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技術 仍待解決的兩難處境

人氣 585

【大紀元2015年12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文旭編譯報導)自動駕駛技術目前雖快速發展,但仍處於初級階段,在很多特殊情況下還需要乘坐的人「出手」相助,接管控制,因而遇到很多兩難問題。如,機器雖已能達到自動控制方向和煞車,但給人充分舒適的同時,也容易造成精神上的放鬆,甚至睡著。

斯坦福設計研究中心(Stanford’s Center for Design Research)最近所作的一項試驗,試圖用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活動,如,看平板電腦等,讓車裡的人保持頭腦清醒。但這種方法在目前又陷入違法的窘境。

自動駕駛汽車有望在不遠的將來駛上公路,甚至現在公路上有很多普通的汽車品牌已能憑藉智能系統自動保持在一條車道中行駛,或自動與其他的車保持一個安全距離,甚至能「神機妙算」出前方第n輛車正在煞車。而且,汽車製造商們還在力求實現更多的自動化技術。因而目前對自動技術的評估測試也越來越多,以確定當自動車的軟件和傳感器遇到無法應對的情況時,機器與人交接汽車操控的過程是否足夠安全。

機器駕駛能夠消除人類的注意力分散,是自動駕駛技術的一個主要賣點,而有趣的是,此次斯坦福的實驗顯示,一些分散駕駛注意力的行為,如,看書或看電影,卻能讓隨時需要從系統手中接過汽車操控的人保持頭腦清醒。

不親自駕駛,人類常會打瞌睡

實驗安排48名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坐入駕駛座位,以研究當「機器人」司機需要他們幫助時,他們如何反應。當指示這些學生注意車和路況時,有13人出現打瞌睡的情況,而如果讓他們觀看視頻或閱讀平板電腦時,只有三個人出現犯睏。當模擬的車或行人出現在行車道路上時,頭腦警醒是最關鍵的。

但就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存在一個兩難的問題:自動系統一旦遇到無法應對的情況時,還需要人接手來駕駛車,而現在開車時看電影、看平板電腦或手機是違法的。一些製造商還特別將汽車設計成:當系統測知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在路上時,會將車減速甚至停車。

汽車製造商們還需要面對不少其他的兩難問題,如,一方面要讓車主們信任自動駕駛技術,從而使用車輛,另一面又不能過度信任,因為仍需人隨時接手操控,如果人過於放鬆,等需要人做出反應時,動作會太慢。據目前的數據,當出現機器無法自動應對的情況而需要人接手時,即便沒有犯睏,人至少也需要5秒鐘來達成。

車輛如何告知人類接手控制權?

另一個眾所週知的疑問是,在自動車需要人接手控制時,機器如何對坐在駕駛座位裡的人提出警告。僅在屏幕上進行視覺提示還不夠,還需要用燈光發出信號,並加上語音指導,或對駕車者做出身體上的刺激,如,使座椅像手機一樣震動。

但自動駕駛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讓乘坐的人類更舒適。而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指出,如果系統警告人需出手的方式設計得太過輕柔、舒適,又容易讓注意力被分散的人忽視。

當然,如果設計得恰到好處,也將成為製造商們凸顯自家品牌,贏佔市場的機會。與系統警告相關的問題還包括,人能否清楚地知道,現在處於自動模式還是手動模式,系統能否解釋清楚車自己能應對和不能應對哪些情況。

業界普遍認為,在用傳感器等「觸角」監測駕駛環境並快速反應方面,機器比人強;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如何做決定,人比機器強。此次斯坦福試驗的研究員指出,車和人越來越趨於一種配合關係。

目前Google公司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發展站在最前沿,並堅稱機器自動駕駛比人開車更安全,其設計的自動車完全不需要方向盤和腳踏板,人們只需按「走」和「停」兩個鍵。一些傳統汽車製造公司也正在穩步前行,如Benz和Toyota,預計需10年時間推出實際的自動駕駛汽車產品。#

責任編輯:馬天祥

相關新聞
角膜嵌體技術  無痛糾正老花眼
世界頂級專家聚悉尼 討論防止鯊魚襲擊技術
澳洲技術移民三子類取消 影響1.6萬人
智能手機診斷呼吸道疾病技術 澳洲公司首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