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西方典故】布利丹毛驢

文/許茹

人氣 769

【大紀元2015年10月26日訊】14世紀時,法國哲學家布利丹,在一次討論自由問題時講了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一頭飢餓的驢外出覓食,發現兩堆相距不遠的草料。東邊是一大堆乾草料,西邊是一小堆新鮮的嫩草。驢很高興,跑到大堆的乾草料處剛要吃,突然想,西邊那堆草料那麼新鮮,肯定好吃,此時不去可能會被別的驢吃掉,於是它就跑到嫩草堆前。剛要吃,它又想,這堆草雖然很嫩,可別的驢把那一大堆乾草料吃光的話自己就要餓肚子了,還是回去吃乾草吧!就這樣,一會兒考慮數量,一會兒考慮質量,一會兒分析顏色,一會兒分析新鮮度,猶猶豫豫,來來回回。這只可憐的驢子,最後被活活餓死在草堆旁。

由這個故事形成的典故「布利丹驢」,通常被人們形容那些優柔寡斷之人。後來,人們把決策中猶豫不決、難作決定的現象稱為「布利丹效應」。「布利丹效應」的三大特點是:第一、追求最優,但這樣往往會一再喪失機遇;第二、最亂。情緒亂、思維亂,選擇的標準亂;第三、最慢。問題的發現慢,決策慢,執行慢。

事實上,中國古人曾說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魚而取熊掌者也。」意思是說二者如果不可兼得,那就應當懂得取捨。

對於政治人物來說,進行決策時一定要避免「布利丹效應」,而是應抓住關鍵,當斷則斷。

責任編輯:尚一

相關新聞
【經典西方典故】諾亞方舟
【經典西方典故】所羅門的智慧
【經典西方典故】泥足巨人
【經典西方典故】通天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