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之島-塔斯瑪尼亞自由行(五)

作者: 華苜 撰文/攝影

人氣 93

從亞瑟港到裡士滿(Richmond)鎮大約84公里,但我們沒按照導航器的指示走,卻走了另一條路,沿著A3公路經架在Midway角的索雷爾堤道(Sorell Causeway)再進入B31公里,這樣是繞遠了,因為堤道在澳洲是不多見的,出遊是為了增加見識,況且雷爾堤道兩邊是皮特水(Pitt Water)內海灣的水景也是值得一看,因此繞道也非常值得,我們到達裡士滿古鎮時已是下午3點了。

從亞瑟港歷史遺址到裡士滿(Richmond)鎮,地圖上的藍線是直走的路線,灰線是A3公路經架在Midway角的索雷爾堤道(Sorell Causeway)再進入B31公里繞遠的路線。(Goolge地圖截圖)

煤河(Coal River)(華苜/大紀元)

裡士滿古鎮是塔斯瑪尼亞最早的殖民村落,鎮上有一座砂岩石橋是澳洲建橋史上之最,是塔斯瑪尼亞古建築裡最有名的地標性建築。1823 – 1825年由犯人修建的這座石橋,原名為比格橋(Bigge』s Bridge),現稱裡士滿石橋。用今天現代人眼光來評論,仍然堅固氣派,依然是裡士滿鎮的交通要道。2005年11月25日,裡士滿石橋被定為重要的歷史遺蹟,並列為澳洲國家遺產。

1823–1825年由犯人修建的这座石桥,里士满石桥是重要的历史遗迹,澳洲国家遗产。(華苜/大紀元)

澳洲最古老的石桥,依然是里士满古镇的交通要道。(華苜/大紀元)

里士满古镇通往古石橋的主路(華苜/大紀元)

當初建橋時,用了布徹斯山(Butchers Hill)採石場的砂岩石,由囚犯使用手推車運到建橋工地。橋有四個大拱,兩個小拱,每個拱的跨度不同,是根據水流量來設計的。

在1803年年底,英國航海家博文中將(Lieutenant Bowen)來到塔斯瑪尼亞島,探險到了裡士滿(Richmond)地區時,發現了煤及一條河,就此叫煤河(Coal River)了。還在這一帶打獵,袋鼠和鴯□就成了獵物。當時的殖民統治者制定的土地贈款,以鼓勵移民在這一地區定居。因定居者進一步尋找土地,1823年,裡士滿就架了這座石橋,以便通往東海岸和塔斯曼半島,並在此地修建了監獄,法庭,兵營,教堂等。當時裡士滿成為一個重鎮,還設有犯人站和軍事哨所。

在19世紀30年代,裡士滿鎮是從霍巴特通往東海岸和塔斯曼半島的重要通道,因過往的人們需要在此停留一縮。由此給小鎮帶來了繁榮,旅店、鐵匠、車輪匠、馬具店、乾草場、皮革廠,還有磚窯,石灰窯,以及雜貨商店,集市和其它服務應運而生。

最初從霍巴特到東海岸和亞瑟港,裡士滿石橋是必經之路,直到1872年索雷爾堤道(460米長)建成後,就改道了,這條堤道能為路人節省更多時間。

里士满古镇街景(華苜/大紀元)

里士满古镇一角(華苜/大紀元)

古鎮的藝術畫廊(華苜/大紀元)

里士满古镇老建築物(華苜/大紀元)

里士满古镇老建築物(華苜/大紀元)

古鎮的木製藝術品商店(華苜/大紀元)

Richmand Arms旅店的酒吧,專賣本地產澳洲最老啤酒-Cascade。(華苜/大紀元)

克莱门斯山-地方風味餐館(華苜/大紀元)

一走進裡士滿鎮就使人感到它的古樸,砂岩石建築小樓,餐館,咖啡店,商店,木製品店,還有美術畫廊。每天的遊客絡繹不絕到小鎮參觀石橋和殖民時代的建築物,在古鎮的工藝品店和古董店去尋寶還能增添旅遊樂趣。

要想深入瞭解裡士滿鎮就逛逛這裡的不同商店。因這裡一直吸引著藝術家和工匠,他們慕名而來並將自己的作品留下,在美術畫廊和咖啡店裡隨處可見。

里士满煤河邊,圣约翰天主教堂( St John’s Catholic church)建于1836年,是澳洲最古老的罗马天主教堂。(華苜/大紀元)

聖路加聖公會教堂第一塊基石在1834年由當時統治者亞瑟奠定,格魯吉亞哥特式風格的教堂,並採用了鋸齒形為塔頂和時鐘。(華苜/大紀元)

鎮上還有兩座古老教堂,聖約翰天主教堂( St John’s Catholic church)建於1836年,是澳洲最古老的羅馬天主教堂。和聖路加聖公會教堂(St Luke』s Anglican Church)第一塊基石在1834年由當時統治者亞瑟(Governor Arthur)奠定,建築師約翰‧李‧阿徹(John Lee Archer)以格魯吉亞哥特式風格設計了這座教堂,並採用了鋸齒形為塔頂和時鐘。

里士满古镇老建築物(華苜/大紀元)

裡士滿古鎮有名點心店(華苜/大紀元)

裡士滿古鎮居民房(華苜/大紀元)

游了裡士滿古鎮我們又返回橡木小房休息了一夜。第五天早上我們前往菲爾德山(Mt Field)和省會城霍巴特。(待續)

責任編輯:宗敏清

相關新聞
防止沾染有毒浮油  澳大利亞珍稀企鵝穿絨衣
塔省近萬人集會 呼籲保護森林資源
天涯之島--塔斯瑪尼亞
天涯之島-塔斯瑪尼亞自由行(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