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傳記之三·尉遲敬德救主

【文史】三救秦王解危境 忠武將軍功為首

作者:柳笛

凌煙閣24功臣。(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1130
【字號】    
   標籤: tags:

美人歌歇,鐵騎揚塵,問天下誰是王者?隋末唐初是一個尚武的時代,在區區二十載的光陰裡,呈現了一部英雄輩出的戰爭史詩。數支裝備精良的軍隊沙場相逢,各為其主,生死相見,給這段歷史塗抹上鐵與血的主色調。有一支王者之師,皆皂衣玄甲,每戰便似烏雲蓋雪衝鋒陷陣,似一桿金剛不破的巨筆,在中原大地鐵畫銀鉤,勾勒出一個力透山河的「唐」字。

此軍時稱「玄甲」,以精銳的裝備、整肅的軍容、非凡的戰鬥能力幾乎無堅不摧,讓敵軍望之生畏。為首一人方弱冠之齡,卻具龍鳳之姿。他就是秦王李世民,親選千餘精騎,為大唐的江山永固南征北戰。每當秦王彎弓搭箭,總有一位神勇的武士與他並肩作戰,立下汗馬功勞。秦王曾為他立下壯語:「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

這位執槊將軍便是尉遲恭。自入唐營,秦王待他以信,尉遲恭報之以忠,而且在千鈞一髮之際,救王於危難,最終成為開啟貞觀之治的第一功臣。

一救秦王 善報何速

武德三年九月,尉遲恭甫歸唐,便受到唐軍諸將的猜忌,是秦王力排眾議,並委以重任,讓尉遲恭得以安心為大唐效力。很快,尉遲恭便用行動印證了他對秦王的赤誠之心。一日,秦王輕騎簡從至榆窠狩獵,尉遲恭隨行。恰逢亂臣王世充率幾萬步兵宣戰,新收的勇將單雄信一馬當先,直奔秦王而來。雄信亦擅使槊,不知他與秦王一番龍虎相鬥會是怎樣的結局?但尉遲恭絕不允許有人冒犯王者,情急之下驅馬大喝,迎面而上。手中槊一招斜刺,簡捷利落又剛猛無極,破解來人殺招。單雄信倉皇墜馬,不敢繼續強攻。賊兵且戰且退,尉遲恭卻一鼓作氣,翼庇秦王殺出重圍。護送秦王至安全處,他繼續領軍和王世充的部隊激戰,不出幾個回合,令敵軍大潰。此役,唐軍以寡勝多,擒敵將一名,俘虜六千,又添功績。

事畢,秦王論功行賞,大讚尉遲恭:「當大家都認為你要叛離時,上天開示我如何向大家驗證判斷。如一起都得印證,因果之報來得何其迅速!」此後,尉遲恭樹立忠君之威信,與大將秦瓊、程咬金等,分領秦王的精銳部隊「玄甲軍」,共同承擔起護主安邦的重任。

二救秦王 威震虎牢

武德四年三月起,自稱夏王的竇建德引兵援洛,助王世充對抗唐朝。秦王帶領玄甲軍進駐虎牢關。二十六日,秦王率五百精騎出關,偵查竇軍虛實,沿途設伏,自己僅帶尉遲恭與四名將士行進。途中,竇氏遊兵出巡,忽聞前方一聲長嘯:「我秦王也!」隨之一支利箭擊斃一人,竇軍復出數千騎兵迎戰。秦王卻淡定地吩咐眾人:「汝且先行,我與敬德殿後。」

但見竇軍營外,兩位來自大唐的馬上英雄,按轡徐行,仿佛一雙好友遊覽於山水勝境。一個引雕弓如滿月,一個舞長槊似羅網,一箭一槊例無虛發,各斃一人。追兵懼而又止,止而復來,仿佛咆哮的潮水一波一波地侵襲,卻始終無法淹沒海岸。如是再三,雖數千人不能勝之。秦王見時機成熟,便逡巡誘之,引敵軍深入伏兵地帶,唐軍突起而攻,斬首三百。尉遲恭與秦王從容聯袂,信步間強虜灰飛煙滅,他們的風姿何等英武灑脫!有尉遲恭等諸位神將披肝瀝膽,英勇作戰,何愁亂臣不滅,何愁天下無主!

