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奶粉限購」引發「種族歧視」?

人氣 254
標籤:

【大紀元2015年12月26日訊】從搶購、代購到限購,海外的奶粉銷售市場似乎就是一處沒有硝煙的戰場,長久以來,一直處於備戰狀態。而中國人在這個戰場上從來扮演的都是生力軍的角色,或蜂擁而至、將人家超市的奶粉「洗劫」一空;或樂此不疲的在一買一賣之間,賺取著中間差價。

不知是否是一個月前發生在荷蘭某超市門口,兩個中國人為搶購奶粉而發生武鬥的消息驚到了遠在澳大利亞的連鎖超市——伍爾沃思?如今,這一超市的各地連鎖門店紛紛打出「因為供應不足,每位顧客限購四罐嬰兒配方奶粉」的英文標籤。而與此同時,「旁邊的中文佈告卻告知顧客,他們最多只能買兩罐奶粉」。顯然,中文佈告是寫給不懂英文的中國人看的。於是,一時之間,來自中國的奶粉購買者發出了鋪天蓋地的抱怨與抗議聲,他們譴責澳洲的超市有「種族歧視」之嫌。

對於建立在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之上的西方國家來說,一旦被扣上「種族歧視」的帽子,就如同陷入了一場危機。於是,澳洲的這家伍爾沃思公司在接到投訴後的第一時間,就通知各地門店「取下並作廢那些標籤」,而當近日仍發現了這樣的標籤時,他們則「再次要求有關店面將其去除」。儘管該公司已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並且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竭力挽回聲譽,然而卻似乎難以控制各地門店這種「對內對外」無法統一的局面。有消息稱,「澳大利亞各地家長都在抱怨買不到嬰兒奶粉,因為中國的需求不斷增長」。而為了公平起見,另一家大型連鎖超市「科爾斯」乾脆就把奶粉的限購量一致定為了兩罐。

相比科爾斯,伍爾沃思公司在維護自己國家嬰幼兒享用奶粉的權利上,其方式似乎顯得不夠含蓄、不夠智慧。然而,我們仍不禁要問,無端沾上了「種族歧視」這一惡名的伍爾沃思公司就真的如此容不下中國人嗎?導致它們對中國顧客差別對待的原因究竟是甚麼?從歷史淵源上來看,中澳人民或一直處在互惠互利、友好融洽的交往中;對於始終遵循「顧客就是上帝」這一信條的澳洲企業來說,更沒有必要無端的得罪哪一位或是哪一國的消費者。因此,伍爾沃思公司如今背上這等「種族歧視」的罪名,似乎是有些含冤負屈。

既然該公司在「奶粉限購」的問題上栽了跟頭,我們便可就此尋找根源。事實上,針對中國人展開的奶粉限購運動又何止澳大利亞這一國。2013年時就已有媒體報導,繼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荷蘭之後,英國也開始採取措施。這些國家的主要超市規定,「每名顧客、每次限購兩罐以下奶粉」。「很多超市在奶粉貨架旁用中文標示限購令」,還有的超市「要求出示孩子的身份證明或者帶著孩子前往超市才能購買」。究其原因,不過是由各國民眾無法忍受中國人瘋狂購買奶粉而提出了抗議所致。

然而,超市根本限不住;非法走私、代購仍在無所顧忌的進行。於是,各國的行政、監管、司法部門不得不忙活了起來。荷蘭和新西蘭開始調查奶粉走私;香港開始發佈政令,「對走私奶粉者處以兩年監禁」;此外,香港、澳門還都設立了熱線電話,保障當地居民的奶粉需求。有國家還不時傳來對中國人代購奶粉進行查處的消息,比如在德國的某大陸留學生由於代購奶粉而遭到驅逐,在澳洲的女留學生因在超市超額購買奶粉而收到或被遣返的警告。

或許眾多的海外民眾仍感到困惑不解,難道通過正常的進出口貿易就不能滿足中國人對海外奶粉的需求嗎?網上已有業內人士透露,中國對奶粉既沒有補貼,對進口貨更要層層收稅,單是加上各項稅費,就使進口奶粉價格比海外入貨價高出三成。而來自荷蘭的嬰兒配方奶粉在中國的售價,更是高出5倍之多。加之中國大陸的奶製品市場中還有假冒偽劣充斥其中,如此相比之下,就怪不得大家更依賴於能滿足「貨真價實」這一需求的代購商了。

雖說中國人的處境值得同情,然而,這並不能成為海外各國放開奶粉銷售市場的動因。無論對中國人限購幾罐奶粉,無論限購令上寫著英文還是漢語,這些國家都不該受到無端的譴責、揹負強加的惡名。中國人或該捫心自問,泱泱大國何以遠赴它國、奪人口糧?如果那些製造毒奶粉的黑心企業對行業標準、法律法規、監管部門等這類權威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心生畏懼,反之,如果中國的官方部門在不斷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都能拒絕貪腐、心繫民眾;那麼,如今的中國人也就不至於為一罐奶粉而到處招惹事端了。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港限攜2罐奶粉出境 澳門憂再爆奶粉荒
港一簽多行或設限 澳門或推奶粉限購令
奶粉荒登陸德國 多家商店明文限購
曹長青:中國人的命在西方國家才值錢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