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篇(4)

【故國神遊】龍從虎聚興大宋 文明之治開太平

作者:宋紫鳳

《太平御覽》一千卷,則以天、地、人、事、物為序,包羅古今,薈萃萬象,八年始成(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062
【字號】    
   標籤: tags: ,

亂世往往以兵爭結束,治世卻是以文明開始。

新邦初造,宋太祖刻碑立誓:不殺士大夫與上書言事人。誓碑蔽以黃幔,藏於太廟,立為家法。宋太宗登基,改年號為太平興國,將「修文德以致治」作為新政之重,上承太祖未竟之志,下開有宋太平氣象。而普天下的讀書人,更是生逢其時,得遇了一個屬於士大夫的時代。

太平興國二年的正月,春寒猶厲,而各地的舉子們已然匯聚東京城,雖然時逢上元日,而此時他們卻無暇流連於此人間之繁華,省試開考在即,數載寒窗,在此一試,何況這又是太宗朝首次開科,是為龍飛榜。而新朝、新元、新年,無不給人以新的希望——乘風雲之際會,若飛龍之騰達。

開考的這一天,數百應試的舉子進入貢院,他們中有意氣風發的新進學子,有科場失意的落拓老生。放榜之日,共取進士一百零九人,此外又有諸科、特奏名等,凡五百餘人,皆賜袍笏,太宗親於開寶寺賜宴。而尤為優待的是這一榜進士悉數為朝廷委以京官之職。原來,應舉的人中有位叫張齊賢的,頗有賢名,據說他曾為太祖獻策,卻未得採納。而此次應舉,張齊賢的名次卻排在數十位後。然而結果卻是皆大歡喜,宋太宗為了擢任張齊賢,也為了獎勵文學,延攬人才,不拘於一時之得失,索性將一榜進士全部錄用,庶幾可為一段賢不遺野的佳話。其後,張齊賢,與這一榜進士之首呂蒙正,都官至大宋宰相。朝庭對人才之重視,極大鼓勵了天下學子,一改五代以來人不悅學的風氣。

太平興國五年,朝庭再次開科取士。由於朝庭對讀書人之尊重,竟使官員皆以進士出身為榮,於是一些以蔭補任官的現任官員也紛紛應舉。這一榜進士另有其名曰:龍虎榜。龍虎榜果然龍從虎聚,網羅天下之英才。他們中有日後被稱為柱石之臣的名相李沆,有日後被賜號「全德元老」的名相王旦,有日後澶淵退敵、救國危難的名相寇准,有日後化賊為民、治蜀平亂的名臣張詠……他們有的來自白屋寒門,有的來自世宦之家,大宋朝的太平歲月裡,這些刻苦力學,襟懷天下的學子們,「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

太平興國八年,太宗下詔,於瓊林苑賜宴及第進士,於是「打馬御街前,一赴瓊林宴」成為每一位天子門生的最大殊榮,亦成為宋朝士大夫們日後俯仰於朝堂之上與天子共治天下的第一步。

宋初大興科舉,拔擢人才之時,又同時收集天下圖書,健全館閣之制。太祖登基時,宋室有書萬餘卷,後來太祖東征西討,削平強藩,每破一國即收其官府藏書,儲之於昭文館、史館、集賢館。十餘年後至太宗朝,宋室藏書竟至八萬卷,而三館規模愈顯侷促。於是宋太宗下令重建三館,及成,賜名崇文院,院內雕樑棟宇,宏敞壯麗,花木深遂,曲逕通幽,又引金水之河,繼鑿金明之池。三館之外又建秘閣,為太宗藏書之處。一時文學之士、鴻儒大宿往往薈萃館閣之中,當朝文官亦皆以附帶館閣之職為榮耀。

然而館閣之建、人才之聚也必然運化出一翻煥乎燦然的文明成就。三館重建的工程尚未結束,兩部巨著的編纂已經開始。太平興國二年,翰林學士李昉、翰林學士扈蒙、直學士徐鉉、直學士院湯悅等十餘人奉敕編纂《太平御覽》與《太平廣記》兩部大書。《太平廣記》五百卷,廣集神仙故事、奇聞異事、稗官野史,一年成書。《太平御覽》一千卷,則以天、地、人、事、物為序,包羅古今,薈萃萬象,八年始成,宋太宗日覽三卷,愛不釋手。就在《太平御覽》即將定稿之時,宋太宗又命李昉、徐鉉、宋白等二十餘人編纂《文苑英華》,上起蕭梁,下迄五代,選錄古今文章2萬餘篇,卷帙浩繁,前古所無。

太宗朝時的三館之中,除了當朝學士,又有降王子弟臣屬,其中不乏海內名士,譬如直學士徐鉉即是來自南唐的降臣。而此刻,他們卻在閱盡浮雲之後,一起深隱於棟宇幽深的館閣之中,將胸中萬頃滄桑傾注於一部一部的鴻文巨製,一同昭示著普天下讀書人的共同願望——文明致治,太平興國。#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趙抃平生不治資業、不近聲色,樂善好施,恤貧救人不可勝計,以「一琴一鶴」之清廉聲名遠播....
  • 人做什麼都會有報應,甚至人的一思一念都在神的掌控之中......
  • 中國古語說的好「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古往今來,有多少實例一再驗證著古語,自然深處高位的官員也不例外。
  • 西元907年,唐哀帝禪位,中原大地陷入了五代十國的亂局。短短五十年間,中原朝廷已歷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更迭矣。此外,周邊又有大小藩鎮擁兵自重,是為十國。而契丹趁亂,取燕雲十六州,建大遼,自此北方藩籬盡撤,遼朝始為中原之大患。
  • 竹市東區客家會館今舉辦「竹藝生活美學展」,共計展出150件作品,包含傳統家用農具、茶具、竹編童玩等,帶領民眾一同走入時光隧道,細細品味傳統且樸質的竹藝編織藝品。展期至12月31日止。
  • 生氣勃勃的蘇東坡稍加思索,首先開言:「林花著雨胭脂潤」, 老成持重的江西老俵黃山谷接著補字曰:「林花著雨胭脂老」;
  • 都有愛國之情,即使在七百多年前的大元也不例外。元朝版圖酷似一枚碩大的桑葉,它的疆域涵蓋的範圍有:「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即北到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雲南,西北到今天的新疆,東北至鄂霍次克海,總計1500多萬平方公里,其面積相當於今天中國疆土的兩倍。
  • 腐敗並不是中共亡黨的唯一威脅。中共亡黨是天意,是作惡多端的必然結果。中共滅亡是即將到來的現實。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拋棄中共,回歸中國,是所有明智中國人的選擇。
  • 元960年,三佛齊國使臣來朝,及至東京汴梁,才知道今日中原已是大宋天下,駕坐紫宸殿中的新帝王乃是受禪登基的大宋皇帝趙匡胤。使臣將貢物進上,其中最為貴重的是一隻通天犀,犀中有紋,形如龍擎一蓋。宋太祖托犀在手,審視著犀中的紋路,卻發現這龍紋的形跡象極了一個篆體的宋字,心甚訝之,於是用這只犀角飾於革帶之上。
  • 「劍指青山山欲裂,馬飲長江江欲竭。 精兵百萬下江南,干戈不染生靈血。」 時光轉眼飛逝七百多年,迎著光河的倒影,看他的詩心猶如戛玉鳴珠,萬壑松濤;劍心猶如嵯峨險峻,矗立巍巍,直衝漢霄。他就是元朝的名將、名相——伯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