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再論「提頭來見」

人氣 276
標籤: ,

【大紀元2015年12月23日訊】11月底12月初,大半個中國陷入嚴重霧霾,京津冀等地區重度汙染,北京市PM2.5濃度一度過千破表。《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信公號「俠客島」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市長,我們不要你的腦袋》,重提王安順立下治霾的「軍令狀」。2014年兩會期間王安順立軍令狀:到2017年還治不好霧霾「提頭來見」。到了今年年初,王市長改口了,解釋說:治不好霾「提頭來見」,是一句玩笑話。好了,這次連續多日嚴重霧霾,市長大人如何自處?北京明明已經連續五天六級霧霾,政府只發布橙色預警,學校不停課,汽車不限行,「放任大家自由吸霾」,大批呼吸道疾病患者擠爆北京各大醫院。如此政績,致使嘲諷王市長的網民如過江之鯽,不可勝數。

2014年春,王市長這句在當時博得一片喝彩聲的俏皮話一出口,我就替他的腦袋擔心,寫了篇文章,《「提頭來見」解決不了北京的空氣汙染》,說王市長,不需要你「廣泛動員社會力量,讓全市人民都參與」,只要民眾抗議汙染的時候你不派軍警彈壓就行了。最後撂了句狠話:「在實現政治法律制度根本變革之前,那是絕症,把北京的市長、區縣長全殺光也不行。」

眼下大家都在看王市長的笑話,我倒是要打個抱不平。霧霾不是社會治安,一個市長省長是不可能完全控制的。這次霧霾,範圍大到53萬平方公里,重度汙染的城市高達31個。天上沒墻沒卡子,霧霾也不要戶口本、暫住證,隨風自由飄移,王市長又能如何?如果沒有譁眾取寵之心,王市長也就只能具體談談本市的減排任務。當然,那麼說就沒有公關效果了。

另外一點,王市長手中那點錢也遠遠不夠。

京津冀被定為「大氣汙染聯防聯控重點區域」。有環保專家測算,總投資大約需要3,450億元。而全國大氣汙染防治直接投資共需1.84萬億元。

我真不知道這些專家是如何測算的!

雖然涉及的僅僅是大氣汙染一項,但感覺他們測算的投資額太低,甚至少寫了一個零。

20年前,有美國派駐北京的環保官員估算,如果中國打算治理環境汙染,從1996年開始投註鉅資,在2004年前必須投注3萬億美元。(紐約《世界日報》1996年9月3日)我曾經粗算了一下,折算成人民幣,必須緊急投入大約25萬億,約等於中共建政之後前四十年財政收入之總和(3.3萬億)的將近8倍。如果分10年投入,每年需投入將近2.5萬億,約等於1997年中國政府財政收入0.86萬億的2.5倍。

這種規模的投入是可以想像的嗎?

讓我們來看一個事實:

上世紀末兩德統一後,西德計劃在10年內投入2,000-5,000億馬克,以治理環境汙染。這筆鉅款到底應折算為多少東德馬克?演算法很多,很複雜,但大體上超過了當時東德1年甚至2年的GDP總額!按照這種與GDP掛鉤的投資強度,如果真打算治理中國環境汙染,10年內投資總額應該在10萬億人民幣以上,平均每年投入1萬億以上。但是,東德垮臺是15年前的事情了,這期間中國的汙染正以超過GDP增長率的速度急劇惡化,如果當今中國汙染的嚴重程度是15年前東德的兩倍,則每年應投入2萬億以上,如果是3倍,則應年均投入3萬億以上,這就與前述美國環保官員的估算相去不遠了。

說明一點,這些過於宏觀的數字均為估算,熱烈歡迎質疑討論。但無論如何,這些年均投入以萬億級論的可怕數字,反映了一個帶有根本性的結論,即:以犧牲環境與資源爲代價的經濟增長,註定得不償失。前全國人大環保委員會主任曲格平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清醒地指出,這種不惜以犧牲環境爲代價的「高速增長」其實來源於一種過時的發展觀。「這一發展觀表現爲對國民生產總值、對高速增長目標的熱烈追求。這種發展觀認爲,國民生產總值高的國家就是經濟強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迅速的國家就是經濟上取得很大進步的國家,因此,追求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就成了國家經濟發展的目標和動力。這種單純片面追求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發展戰略所帶來的一個嚴重後果是:環境急劇惡化,資源日趨短缺,人民的實際福利水準下降,發展最終難以持續而陷入困境。」他認為:「在現行的國民生產總值指標中,既沒有反映自然資源和環境質量這兩種重要價值的喪失程度,也沒有揭示一個國家爲經濟發展所付出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相反,環境越是汙染,資源消耗得越快,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也就愈加迅速」,最後造成一種「虛假的繁榮」。

我一直在為霧霾大唱讚歌。因為霧霾不是血肉之軀,沒有人性的弱點,不懼怕任何極權高壓,揭穿了「高速崛起」神話背後所隱藏的酸楚的秘密。

--原載縱覽中國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蔡慎坤:GDP有多高 污染就有多嚴重
環境污染嚴重 中國民眾質問GDP有何用
【玉清心】鍾南山「霧霾論」 重敲帶毒GDP警鐘
費良勇 : 發展經濟為了甚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