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山藥的由來

作者:味蕾

人氣 2076
標籤:

古人稱「山藥」為「薯蕷」。唐朝的時候,為了避諱唐代宗李豫,因為薯「蕷」與李「豫」同音,而改稱為「薯藥」。到了宋朝,又為了避諱宋英宗趙曙,因為「薯」藥與趙「曙」同音,又改稱為「山藥」。後來「山藥」就一直延用至今。

「薯蕷」是多年生草質藤本的植物。「山藥」是薯蕷的塊根,表皮黃褐色、粗糙,上有細鬚根,盛產於冬季,有棍棒狀、掌狀和塊狀等形狀。山藥容易栽培,在中國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最適於黃沙土生長,生產於淮河附近者稱為「淮山」。

生產於河南焦作的稱為「懷參」、又稱「懷山藥」,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而溫縣等地所產的「鐵棍山藥」更是珍品,暢銷全國,聞名國際,耐久煮而不鬆爛,味道鮮美,已被列為該地區的保護農產品。山藥的肉質(一般為白色)呈紫紅色者,稱為「紫山藥」,顏色非常艷麗。山藥可生食或熟食,連皮食用更佳。

山藥是補脾、益腎、養肺的上品,有「小人參」的美譽。(彩霞/大紀元)

山藥可作為主糧也可作為菜餚,是一味平補脾胃的食藥兩用佳品。為了健康,山藥最好的烹飪方法:一是清蒸山藥,原汁原味,營養價值不流失。二是木耳炒山藥,木耳可養肺、補血益氣,再搭配山藥,效果加乘。三是排骨與山藥煲湯,先將排頭煮熟,再放入山藥煲一下,就是美味營養的湯品。

山藥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多巴胺、皂甙及微量元素,可防止血脂肪沈積在血管壁,可預防心血管的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還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的食療良品。並可健脾開胃,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的作用。

山藥曬乾後可入藥,屬中藥良材,味甘而性平,藥名淮山(淮山藥)、懷山(懷山藥)。入脾、腎、肺三經,具有補脾、益腎、養肺、止瀉、斂汗之功效,滋補作用甚佳。《本草綱目》記載其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瀉、化痰涎、潤皮毛」。《神農本草經》記載其能「補中,益氣力,長肌肉」,故將其列為補虛上品,有「小人參」的美譽。

著名的食補小吃「四神湯」中,就含有山藥,另有茯苓、蓮子、芡實(或是薏仁),此「四神」有加乘的作用,具有健脾、利濕、補腎的效果。而滋陰補腎的名方「六味地黃丸」中,也含有山藥,另有熟地黃、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等中藥材,因是開給嬰幼兒的劑方,所以是非常的平和。

民間流傳的益壽食品「八珍糕」中,也含有山藥,另有山楂、麥芽、白扁豆、白朮、薏米仁、芡實、蓮肉等中藥材,研磨為細粉,再與大米粉、糯米粉製成糕點,對於老人、小孩的脾胃虛弱,食少腹脹,面黃肌瘦,便溏泄瀉之症,具有食療的效果。

棗泥山藥糕是《紅樓夢》的美食之一,味道清甜順口,很容易消化吸收,而且紅棗可以補氣血,山藥可以健脾胃,所以棗泥山藥糕是秦可卿在病中的滋補甜點。因為食材只有紅棗、山藥、糯米粉、白糖等,簡單易取,而且製作的過程也簡單容易,故向讀者介紹此款美味兼養生的糕點。

清甜順口易消化的棗泥山藥糕是美味兼養生的糕點。(彩霞/大紀元)

棗泥山藥糕的做法:

  

一、紅棗去核洗凈,用溫水浸泡後蒸熟、搗爛,放入榨汁機中,加入白糖水打成紅棗泥。

二、山藥去皮切薄片、蒸熟後搗泥,再與糯米粉、紅棗泥,搓揉成山藥麵糰。

三、山藥麵糰放入塗油的模子中,蒸熟、冷卻後脫模,就是一道滋補的甜點。

貼心的小叮嚀:

一、買無核的紅棗可避免,去核的麻煩,又因為紅棗酸味較重,可加入適量的白糖來中和。

二、山藥有粉脆之分,粉山藥切面的顆粒粗大,粘液較少,細鬚根較多;脆山藥切面的顆粒細滑,粘液很多,細鬚根則較少。粉山藥蒸熟後,粘性低,澱粉質多,易揉製成麵糰,適合做山藥糕,故建議買粉山藥。若能買到紫山藥,顏色更艷麗,色香味的效果更佳。

三、山藥皮含有皂角素或黏液含有植物鹼,處理時請戴上手套,可防止皮膚過敏發癢。山藥切片後立即浸泡在水中,可防止其氧化發黑。@*

清甜順口易消化的棗泥山藥糕是美味兼養生的糕點。(彩霞/大紀元)

責任編輯:郭欣

相關新聞
【美食典故】糟燴鞭筍的由來
【美食典故】曹操雞的由來
【美食典故】滿族黃金肉的由來
【美食典故】叫化雞的由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