持、蔣介石支持的情況下,終於土改成功,臺灣從此才從計劃經濟轉向到市場經濟。

她表示,蔣介石的日記可以讓我們重新認識歷史,中華民族百年來的掙扎、各種困難、社會的挑戰、外國的侵略、政治思潮的競爭、婦女運動的發展、社會的變遷、幾百萬人民的遷徙,這些都是史無前例的。

責任編輯:鍾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