五月,秦王僅憑三千餘玄甲精兵,先後破竇建德、王世充大軍,天下大勢已定。鎮守虎牢,秦王一役滅鄭、夏兩王,更奠定唐朝版圖基礎,然虎牢之戰尚未終結。七月,竇建德殘部垂死困鬥,以劉黑闥為王,於河南、河北再起兵燹。十二月,尉遲恭又從秦王發兵征討。武德五年三月,秦王駐紮在洺水南岸,任劉黑闥屢次叫陣,大軍堅壁不出,以挫其鋒。相持六十餘日,劉黑闥偷襲李勣軍隊,秦王率兵側擊劉軍,不料敵軍四合,難出重圍。而尉遲恭領兵如入無人之境,頃刻間便救出秦王與諸將。尉遲恭連戰克敵,累有戰功,不久便升任秦王府右二副護軍。

三救秦王 智勇無敵

秦王班師凱旋,高祖為他特設天策上將。然外敵雖平,內亂復生。太子李建成無功而居高位,心地偏狹的他寢食難安,視秦王為爭儲大敵。他與齊王李元吉合謀,妄圖構陷秦王,以保太子之位。二人數次進讒、暗鬥,使秦王幾番遭逢險境,因顧念孝悌之情默默避讓。

兩皇子倒行逆施,終於引來天象之變。武德九年六月初一,朗朗蒼穹的正南方,忽然出現耀眼的太白金星。長安人紛紛流傳著相士的預言,這是「變天」的前兆,國家將有大事發生。適逢數万突厥騎兵侵犯長城邊塞,齊王領兵將北上抵禦。太子心生詭計,約秦王一同在昆明池為皇弟踐行,暗中準備死士,先殺秦王,再逼高祖退位。然而天道有常,這些計劃終於洩於秦王府。府中文臣武將紛紛進言,請求秦王先發制人,為宗廟社稷除害。最先站出來的就是長孫無忌和尉遲恭。皇子爭儲,既是國事,也是皇家私事,長孫無忌與秦王,既有布衣之交情,又有外戚之權重,他據理力爭,本屬自然。而尉遲恭作為外臣,又是叛臣舊將,能夠讓他直言不諱的,唯一片光耀汗青的丹心使然。他言辭義憤,勸諫主上:「人情畏死,我們以死效力,這是天命所授予大王的。如果大王不順天命,則反受其害。您這樣是因仁愛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計啊。」見秦王猶豫未決,復言,「您處事猶疑,不可謂智;臨危更乏決斷,不可謂勇。」

在眾人的日夜勸說下,秦王痛定思痛,決定肅清宇內,與幕僚們議定周密的行動計劃。府中將士摩拳擦掌,迎接一場決定歷史走向的硬仗。玄甲軍將重出江湖,再現護國神威。此戰,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事件——「玄武門之變」。

神秘的太白金星感應到未來唐王的決斷,六月初三,於天空之南再綻神異之光。上天的警示震動了大唐天子,秦王趁機密奏太子和齊王的罪行。太子聞訊惶恐,率齊王逼宮,向玄武門策馬疾馳。

初四,秦王亦帶領長孫無忌、尉遲恭等眾將士入朝,埋伏在玄武門處。正與邪,此長彼消,終於在玄武門正面對陣,等待最終的決戰。太子、齊王剛抵臨湖殿,忽覺情勢有變,調轉馬頭馳向東宮,秦王見之,在後呼喚。齊王彎弓搭箭準備先襲,卻由於心急,一連數次拉弓未滿,箭矢無法射出。秦瓊還了一箭射死建成。尉遲恭,更是第一個趕至秦王身邊。

齊王受箭傷墜馬,而秦王坐騎受驚,載他奔入玄武門旁的樹林。林中枝葉橫逸,秦王不幸被樹幹勾住,跌倒在地一時無法起身。被仇恨蒙蔽心智的齊王起身趕來,奪過秦王之弓,欲勒死皇兄。秦王命懸一線,大唐的未來將毀於這弓弦之上。忽然一聲大喝不知所起,齊王嚇得魂飛魄散。只見尉遲恭虎目圓睜,身上的兵甲在青陽下泛出聖潔的神光。

齊王自知不敵,向武德殿狂奔,去尋父皇庇護。然自作孽,不可活,尉遲恭快馬揚鞭,一箭射去,將其就地正法。

君臣之間相視一笑,歷史安排他們又一次並肩禦敵,尉遲恭忠心護主,不計個人生死,一次次救秦王於危難。

太子餘孽賊心不死,調集兵馬兩千人,疾馳至玄武門準備復仇。皇宮一日之間連隕兩位皇子,已損國本,現又牽連出一場血染宮牆的內鬥,大唐國運更現動盪。就在這時,一位大將軍拾階上城牆,他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懸示於眾。太子餘黨頓失戰心,潰不成軍。玄武門之變落下帷幕,尉遲恭這才步下城牆,將兩位皇子的屍身妥善安置,等待著大唐天子和秦王最後的審判。#

責任編輯:張憲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幾天後,李世民打獵,敵兵幾萬人來突襲。正在危急之際,尉遲恭飛騎來救,刺落敵將,救護李世民殺出重圍。
  • 春秋戰國,無疑是歷史上一個靈性飛揚的黃金時代。《詩經》《楚辭》各領風騷,以溫柔敦厚、辭彩秀逸之歌,開啟詩樂華章;諸子百家周遊列國,挾縱橫捭闔、睥睨天下之勢,迸發哲思妙理。而它也是一個血雨腥風的黑暗時代,周天子式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各國諸侯相繼爭霸,卿大夫各自為政,弒主、背信、混戰之事屢見不鮮,致使人心道德淪喪,綱常禮義大壞,天下更是征伐不休、生靈塗炭的動盪局面。
  • 一位鬚髮斑白的老者,一桿旄飾盡落的八尺漢節,一群溫順無言的白羊。北海邊,衰草上,夕陽的輝光將他的背影拉得很長,纖細得仿佛不勝塞外風沙的苦寒。但他的背脊挺得很直,就像他手中迎風屹立、百摧不折的符節。在滿目蕭瑟的寒冷和遙遙無期的等待中,這個畫面定格了十九年,口耳相傳、翰墨相續,化為「蘇武牧羊」的歌謠和詩篇。
  • 這位禪師悟境宏闊,他能任憑歲月流轉,滄海桑田,騰躡煙霞之上,高吟古調;恬於素食寒衣,開懷縱筆,端寫靈篇妙章。在無邊無垠的蕩蕩乾坤中,終以初心揣千乘明珠,不懼萬仞高峰險阻,參透人間幾重歡樂。綿延時空,這道禪心如天籟,曾向人間一度,天外空歸;亦如明鏡,形鑒宋、金、蒙元。他就是備受四朝王公貴族尊崇的禪師——海雲印簡。
  • 《梁父吟》的古調迴響在山間草舍,自號「臥龍」的諸葛先生吟唱著慷慨的古曲,躬耕於南陽,相時而動。當皇叔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問對時,這位布衣智者終遇明主,從此一飛沖天,以恢復漢室為己任,創下一番可歌可泣的功業。而在南陽以北的遼東,尚有一位「潛龍」,終生在野不仕,屢次拒絕魏主的徵召,立志於教化一方,修善立德。
  • 乾隆帝以「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表示他對丘處機的敬仰;成吉思汗以「天賜仙翁,以悟朕志」表達他對丘處機的尊崇。這位譽滿宋、金、蒙元朝野的道家高人丘處機,在他七十三歲時,循天意而行,跋山涉水兩年,西行三萬五千餘里與成吉思汗相會,在史上留下「一言止殺」的傳奇。
  • 歷史的滄海中,他像是驪嘴龍珠,鑲嵌於元廷金台。他官至三公之位,燮理陰陽,助君經邦緯國。秉持奇能異術奔走紅塵,往返朝堂,只為有朝一日能再看壺中日月、洞裡煙霞。他就是元朝著名的術數大家——田忠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